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教學應當“以生活為中心”,“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主張“教學做合一”,將教育與生活完全融為一體。游戲生活化就是以孩子發展為本,以他們一日生活為中心,以游戲與生活相結合為基本途徑,強調幼兒的體驗和情感的表達,使游戲與幼兒生活相結合,使孩子們在游戲中得到發展。
關鍵詞:教育;游戲;生活
一、 讓生活經驗,成為教育的“活教材”
把教育局限在學校,把孩子封閉在幼兒園,會堵塞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生活里的繁雜瑣事會成為孩子創作的源泉,在特定的教育場景下,幼兒會在腦海里上演一幕幕的往事,經過大腦的加工和篩選,把認為是合適的和適合當前活動的現象表達出來,體現了此時的幼兒已在辨別智力上得以發揮發展。而且幼兒具有好奇、好模仿的特點,對于身邊的一切事物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使其在不斷地觀察和探索中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及相關知識的經驗,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常會出現和現實生活中的場景相碰撞的場面。在一次自主游戲中,瑤瑤成了理發店的理發師,她的顧客真的很多,許多小朋友都去理發了。文文坐在那里,瑤瑤先是幫她洗頭,然后用吹風機把頭發吹干,接著用梳子為她梳頭,接著問道:“今天你要弄什么發型?”“給我弄個漂亮的發型。”“好的。”不一會,弄好了,瑤瑤叫文文照照鏡子“看漂亮嗎?”只見文文高興地點點頭,瑤瑤又說:“你滿意的話就付錢吧,我還要給下一個人理發呢!”從這個游戲中可以看出瑤瑤在平時生活中一定是一個愛觀察、好模仿的小朋友,而且她很聰明,接受能力較強,故其模仿智力水平相對較高。平時去理發店肯定認真仔細觀察理發師的語言和舉動,對于理發的全過程掌握得很熟練,而且順序正確,尤其在開始和結束的部分,都顯示出她的“專業”程度。可見,游戲讓幼兒對現實生活中的“工作”有了更好的理解。
二、 游戲為幼兒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使其在“玩”中學
自主游戲又開始了,孩子們興奮地歡呼著,都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崗位”,開始又一次全新的游戲體驗。場景一:“快來買啊!便宜啦!買一送一啦!”超市里熱鬧非凡,一場大促銷拉開帷幕,小營業員小宇正揮動雙手,熱情叫賣著,我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景象所吸引,趕緊去“搶購”。場景二:“胡蘿卜有營養,吃了對皮膚好,很健康的。”在游戲講評時,我請小朋友們說說今天的收獲時,小宇第一個站起來并笑著說:“我今天游戲很開心,因為我們超市賺了很多錢!”“你是怎么想到買一送一的?”我追問道。“因為上次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東西時,那里的阿姨告訴我的。”他自信地說。可見,“逛超市”的生活經驗為游戲提供了延續和收益,在模仿超市里的阿姨時,鞏固了對“售貨”行為的認知,他的記憶智力也相應地有所提高,并實現了自我滿足需要;另一個在游戲中做廚師的小朋友也站起來大聲地說:“今天有一位客人來吃飯,可是他不喜歡吃胡蘿卜。”“那怎么辦?”“然后,我和他說:‘胡蘿卜有營養,對皮膚好。”“后來呢,他吃了嗎?”“吃了。”小廚師自豪地笑著說。“你怎么知道胡蘿卜對皮膚好的呢?”“我媽媽告訴我的,因為原來我也不喜歡吃胡蘿卜的,后來就吃了,現在我的皮膚也變好了呢。”“嗯,你真棒!”可見,在餐廳里,小廚師一定是模仿媽媽的行為和說話語氣來感染客人的,才會得到回報,而有了“吃胡蘿卜”的經驗,在游戲中感受燒菜的趣味時,順理成章地把生活中發生的一幕導入到游戲中,并重新扮演了新的角色來獲得自我體驗的需要。
兩位“當事人”言之有理,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觀察可見一斑。《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三、 解放兒童,使其手腦聯盟
陶行知一生為教育服務、為幼兒守望,曾提出:“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故把幼兒獨特的思維和好動的天性合一是現如今教育幼兒的大勢所趨。實施幼兒教育的途徑多而廣,但最利于幼兒發展和接受的莫過于平凡的“生活”和有趣的“游戲”!生活是可“觸摸”的教育,實實在在;游戲是可“發泄”的教育,真真切切!所以,“解放”孩子吧,讓其手和腦并用,就會發現他們的一百種世界里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們的一百種語言里有著常人所泯滅的智慧,他們的一百種想法里有著令社會進步的創造……
在幼兒自主游戲中,我發現美術區的小朋友正在安靜地畫畫,我走到小曾身邊,看見她正在給小魚“穿衣服”,這是我們學過的黑白裝飾畫,只見她為小魚穿好衣服后,又在魚的下面畫了水,并且還在魚嘴的前面畫出了許多的泡泡,當我問她為什么要畫水和泡泡時,她說:“因為魚兒是在水里的,它在水里就會吐出泡泡。”從幼兒的行為中可以看出,幼兒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小曾平時就喜歡畫畫,是我班畫畫較好的小朋友,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她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動手繪畫能力,加上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和平時的觀察,使她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技巧。根據美術區所提供的小魚的輪廓,老師在活動中并沒強調繪畫除了給小魚穿衣服以外的“規定”,而她卻運用以前所見過的魚的樣子來裝飾小魚,并知道魚兒是離不開水的,所以給魚加了水,可見,生活中,小曾是一個喜歡觀察和思考的孩子,而且觀察仔細、認真,才會懂得魚兒在水里會吐出泡泡。這說明,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已有所提高,其記憶智力和模仿智力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綱要》中要求: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所以,教育因生活而存,生活因教育而興,二者密不可分。在啟蒙教育中,生活對幼兒的影響最直接,也最深遠,好玩、好動是兒童的“專利”,游戲成為他們釋放能量的“磁場”,正所謂:知而不名難為人,做而不知難求同。教學做始終一體化,才能有效實現教育價值的真諦!
作者簡介:張曼,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望亭中心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