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的英語學習者中,搭配錯誤是最常見的一種語法錯誤,而動名詞搭配錯誤在搭配錯誤中占比最高,并且在英語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動名詞搭配錯誤的案例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結合我國學者對動名詞搭配失誤的研究現狀,提出了幾點啟示,希望對外語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動名詞;搭配;失誤
一、 引言
搭配通常指的一個詞與一些詞有語法上的反復性組合,不同的學者對搭配一詞又有不同的見解。搭配最早由學者Firth(1957)所提出,搭配是一種意義的方式,他提出“由詞之結伴可知其詞”以及詞語的結伴關系或共現關系是詞語搭配的重要表現形式。1976年Halliday把搭配一詞界定為“體現詞項在某種顯著的臨近范圍內組合關系的線性共現”。1986年Cruse從語義的角度將搭配界定為“習慣性共現的詞語序列”,Nesselhauf則認為要對搭配、詞匯自由組合及習語進行區分。在詞匯自由組合中,名詞和動詞都用作無限制性的,比如:want a car,在習語中,名詞和動詞都用作限制性的,比如:sweeten the pill,而在搭配中,名詞用作無限制性的,動詞用作限制性的,比如:take a picture。
二、 國內外文獻綜述
(一) 國內外研究現狀
1990年Fayez—Hussein研究表明,僅有低于50%的人能夠正確地掌握搭配,并且母語的負遷移是影響搭配錯誤的主要原因。同年,Aghar的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不能掌握預期的正確的搭配方式,并且傾向于過度使用一些虛化動詞,如:get,do等。1993年,Balms和Eldaw使用翻譯和完形填空的測試方式對高級英語學習者應用動名詞搭配的能力研究發現:受試者詞匯量會遠遠高于他們的短語搭配能力。2003年Nesselhauf對德國的英語學習者在自由作文中作了探究,他認為,學習者很難掌握到母語中沒有的表達方式,而在所有的搭配中,動詞的使用錯誤頻率最高。2003年劉萍、郝涂根也作了實證研究,探究了名詞和動詞的搭配,并得出結論:母語的負遷移是搭配失誤的主要原因之一。2004年學者范連義的研究發現,動詞的濫用誤用與學生的搭配錯誤有很大的關系,且母語負遷移是學生動名詞搭配失誤的重要因素之一。2009年王海華、周秀娟通過語料庫對不同階段的學習者動名詞搭配特點進行分析。
(二) 國內外研究反思
相比國外,國內的研究起步較晚,較之國外晚十年左右,國外的研究面廣,涉及動名詞搭配錯誤的分類、動名詞搭配能力較差的原因等,從研究結果方面來看,受試者對動名詞搭配能力的掌握程度不夠,容易忽視搭配。國內研究主要是通過語料庫,從不同的角度,如年齡階段、研究內容等。
三、 動名詞搭配失誤分析
(一) 語際錯誤與語內錯誤
語際錯誤是指學習者已經掌握的語言體系對目前正在進行的語言學習的影響,具體體現為母語遷移。其中的語際錯誤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字面翻譯和母語無標志。字面翻譯是指學習者按母語的字面意思逐字翻譯。比如:learn knowledge,do beautiful dreams,see newspapers,touch the society等等,字面翻譯是二語學習中一個致命的錯誤源。母語無標志是指在目標語中有的語言標志而母語中沒有這個語言標志,如詞語搭配中的經常出現錯誤的單復數、冠詞缺失或多余以及與不及物動詞連用的必要的冠詞等。因為兩種語言的差異所在,母語與目標語規則相異的地方容易被學習者忽略,因而產生錯誤。
語內錯誤主要與目的語有關,是指學習者根據已獲得的外語經驗對語言做出的不正確的假設,體現學習語言規則的普遍特點。
(二) 高頻詞誤用的分析
根據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對動詞learn的誤用頻率最高,其次是make,do,have,get,take等等。鑒于篇幅原因,本文僅對誤用頻率最高的前兩個進行分析。與make常見的錯誤搭配有make success,make a change等等。而正確的搭配分別是achieve success,undergo a change。與do常見的搭配錯誤有do more practice,do a tutor,do business,正確的搭配分別是practice more,being a tutor,run a business.
通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學習者不知道正確的搭配形式時,便會使用一些詞義較弱的虛化動詞來代替,而且所選擇的虛化動詞大多與漢語的意思相似。這其實也是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
四、 結論與啟示
(一) 教師和二語學習者應加強搭配意識
學習者經常是根據母語來作對應的翻譯,而母語中沒有的表達在翻譯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錯誤,這樣的翻譯缺乏搭配的意識。我們許多中學教師在教學時為了抓學生成績,更多的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詞語搭配,而缺乏一些必要的文化背景的補充,但筆者認為這是很重要的環節。此外,教師應該強調搭配的重要性,不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更是為了有效交流,也是語言學習的初衷。
(二) 使學習者盡可能接觸真實環境
頻率效應在第二語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獲取英語搭配的過程中,高頻率的曝光可以幫助參與者更好地獲得有關的知識,英語學習者的母語知識也會對不同語義透明的搭配產生影響。學習者可以通過英文電影或原聲新聞來學習正確地道的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1]Bahn,J.&Eldaw,M.Should We Teach EFL Student Collocation?[J].System,1993.
[2]范連義.英語專業高年級verb-noun短語搭配錯誤分析[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3).
[3]王海華,周秀娟.中國英語學習者動名詞搭配行為的發展特點研究一語料庫驅動的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9,(6).
[4]張永欣.概念遷移視角下的動名詞搭配失誤分析[D].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14.
[5]徐慶利,蔡金亭,劉振前.語言遷移近20年的新發展:回顧與思考[J].外語學刊,2013.
作者簡介:
敖娟,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