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的成功引入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引入方式多種多樣:圖片引入、時事新聞、從天氣變化引入、視頻引入、故事引入、詩詞引入、歌曲引入、捕捉生活素材,用實際案例引入等,引入沒有固定模式,但要根據學情,教學內容實際恰當選擇。
關鍵詞:課堂引入;圖片引入;時事新聞引入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成功引入是進入知識殿堂的敲門磚,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良好的引入能深深地吸引學生。
地理課的引入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下面將自己經常用到的有幾種和大家進行交流分享。
(一) 圖片引入,愛美、欣賞美是學生的天性,多姿多彩富有地域性飽含地理知識的圖片,給學生以視覺享受,同時能把學生帶入情境,使學生帶著一種愉悅之情進入學習,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習區域地理,旅游地理,圖片引入非常實用,比如講《歐洲西部》,可以用冰川圖片、奶油奶酪圖片、西歐豐富旅游風景圖片,帶學生入境,順理成章地開啟一個區域的學習。
(二) 時事新聞引入,強烈的時政性,使學生感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覺學習地理知識很有成就感,地理知識充斥在我們生活之中,能學以致用。學習地方時區時,可采用國家主席習近平偕夫人去某歐洲國家訪問,已知出發北京時間(東八區),行程10小時,求到達歐洲某國地方時間的例子提問,學生很感興趣,帶著懸念進入下一步學習,這樣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水到渠成地進入到地方時、區時的學習中。再如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什庫爾干發生5.5級地震,造成死亡8人……作為引入,開啟地質構造的學習,使地理知識生活化、具體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 從天氣變化引入,自然地理知識中氣候部分是很重要的模塊,對農業發展氣候因素至關重要,然而氣候成因很復雜、學習難度大,往往使學生望而卻步,從天氣變化,天氣現象著手引入,讓學生親身感覺天氣變化客觀事實存在,不抽象、生活化,又能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比如天氣系統冷鋒、暖鋒的學習,從身邊天氣變化入手,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理解,把地理知識生活化,降低了學習難度。
(四) 視頻引入,2~3分鐘視頻,可以反映問題或呈現現象,觀看后或支持或反感,很有教育意義,學生帶著情感去學習,滲透德育教育于教學之中,實現教學目標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視頻引入,為內容講解做好鋪墊,縮小知識跨度。如學習《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可采用《人類應向大自然致歉》的視頻引入,使學生感受到今天的霧霾、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種種環境問題都是人類惹的禍,能培養學生責任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使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思想;再如學習非洲的自然地理環境,播放非洲熱帶雨林、熱帶草原視頻,比單純的講授,更形象生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更跟能吸引學生,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五) 故事引入有很強的吸引力,講故事使人感到輕松、愉悅、樂于接受,通過娓娓道來的故事,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吸引學生“入境”。例如學習洋流,本來挺枯燥的東西,授課如以故事的形式“中國臺灣小朋友,把一封信塞到漂流瓶里,一年以后,被美國洛杉磯沙灘游玩的小朋友撿到....”這樣開啟,設置懸念,引發學生思考,充分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六) 詩詞引入,創設意境。意境本身就是高濃縮的情景。如講中國氣候多樣性,“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后降雪的天氣變化特征;“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反映了山區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描寫了我國江淮地區的陰雨連綿的梅雨天氣。巧妙地運用詩詞,一方面,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這些古詩詞理解得更加透徹,另一方面,也讓所涉及的地理知識被學生形象地理解、記憶,真正做到學習上的“雙贏”。再如講跨世紀大三峽工程,引用毛澤東詩詞“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把雄壯的詩詞與和偉大工程結合起來,使學生領略到中國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偉大力量,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七) 用歌曲引入,引發學生共鳴。如講初中中國地理《中國疆域與行政區劃》,老師以《我們都有一個家》這首熟悉的歌曲,引入開場,學生跟著哼唱,很興奮輕松地進入一本節課學習;再如羅春老師用《小蘋果》改編的《大中國》,播放此歌曲及視頻,使枯燥無味的《中國行政區劃》知識,通過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各種感官來加強學習,巧妙地突破教學難點,寓教于樂,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地理,愛上地理課,同時自然而然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八) 捕捉生活素材,用實際案例引入,使地理生活化,如湖南四川貴州等西南地區的人喜歡吃辣椒,和這里的氣候較潮濕,吃辣椒驅寒,飲食和當地氣候地形有關,引入到《南方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學習;買房子因樓間距過小,采光不足,引發業主與開發商之間官司等引入《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學習;華北地區古代傳統民居多四合院,房后多常綠針葉樹,房前多栽落葉闊葉樹等等,引入到《華北地區氣候》學習; 暖氣包安裝在房間離地面較近的地方,而空調裝在房間較高處,啟迪學生思考,從而引入《熱力環流》學習。捕捉生活中素材,將地理教學生活化,引發學生思考,突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喚起學生學習地理興趣。
課堂引入的方式還有很多,教無定法,引入也沒有固定法則,但要根據學情,教學內容的實際來選擇,如能引入恰到好處,像磁石一樣吸引學生注意,會對課堂起到剖磚引玉效果,“引入藝術”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一環,能激發學習興趣,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
參考文獻:
[1] 任乃國.芻議翻轉課堂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有效實施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08).
[2] 李婷.問題導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普童話,2017(14).
作者簡介:王淑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庫車縣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