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初中語文教學讀寫鏈接的目的,就是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有效鏈接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教學整體,從而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這兩個方面能力的不斷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讀寫鏈接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積極意義,然后就其在教學活動中的具體應用展開了分析,希望可以給初中語文教師一些參考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讀寫鏈接;積極意義;應用
語文教學活動的根本作用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方面的能力,讓學生能讀會寫。但是從現在的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來看,其還存在一些問題不足,導致學生讀寫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并未達到預期中的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實現讀與寫的結合,將兩者鏈接起來,在課堂教學中一體化教學,如此便可以對學生讀寫能力實現同步培養(yǎng)。
一、 讀寫鏈接對初中語文教學的積極意義
初中語文是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階段,其從小學語文過渡而來,在內容廣度和難度上也有了提升。而且在初中階段,對學生基本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更加重視,這在新課程標準當中也有具體的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讀寫鏈接教學,對于教學活動的發(fā)展而言具有積極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讀寫鏈接加強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性。長久以來,初中語文教學都是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開的,即設置了閱讀課與寫作課。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但是同時也分化了語文本身的有機性。讀與寫本身就是相互聯系的關系,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升華,硬生生將兩者分開,顯然會造成教學活動的相互分離,不利于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而實現讀寫鏈接,就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第二,讀寫鏈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初中學生還處在興趣驅使學習的狀態(tài)中,這是其個人身心特點所決定的。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堂課從頭到尾都是進行閱讀講解或是寫作講解,難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將讀與寫鏈接起來,就可以在一堂課上即進行閱讀,也進行寫作,從而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如此學生在課堂中會更加積極,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第三,讀寫鏈接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動腦動手,增進教學效果。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閱讀課基本上就是教師從頭講到尾,學生只是偶爾動動腦子,基本上不動手。而在寫作課上,往往就是讓學生進行作文寫作,一直在動手,動腦就顯得不足了。通過讀寫鏈接,將讀與寫相互穿插起來,就可以提升課堂上學生動腦與動手的頻率,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手腦結合。
二、 讀寫鏈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 從讀到寫進行教學
要在語文教學中實現讀與寫的鏈接,首先就可以從讀到寫實施該種教學方法。具體而言就是先在課堂上進行閱讀,然后展開寫作,最后再回歸到閱讀當中,經歷一個讀-寫-讀的教學流程。詳細來說,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先可以組織學生閱讀課文或是閱讀一些相關材料,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寫讀后感,或是寫故事梗概等。在學生寫好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相互閱讀寫作成果,或是閱讀課文,以此將讀與寫鏈接起來。
比如,在教學《背影》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簡單的閱讀。在學生閱讀完成之后,教師設置“父親”這樣一個寫作主題,讓學生寫一個和父親相關的小故事。等到學生寫作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隨機抽選一些學生朗誦自己的文章,教師再引導學生和課文內容進行對比分析,看一看各自表達了父親什么樣的特點。通過這樣一個讀-寫-讀的過程,就可以實現課文的深入講解了。
(二) 由寫到讀開展教學
讀寫鏈接的開展可以從讀到寫進行,也可以從寫到讀開展,具體來說就是現在課堂上設置一個寫的環(huán)節(jié),然后由寫進行閱讀分析,最后再引入課文講解。
比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我國一些石拱橋的照片,讓學生根據照片進行簡單的寫作,對石拱橋的特點、形式等進行歸納總結。在學生寫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對比討論,看一看哪些學生寫的正確,哪些學生寫的不正確,最后將正確的特點總結起來。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入課文,讓學生對課文展開閱讀。學生閱讀之后,教師就引導學生將自己所寫的石拱橋特點和課文中描述的石拱橋特點進行對比,看一看有哪些差異,找出趙州橋的特別之處。通過這樣一個從讀到寫的過程,學生在一開始的興趣就被激發(fā)出來了,在寫作過程中又對石拱橋形成了基本的認識,這樣在分析課文的時候,學生自然就能深入掌握相關內容了。
(三) 讀與寫相互滲透教學
不管是從讀到寫,還是從寫到讀,其都是有一定先后順序的讀寫鏈接,在緊密程度上來說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因此,在初中語文及教學中,還可以讓讀與寫相互滲透,彼此交融。比如在教學《桃花源記》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讀與寫的相互滲透出發(fā),設計一個讀寫交互的角色游戲,讓學生分別扮演漁夫以及桃花源的居民,自主設計臺詞對課文內容進行演繹。這樣的一個游戲,學生在表演中既要對課文進行解讀,也要自主設計臺詞,可謂是讀與寫實現了相互滲透鏈接,實現了同步開展。
三、 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學中實現讀寫鏈接,對于教學活動的進步發(fā)展具有極其顯著的推動作用。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所占課時最多、所花精力最大、然而收獲卻不與付出成正比。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我們認為整合聽說讀寫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就應該認識到讀寫鏈接的積極作用,在課堂教學上從讀到寫、由寫到讀、讀寫相互滲透,最大程度貫徹讀寫鏈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于清玲.初中語文“讀寫共生”教學策略的實踐與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8):31-32.
[2]郭子洋.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淺析[J].學周刊,2014,(14):86.
[3]劉燕清.以讀導寫以寫促讀——“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課題結題報告[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4):16-18.
[4]于海梅.“生命語文”觀照下的高中古詩詞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崔曉艷,內蒙古自治區(qū)牙克石市,內蒙古牙克石市育才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