摘要:在我們的課堂中有一個個“教學細節”,這些“細節”毫不起眼,卻是孩子生命成長的營養、人生發展的基石。珍視教學細節,教師要永遠對課堂中的“人”充滿真切關注和深切關懷,要讓教學細節回歸“生命關懷”的教育本質,有效觸動學生心靈,讓靈動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輝盈溢課堂。教師要從細節入手,了解學生,做教育的有心人。
關鍵詞:教學細節;教育;有心人
“蝸牛牽著我去散步”這是摘自百度上的一句話: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么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他,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么?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里風這么溫柔。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以前沒有這般體會?我忽然陷入了沉思:孩子不就是上帝賜給我們的那只慢慢爬行的蝸牛嗎?在蝸牛爬行的過程中,不是我們費勁地牽著蝸牛,而是需要蝸牛牽著我們,慢慢走,慢慢領悟,到最后會看到別樣的風景。
記得走上崗位前,有人告訴我,教書要做個有心人,因為教育不同于工廠做產品,壞了可以廢棄,或者重新修理。而學生呢,那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的教育做不好,就會葬送他們的一生,這是多大的一筆良心債呀!因此自從教以來,我就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力爭做個教育的有心人,用心去面對自己的每個學生。
一、 做一名有心人,巧設實驗,自己動手,掌握知識,培養興趣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作為一名生物老師,要能夠敏銳地捕捉生活中對自己教學有價值的信息,例如在教《種子的萌發》時,我提前一周安排同學們,按照實驗要求和步驟自己先動手去做這個實驗,因為萌發需要一定的時間。等我講到這節課時,我要求同學們把自己提前做的實驗拿來給我檢查。
記得上課那天,我一進教室就發現同學們桌子上擺著大小不一的瓶子,環視后發現有些瓶子中有的同學的種子已經萌發,而有的卻還在沉睡,對于以上的情況,我并沒有直接給出結論性的評價,而是針對每一種情況,選出一名瓶子中種子沒有萌發的同學,讓他把自己做實驗的過程詳細地講解給大家聽,然后大家一起分析出現這種實驗結果的原因。全班同學都爭先恐后地講述著自己動手做這一實驗的過程和做這一實驗的收獲。而在此基礎上,我結合生活中種植瓜果蔬菜的一些注意事項,總結出了“種子的萌發”需要外在的環境和自身的條件,外在的條件是指: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指:種子儲存的時間不能過長,而且要有完好的胚。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發現在教學中,若能夠利用課堂資源,巧妙地設計相關的實驗,使學生多動手、善思考,邊自己做實驗,邊學習相關知識,從而把知識變為有趣的、鮮活的實物理解。
通過這種參與式的討論,學生不但牢固地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而且對生物這一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避免了這門課在某種程度上的枯燥與乏味。
二、 做了有心人,還要用心鉆研課堂教學
課堂是最能展現老師風采和教學技能的一個舞臺,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學生的大部分知識是從課堂上通過老師教授獲得的。因此,為了上好一節課,除了對課本的內容有通透的理解,找出教學中的重、難點外,我還會經常去查閱大量的課外資料,全面掌握這節課在本章知識中的地位、作用。同時經常與組內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各自的心得。并且對每節課進行課后反思、總結。因為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自己才能得心應手地上好這一堂課。講明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才能把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講明白、講清楚,達到學生便于接受,輕松掌握的效果。
三、 做個有心人,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要求老師“要給學生一瓢水,自己至少應該有一桶水”這種“填鴨式”教學是老師們以往慣用的教學手段,而被動接受也成為學生最主要的知識掌握方式。但新課改更提倡“老師只有一桶水,要想辦法讓學生擁有大海”。要讓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和創造者,也就是說讓學生由盛桃的筐變作跳起來摘桃子的人。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外,更要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爭做一個全能型教師來迎接這一新的挑戰。
比如在前面教學種子萌發的案例中,我將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給學生講清楚后,讓學生根據我所講的知識點,用自己的方法去認真選種,讓學生自己用心呵護,去為種子營造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回家后再培養一盆新芽。學生甚至可以為自己種子配制營養液或肥料,并且記錄整個培育過程。
所以我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他們自己的優點,也有等待挖掘的潛能,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設計好方案,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特點,用興趣引導他們的潛能,或許我們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以身邊的教學實踐作為切入點,敏銳捕捉教學細節,做教育的有心人;在教學過程中多思考、勤記錄、善總結,不斷加強自身文化修養,不斷積累,相信自身的教學工作會上一個新臺階。
當我們逆著時光的腳步,回望那已經成為過去的漸行漸遠的2016,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許多,有喜、有悲。不過還好我們還在努力,還可以繼續前進!迎接那撲面而來的嶄新的2017!
參考文獻:
[1]王靖嫦.強化數學思想方法教育,做教學的有心人[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6):24.
[2]梁擁軍,卓越.源自做教育的有心人[N].廣元日報,2011-05-27(A04).
[3]王力爭.做教育工作中的有心人[N].寧夏日報,2007-03-29(006).
[4]夏潔.捕捉教學細節成就精彩課堂[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01-17(009).
作者簡介:
魚筱瀾,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漢源鎮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