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程改革以及落實素質教育的過程之中,我國十分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以及落實素質教育意義重大。但是,在對中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過程中,許多老師以及學生還沒有意識到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意義,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的參與積極性都較低,同時現有的評價機制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本文首先對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義進行分析,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相結合,了解該工作在落實過程中的現狀,并針對性地提出一定的解決策略,以期推動我國思想品德教育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素質教育;思想品德;綜合素質;研究策略
一、 淺談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義
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包括健康與運動、學習能力、道德修養、合作與交流、表現和審美以及個人素養這六個指標,我國在落實思想品德教育時嚴格按照綜合素質評價的相關要求積極踐行素質教育。
(一) 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對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意義重大,素質教育以思想品德教育為基礎和核心,不再過于注重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考量和評價,而是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客觀而又公正的考核,積極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在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時,許多學校已經建立了相對較為完善的評價機制和體系,積極地落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品質,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和表現的機會。由此可以看出,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對于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有著一定的作用。
(二) 落實素質教育
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略,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傳授,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同時課堂參與積極性降低。相比之下,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能夠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需求,積極地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和落腳點,幫助學生在未來的發展動態以及個人的成長需求,老師以及學校在學生的學習以及實踐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對學生個人實際情況的分析來設置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保障課程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公正性,才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
(三) 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不再以學生的成績作為最終的衡量標準,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個人的綜合素質,每個學生能夠在這種教育模式之下充分地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極大的提升。同時,這種評價機制還能夠積極踐行素質教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發展自我的機會以及途徑,老師也能夠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方法,通過運用情境教學法、激勵法及小組教學法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這一點對于促進教學質量以及效率的提升意義重大。
二、 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現狀
(一) 評價主體太單一
在落實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許多學校科學結合自身的綜合實力以及教學情況推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落實,作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會直接決定最終的教學效果。但是通過本文的實踐調查以及資料收集可以看出,許多學校在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時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往往由老師一個人完成所有的評價工作,這一點不僅加重了老師的課業負擔,還導致最終的評價結果不符合實際情況,難以保障評價的客觀性以及全面性。同時,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往往以最終的考試成績為主,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個人素質的評價和考核,評價主體的單一性直接影響到最終的評價結果,無法真正落實我國的素質教育,德育教育工作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推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仍然較低,許多學校以及老師始終無法突破應試教育的桎梏。
(二) 過于注重絕對性評價
在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評價時老師往往過于注重絕對性的評價,以統一的評價標準以及考核指標進行分析,最終導致實際的評價結果難以反映學生的個體特征。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構建以及教育背景都有所區別,因此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差異較大,不管是最終的學習成績以及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都有著一定的差別,如果僅僅以一套絕對的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考核和評價,那么就與現有的素質教育核心和初衷相違背。出現這一現象主要在于許多老師還沒有意識到綜合素質評價的核心內涵,同時過于注重評價的統一性,忽略了每一位學生的層次性和差異性。除此之外,在實際綜合素質評價的過程中,學習成績仍然占有較大的比重,許多老師以學習成績作為最終的評價標準,這種絕對性的評價也忽略了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無法落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及素質教育。
(三) 教師認識不足
在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養,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展,該環節能夠有效地推動學校德育目標體系的完善以及構建,幫助我國的教育部門全方位地了解學校的德育工作的效果和落實情況,以此來檢驗學校的管理方法。但是從目前來看,許多老師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大部分的思想品質評價工作以教師寫評語的方式為主,這一點既無法反映學生的個體特征,同時也難以對學生的個人表現的優劣進行判斷和比較。
(四) 評價體制缺乏實踐性
作為落實素質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對提高我國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從本文所搜集的資料以及實踐調查可以看出,在落實各環節的工作時我國許多學校盡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評價機制,但是現有的評價體制缺乏一定的實踐性,往往存在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學校過于注重評價機制的設置,忽略了評價機制以及其他輔助條例的完善,難以真正落實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同時也無法突破素質教育改革中的瓶頸,許多學校的素質評價工作往往浮于表面,最終的評價結果既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也難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導致大量的評價資源被浪費,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無法落到實處。endprint
三、 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策略
(一) 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主體存在單一化的現象,最終導致評價結果不符合實際情況。為了突破這一不足,我國學校必須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除了需要注重老師的課業評價之外,還需要為社會、學生個人以及學校提供參與評價的機會和渠道,將老師評價、自我評價以及互相評價相結合,同時需要提高評價對象自我評價的比重,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保障最終評價結果的合理性。
(二) 評價方法多元化
在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過程中,老師所選擇的評價方法會直接影響最終評價結果的公正性,老師必須要保障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和科學化,建議老師可以通過差異性評價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這一點可以有效地落實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為該工作提供明確的工作方向和指導。差異化評價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培養的方向,保障學生能夠真正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老師對學生的具體素質評價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個人發展,因此對整個社會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其次,將差異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多元化的評價和考核,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需求以及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有效的分析,保障綜合素質評價的合理性及科學性。學校以及老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每一位學生在學習及實踐過程中的真實情況,設置不同層次的評價機制,保障評價體系的安全性以及層次性。其次,還需要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并參照其他的評價模型,注重對學生進步程度的評價。除此之外,差異性評價能夠立足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需求,對學生的能力以及成績進行橫向和縱向的綜合差異比較,真正推動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為我國素質教育的落實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 評價時空全程化
在落實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時,老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及價值。老師是評價工作的踐行者以及推動者,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師對綜合素質評價的認識不夠深入,因此在實際評價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的不足,往往只在學期末進行素質評價,為了能夠有效地推動我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我國首先需要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幫助老師樹立正確的素質評價理念,站在全局的角度,將期中、期末以及平常的階段性評價相結合,采取有效的評價方法提高最終評價的準確性以及客觀性。
四、 結語
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意義重大,老師以及學校除了需要重視思想品德教育之外,還需要掌握正確的綜合素質評價策略,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著眼點,注重不同策略的優化組合和充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賢純.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的構建[M].中學教學參考,2013.
[2]張志勇.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策略研究[J].科學論壇,2009,(24):106.
[3]黃燕云.新課程改革之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2009.
[4]鐘燕.新課標背景下思想品德教育的綜合策略[J].現代教育,2008.
作者簡介:
蔡明真,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科山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