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法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夠使用語言進行交際。要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就應當鼓勵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多講法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創造良好的交際氛圍,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和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達到運用法語交流信息的目的。
關鍵詞:交際能力;課堂活動;教學
一、 大學法語教學難以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原因
大學法語課程是為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二外課程,在課程體系中通常屬于專業選修課。由于法國有著燦爛的文化,并與中國的政治、經濟往來日益頻繁,很多學生選擇法語作為自己的第二外語,大學法語也成為學生選修的熱門課程之一。然而,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往往被忽略,致使大部分學生難開“金口”,學成了“啞巴法語”。筆者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在我國,大部分學生早已習慣“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他們早已習慣了被動的接受,而不能主動運用語言在課堂上進行交際;二是由于大學法語作為熱門選修課,班級學生人數眾多,導致師生間交流的時間大大減少,教師無法兼顧到每一位學生;三是學生剛剛接觸法語,詞匯量有限,他們對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沒有信心,害怕犯錯誤、怕丟面子而不敢開口;四是應試教育的影響,一般大學法語考試偏重語法和詞匯,對口語不作任何要求,這就導致學生對口語交際不重視。大學法語教學雖然面臨諸多困難,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語言教學的根本任務是能夠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因此,我們還應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克服困難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二、 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方法
1.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師生間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會促進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對一門新的語言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精通,期間需要教師耐心細致的講解,也需要教師積極的鼓勵和幫助,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和豐富的教育心理學知識,還應具有高尚的人格修養和謙虛、幽默、耐心的個性。比如,當學生的討論“冷場”了,或者在回答問題時遇到困難,教師可以進行鼓勵或給予一定的暗示,使學生的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下去。學生在進行交際活動訓練時,教師只做旁觀者在旁觀看和鼓勵是遠遠不夠的,必要時教師可以參加學生的活動,成為他們的一員,如教師和學生一起演唱法語歌曲,一起扮演角色等,這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當學生意識到教師對他們充分理解和信任時,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回報教師對他們的理解和愛心。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為學生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創造良好、輕松、自然的課堂氛圍。特別對那些性格內向和口語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更要與他們建立真誠、理解與信任的和諧關系,以便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自卑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從而為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創造一個有利的語言環境。
2. 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
根據史蒂芬·克拉申的語言輸入理論,大量“可理解性輸入”是二語習得的關鍵。要保證語言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應當為“i+1”。克拉申認為語言習得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學習者現有的水平為i,那么教學中應提供的輸入量只能為“i+1”。也就是說,語言教學與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之間應該有一個信息差,語言教學的內容和難度應略高于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學生必須通過努力運用已有的語言知識,才能掌握和運用新的語言知識。同時,學生的自信心和情緒等對語言輸入有過濾作用,從而制約著學生接收輸入的多少。根據他的“情感過濾”假說,如果輸入的信息為輸入者所理解并能引起他們的共鳴與思考,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就會增強,自信心就會上升,漸漸地就會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這樣對語言輸入的過濾作用就會減少,從而獲得的輸入就會增多。因此,在大學法語課堂上根據學生語言學習情況,應適度運用法語組織教學,使得課堂語言輸入高于學生已知法語語言水平。盡管用法語教學起初實際操作很困難,但能夠給學生營造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隨著學生語言知識學習的深入,他們能夠越來越快地理解教師的話語和意圖,久而久之法語教學成為一種習慣,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也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其次,課堂教學內容不應只局限于教材,而應適量增加難易程度適中的教學材料來豐富教學內容,內容是語言的靈魂,內容豐富多彩,學生在進行言語交際時才能做到胸中有數、有話可說。再次,鼓勵學生觀看法語電影、收聽難易程度適中的法語廣播等,在生活中磨煉“耳朵”,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和氛圍。
3. 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眾所周知,學生只有通過使用語言才能掌握語言。因此,課堂互動是學生語言實踐的極好機會。如果學生能參與課堂互動,就能直接獲得學習和掌握語言的機會,同時還能參與管理自己的學習,這會使其學習態度變得更加積極、負責。形式多樣的課堂互動活動,如小組討論、辯論、評論、角色扮演、復述故事、問答、會話等可激發學生學習法語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自覺參與。例如,小組討論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使用目的語的時間和機會,更多練習使用不同類型語言的機會,提高學習者語言輸出的質和量。在講授“科學與休閑”這課時,課文中有關于人們對科學成果用于實踐所帶來的便捷與煩惱的介紹,從這一視角出發,筆者讓學生分組討論“用機器代替人工會使人類變得更好還是更糟?”由于這一話題貼近社會焦點(人工智能與真人下棋),因此,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積極準備,從而激發了學生開口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促進學生想象力和思考力的發展。盡管學生的詞匯量有限,但在教師的幫助下他們還是能夠基本完成討論任務的。
4. 巧妙地引入課堂競爭機制
有比較、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和提高。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知道如何根據學生在學習上爭先恐后、相互競爭的心理特點以及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適時而恰當地引入競爭機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創造一個輕松、自然、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有選擇地采用競爭與比賽的方法,如演講比賽、辯論、討論、搶答等形式來提高學生進行信息處理并輸出信息的能力,也就是進行口頭和筆頭表達能力。例如,教師拋出一個演講題目“通往人生成功之路”,再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組內同學分工各不相同:有的負責查找材料,有的負責演講稿的書寫,有的負責口頭演講,最后進行小組之間的演講比賽。由于學生年輕氣盛,有不肯服輸的個性,因此每一組在課前都進行精心的準備和演練。毫無疑問,課堂氣氛會異常活躍,“選手們”都將使出看家本領,力爭上游。這樣的比賽可以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并利用他們已具備的人生經歷和思維能力把學到的語言用于不同場景,有效地發揮他們的語言創造力,從而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5. 給予適時、適當的反饋
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一項重要的任務是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學習中的錯誤、問題,并加以糾正和解決。根據錯誤分析理論,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并不可怕,關鍵是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它。因此,學生在口頭表述、會話和討論中出現各種錯誤是正?,F象,不必糾正每一處錯誤。當然,嚴重的或者是普性的錯誤可以抽出時間集中解決,有些錯誤也可以讓學生共同參與與修正。當學生在進行口語表述“卡殼”時,教師能夠給予適當的提示和鼓勵;當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時,教師應在教室四處走動,傾聽學生發言,如果學生遇到困難,可隨時予以幫助。教師最好不要在全班面前糾正某一個人的錯誤,這樣會打消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積極性,產生自卑感,私下里單獨面對面地糾正錯誤效果會更好。教師最好不要打斷正在進行的活動,這樣會破壞氣氛,使學生產生反感,害怕出錯而不愿參與討論。因此,適時適當的反饋可以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相反則會降低。
三、 結語
大學法語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夠用所學語言與他人進行交際。由于學生接觸法語的時間有限,我們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氛圍。事實證明,學生在課堂上越主動,他的交際能力就越強。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給予更多用目的語進行課堂交際的機會,有意識地引導、組織學習者參與各種互動活動,增強他們的活動參與意識,使他們有更多語言輸出的機會,為語言習得創造一個有利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雷淑娟.跨文化言語交際教程[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2.
[2]趙毅,錢為鋼.言語交際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
[3]柏琴.二外法語教學中交際能力培養初探[J].安徽文學,2011,8.
[4]韓璐.論法語口語教學中交際能力的培養[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5.
作者簡介:
蔡名言,副教授,遼寧省大連市,遼寧對外經貿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