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古至今,我國的傳統(tǒng)式教育都是學生依照教師的思維來被動學習,而現(xiàn)今這樣的教學模式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也增加了教師教學難度,筆者針對此種情況探究出實施方法,第一課時:1. 觀察生字表中的生字;2.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生字;3. 學生給生字組詞;4. 用自己組的詞語說話;第二課時:分讀、板、想、答、結(jié)、反饋六個步驟來進行;下文作出了詳細闡述,也展現(xiàn)出此種教學模式的教學特點。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六步驟
這學期期初筆者在思考一個問題,作為一個教了二十幾年語文的教師,筆者積累的教學經(jīng)驗,教會了學生什么?盡管每年的教學質(zhì)量都不錯,但筆者總覺得在課堂上自己就像一位老農(nóng),在費力地拉著像一頭頭老牛的學生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走,是學生不愿意,還是真的走不動?為什么老師會那么費力,所以這學期筆者想為語文課堂嘗試新的教學模式。
學生到底是不愿意走,還是真的走不動呢?筆者的課堂也不缺幽默與故事,相當一部分學生愛聽,想來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調(diào)動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取悅于他們,按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來安排課堂,才能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筆者想新的課堂模式只要從這方面著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還剛剛步入學校,他們對學習的興趣還是很濃的,況且在小學階段成績的差距還不足以造成厭學的恐懼,因為孩子小,可塑性很強,只要老師與家長給他們一些鼓勵的言詞,即使是最差的學生,皮革利翁效應在他們身上也會很有效果,可收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基于以上原因,筆者想設(shè)計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 新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
這種模式的核心是讓學生來做課堂的小主人,老師只是觀眾之一,老師可偶爾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我們語文的一篇講讀課文,一般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注重字詞,第二課時注重句、篇。中年級字、詞花的時間較長,高年級句篇花的時間較長,低年級字詞花的時間更長,幾乎囊括了兩課時。第一課時,筆者認為,第一步,讓學生觀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每個學生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旁注在課本的邊上。然后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各小組找出這些生字的可觀性,看一看每一個生字,分析它們跟我們以前學過的字有相似點嗎?有什么不同?古人造這個字時可能是怎么樣想的,它可能表達了一個什么意思?討論完后,全班集中交流、補充,爭取大多數(shù)學生都發(fā)言,學生答一個就分別到黑板上板一個,讓學生當小老師,對答問最多,找規(guī)律最多的小組實行獎勵,即獎小紅旗一面;第二步,因為現(xiàn)在人教版課本的生字一類字生字表中沒有給生字注拼音,于是筆者鼓勵學生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給生字注拼音,可依據(jù)規(guī)律或平時對字的認識給它注音,再通過查字典或查課外資料判斷出自己認為這個字應該讀什么音,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寫好讀音,讀音由學生到黑板上自己板書好,老師對書寫認真、讀音正確的小組仍有獎勵,獎小紅旗一面;第三步,先讓學生找出書中生字寫到黑板上,然后再自己到黑板上組詞,最后老師花兩分鐘時間總結(jié)、糾正,對書寫認真、準確率高的小組仍獎小紅旗一面;第四步,用黑板上的詞語說一句話,對說話、造句有新意語句完整的小組獎小紅旗一面,如果有時間的話,還可以教學生在課堂上將每個字寫一行寫到小字本上,進行鞏固訓練。至于第二課時的講讀課,筆者按照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進行設(shè)計,讓學生做課堂的小主人。第一步: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個人將課文讀2-3遍,將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在課本上進行旁注,寫出自己要提的問題;第二步,板,學生派代表將自己想提出的問題板到黑板上,其余同學補充;第三步,想,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黑板上的問題通過查找課外資料或討論等方式進行思考,找出自認為的正確答案;第四步,答,針對黑板上的問題,老師讀,學生來解答,對學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老師進行補充,學生在書中寫上答案,做上記號;第五步,結(jié),老師針對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對本課進行小結(jié),對學生沒有提出的重點,再進行強調(diào)補充;第六步,反饋,每篇課文后面都有課后題,老師讓學生解答課后題,檢查對本課的認識掌握程度,如果有時間還可以拿出《基礎(chǔ)訓練》等在課堂上做一、兩道題對本課知識進行拓展延伸。
二、 新教學模式的教學特點
以上就是筆者對小學語文課堂模式的新設(shè)計,縱觀以上模式,筆者認為有兩大教學特點。第一,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無論是字詞的教學,還是句篇的講解都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載體的教學理念,課堂上老師設(shè)計的問題簡單,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生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有一種課堂主人翁意識,隨時都有一種答問正確后的自豪感,尋找正確答案的急迫感。從而找到自己的坐標,找到了自己的優(yōu)缺點,時刻準備著,準備答問,準備思考,準備上黑板寫字,從而忍不住想大聲呼喊,我愛語文課。第二,對老師的要求更高。這種課堂模式看似都是學生自己做事,但老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shù),必須深鉆教材,對學生提出的疑問要能自己答得出來,然后才是學生答得出來,不然怎么給學生補充呢?當然老師還是不能不懂裝懂,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鼓勵學生與老師一起找答案。這樣的模式對老師還是有好處的,那就是在課堂上老師省出了不少語言,不用滿堂灌。于是保護了嗓子,對治療職業(yè)咽喉病輔助治療很有幫助,這一優(yōu)點很不錯;第三,學生整體素質(zhì)得到了提升,在這兩課時黑板基本給了學生,黑板上都是學生的筆跡,寫久了,學生的寫字水平會大大的提升,并且通過遠觀與字寫得好的同學進行對比,學生也能很快找出自己字的弊端在哪,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再則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問,學生答,學生總結(jié),老師只是補充,學生的話說多了,口語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作文水平也就相應得到了提升。再則學生養(yǎng)成了愛思考的好習慣,能多問幾個為什么,再思考答案,這對培養(yǎng)未來創(chuàng)新型人才很有幫助。
所以說,這種課堂模式很好,“懶”老師帶出“勤奮”學生,帶出能真正適應新課改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這一模式,這一學期筆者就預備在教的六年級學生中實施此種教學模式,希望能達到筆者預期的效果,能為其他同仁提供一些參考。
作者簡介:
羅佳權(quán),湖南省汨羅市高泉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