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是打開學生學習空間的一把金鑰匙,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感,養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思維力和堅韌的意志力。也是有效化解學生怕學、厭學情緒的靈丹妙藥,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習效率加強,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勤能補拙,興趣能吸引學生始終保持對新生事物一顆敏感的好奇心,從而加速對新事物的認知。有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捷徑。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多么的重要。自己從事語文教育工作十幾年,感到只有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
一、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 導入的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好的開端往往能為一堂課打下成功的基礎,一堂課有了一個好的開頭,那么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最容易被其他事物給分散的,所以上小學語文課,最好就是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出發,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無形中形成濃厚的課堂學習氣氛,為教師確定新課教學打好基礎。那么如何導入新穎而不呆板呢?這就要求老師精心設計開場語言,如以一個短小的故事,一則寓言,一個互動的游戲開場,提升了課堂氣氛,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在教學過程中,再進行講課就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
(二) 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現實中的事物比較容易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對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聯系,同時努力創設更符合課堂教學的情境,有效地把所要教授的內容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也讓學生參與到輕松、愉悅、活潑的學習中,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依賴心理。同時,教師還應根據學生智力不同程度,分類施教,設計一些難易,詳略要求不同的問題,對不同的學生分別要求,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
二、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每學期開學前制定一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計劃表,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征,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輪流每天出一個小節目,節目以詩歌朗誦、寓言故事分享、成語接龍、作文演講等為主,老師總結點評,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組織開展各類學習競賽,從網絡、書籍、報刊上搜集整理一些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資料,圖文并茂,印發一些圖片,鼓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討論,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三、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快樂成長
(一) 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優點,始終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拉近和學生的關系,真誠關心和幫助每一個學生,認真踐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原則,不因為學習成績原因,拋棄、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教師對學生要充滿關愛與賞識,要多鼓勵、多贊揚,形成正向激勵機制,并將這種真摯的情感融入師生關系中。這種“認真負責”的對象包括在各類學生學習語文的各個方面。比如說考試、朗誦、作文等各個方面,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批閱學生作業、交談中,對他們表現出一種信任和賞識,突出優秀的一面,挖掘出學生的自信和潛力。
(二) 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和理解學生
要因材施教,抓住學生的興趣,循循善誘,逐漸矯正學生學習中的不良習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學生的行為和需求,對于那些討厭語文,學習積極性不高,存在著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學生,應當以消除學生心中對學習語文的恐懼為突破點,以樹立學習語文興趣為落腳點,打開學生的心扉,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要注意教學方法,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嚴禁體罰懲罰學生,通過教師的愛意和誠心打動學生,感化學生,從而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任,為學生建立學習興趣搭好橋,引好路。
四、 培養小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習慣,激發學習語文原動力
(一) 注重培養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在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建立“課堂上認真教、課間認真溝通交流、課外認真輔導”新型模式,通過借助廣播、電視、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擴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要同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多提問幾個為什么,引導學生從閱讀切入到思考中,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 注重培養小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生字生詞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關鍵點和難點,是學習好語文的基礎。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勤學善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良好習慣,遇見問題第一時間要翻字典、查詞典,解決好對生字生詞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聯想發揮能力,從相近字、相近詞出發,通過掌握部首的變化,多音字的不同發音,增加學生詞匯量。另外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例如,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使用工具書將課文中不認識的字的音、形、意基本搞清楚,上課時可以運用提問的方式考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將表現好的學生予以表揚,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 注重培養日常積累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加強讓學生做課堂筆記的要求,培養學生養成隨手做筆記的習慣。好詞好句、名人名句、中外格言、經典范文中精彩的片段都可以摘錄下來,這些都是寫作的好素材。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加強這方面的鍛煉,例如開展“經典誦讀”專欄,半個月或者一個月更換一次專欄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多接觸多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愛好,不僅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更進一步衡量素質教育是否能夠成功實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勇于嘗試新的各種教學方法,勇于做新課改的帶頭人,積極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難點問題,不斷進行優化調整,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讓小學生能夠在快樂、輕松、愉悅中學習。
作者簡介:
崔紅霞,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三灘教管中心聯合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