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貴濤??
摘要: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古典詩詞。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學習古典詩詞,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為此,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對古典詩詞進行研究,并從反復誦讀、創設情境、賞析意象、把握細節和知人論世等幾個方面,探討初中古典詩詞教學的策略,以期提高初中古典詩詞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策略
古典詩詞是初中語文的重要內容,學習古典詩詞,能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陶冶學生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審美能力。但是目前,應試教育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古典詩詞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極大地影響了初中古典詩詞的教學效果。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理念,嘗試新的古典詩詞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感悟,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一、 反復誦讀,感受韻律節奏
在初中古典詩詞教學中,誦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歌。這主要是因為詩歌的內容雖然簡潔,但是卻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在不斷的誦讀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感受到詩詞的韻律節奏之美,同時通過反復誦讀,學生會逐漸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畫面,進而體會詩情畫意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都會得到提升。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是一首經典的七言律詩,韻腳為“西、低、泥、蹄、堤”,從節奏上看,這首詩平仄交錯,且有一定的規律,非常適合誦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這首詩,感受這首詩的韻律美,并嘗試通過自己的誦讀將這種美展現出來;在反復誦讀過程中,學生的腦海中會出現一幅西湖春景圖,此時學生對詩詞會有更深的理解,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感受詩詞魅力,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二、 創設情境,體會詩歌意境
作為一門語言藝術,詩歌的情感表達主要是通過意境來實現的。就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到的:“文章之妙,言之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與其他文學體裁相比,古典詩歌的語言更加生澀,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是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有限,詩歌蘊含的意境之美初中生很難體會。初中生的思維方式,還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如果教師不能使用適當的方式,將古詩詞的語言轉化成形象可感的畫面,就算教師講的再細致,學生也很難理解,更談不上有效鑒賞。
為此,教師應該嘗試使用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在腦海中重現詩文描繪的畫面,促使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如在講授《天凈沙·秋思》這首經典元曲作品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找出與文中情景相符合的圖片,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古道”、“瘦馬”、“夕陽”等,制作幻燈片,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學生在閱讀和分析詩歌的時候,腦海中就會自覺勾勒出一種意境,這樣學生對詩文的哀愁的情調和意境之美就會有更深的體會。
三、 賞析意象,分析詩歌情感
在對古詩詞進行解讀時,意象是一把非常關鍵的鑰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梳理和記憶高頻出現的意象,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提高初中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假如將意境比作高樓大廈,那么意象就是構成這座高樓大廈的基礎,即磚和瓦,對古典詩詞的意象進行詳細分析,就能對詩歌的意蘊有更好的把握。在引導初中生鑒賞詩歌時,教師應該意象中隱含的固定意義,進行重點講解,并將其運用到詩詞鑒賞中。如《梅花》的首句“墻角數枝梅”中,主要的意象“梅”,它的意涵為傲雪、堅韌、不屈不撓等;《渭城曲》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意象“柳”,除了代表春景,也含有留戀、憂傷、送別的意思。教師應該借助這些意象,對詩歌蘊含的情感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更好的體會和鑒賞詩歌。
四、 把握細節,深挖關鍵考點
古典詩詞中有很多的細節描寫,這些細節是鑒賞古典詩詞的關鍵,也是考試的重點。古典詩詞雖然語言簡潔,但是每一個字都是經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詩詞的細節之處,尋找句子中的關鍵字、詞,并將其作為解讀詩詞的突破口,有針對性地對詩詞的理解和鑒賞能力。如《望岳》的“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中的“鐘”與“割”運用得很精妙,能夠將泰山秀美、遮天蔽日的景貌表現出來,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泰山那雄渾巍峨的姿態,那高聳入云、居高臨下、云霧繚繞的泰山畫面,體驗到登臨絕頂的開闊視野,還有詩人博大胸懷所抒發的對泰山無限的贊美之情。抓住詩詞中的這個細節,學生對全詩的意蘊和情感就會有一定的把握了。此外,在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修辭的教學,這也是初中語文考試的重點之一,掌握了修辭手法的運用,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會更進一步。
總之,古典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古典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該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古典詩詞,并從音樂美、意境美和語言美等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建立鑒賞詩歌體系,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汝飛.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9).
[2]馮華蓓.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有效教學路徑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10).
作者簡介:
馬貴濤,中教二級,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第八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