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摘要:“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形式,不僅能讓新的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更加自然、融洽的開始,更加活躍、有效的發生,而且還能迅速的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學習效率更高。在課堂教學中,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哪些方法更有效,更實用?本文就中學歷史教學為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經驗,談談導入新課的方案,以期各位同仁指正。
關鍵詞: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導入方法
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和實施,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都旨在為學生減壓、減負的基礎上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要徹底改變當前應試教育下那種師生都“超時,超量工作的積極性”,讓師生都處在一種放松的狀態中,且向課堂要效率。導入是課堂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一環,良好的導入不僅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轉換課上課間的情緒態度,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活躍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保證好學習效果。反之,導入不當,那么在一開始學生就會覺得這一整節課都沒什么意思,注意力、興趣和積極性都會下降,學生消極的態度,還會間接影響教師講課的情緒,課堂的教學就會高耗低效。那么,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該如何用好課堂高效的這把“金鑰匙”呢?下面我對常用的幾種導入方法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拋磚引玉。
一、 溫故知新,復習導入
“任何一個新的問題的解決都是利用主體經驗中已有的舊工具實現的”,這也就是說,新知識的學習都是在舊知識中發展而來的。用復習舊知識的方式引入新課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導入方式,它能夠有效的以舊引新,承上啟下,既十分自然、順暢的引入新課,又能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一舉兩得。復習導入的使用需要新舊知識之間有必然的聯系,教師需要以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尋找能夠引起學生對已有經驗回憶的切入點,引導學生發現該經驗與新知識的聯系,從而產生探究問題的欲望,而并不是直截了當的說出來,或者生硬的牽扯,否則牽強的復習導入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二、 懸疑誘導,提問導入
設問,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一種方式,甚至可以說是滿堂的設問。傳統教學中教師“滿堂灌”,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而且是設問。教師旨在和學生互動,引發懸疑。然而,或許是課時緊張,或許是學生習慣于被動,通常課堂上總會將疑問變成設問,教師自問自答,學生依舊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師生之間的溝通還是微乎其微。教學形式的轉變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嘗試和努力。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提問還是一種不錯的導入形式。提問導入方法是結合教材重點,把新課中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用設問存疑的形式誘導學生,給予學生極大的懸疑,扣住學生的心弦,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三、 妙趣橫生,故事導入
愛聽故事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無論他們長多大,他們都喜歡趣味生動、妙趣橫生的故事,有時候會經常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語言特點等。在教師走進課堂之后,就會發現依然停留在課間躁動的學生,他們臉上充滿著意猶未盡的表情,還沉湎于課間的游戲活動。“講一個故事”,單單憑借“故事”二字就足以將學生游離的精神集中起來,瞬間你就會看到他們渴望的眼神,準備開始專心致志的聽故事了。教師要準確地抓住這個時機,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移到有意注意上來,牽線搭橋的引入新課,讓學生渾然不知的就開始了學習活動。故事的選擇需要符合教材內容和知識的要求,將史實故事化,集中學生注意力。
此外,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目的,教學故事的選擇還要注意這一點。可以引入“臥薪嘗膽”勾踐的故事、“東山再起”謝安的故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的故事等等,這些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還能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洗禮,提升道德觀念和學習品質。
四、 悠揚動聽,歌曲導入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它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人心,并產生作用。歡快的音樂會給人帶來快樂的心情,舒緩的音樂能讓人感覺放松,悲傷的音樂能讓人釋放情感……音樂總是最動人。現在的中學生基本上都比較喜歡唱歌,可能也有自己喜歡的歌星,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引入音樂的形式,既新穎又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在講授抗日戰爭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帶有時代氣息的歌曲,《保衛黃河》、《義勇軍進行曲》等等,渲染課堂上那種雄赳赳、氣昂昂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激昂的情緒,從而進入課堂學習的情境中。這樣,不僅學生學習到了新的知識,而且愛國熱情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五、 動靜結合,短片導入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觀看過很多的歷史公開課,看到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為了烘托氛圍,讓課堂“熱鬧”起來,通常會播放一些歷史短片,其中,不乏一些沒有作用且浪費時間的行為,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鬧劇”,課堂氛圍雖活躍,但卻沒有效果。所以,我們在引入短片導入上,要非常的慎重,一定要做到恰當而準確。
六、 形象生動,漫畫導入
相比較于白紙黑字,漫畫不僅顏色鮮艷,而且內容生動、形象,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且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利用漫畫導入,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由淺處著手,更好地揭示教學主題,讓學生更加輕松、準確地把握住課堂教學的重點,從而有的放矢,提高學習的效率。
七、 名人名言,閱讀導入
在課堂授課的開始,學生思維渙散,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我會在授課之前為學生朗誦一些名人名言。如“他是以為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見的任務,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說完,學生都紛紛問我:“他是誰?”“他做了些什么什么情況”……由此揭開授課內容,效果良好。
八、 與時俱進,多媒體導入
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傳統板書教學的形式被集音樂、圖片、文本、動畫、影視等多媒體教學手段沖擊,師生都更加喜歡能夠給學生帶來多方位外部刺激的信息化手段,于是多媒體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輔助手段,沒有之一。在中學歷史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導入形式也展現了它突出的優勢: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讓課堂教學更具有趣味性和感染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了以上講道德導入方法之外,還有聯想導入法、鄉土材料導入、談話討論導入法、聯系現實導入法、創設情境導入等等。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研究和發現,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長,發現歷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實際,選擇恰當、適合的導入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率。此外,教師在選擇導入方法、設定導入切入點上,要注意一下問題:內容、材料的選擇要符合教材內容,要與教學內容和史料相關聯,不能過于牽強附會;導入語言的應用既要具有啟發性,又要具有趣味性;既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形式要常新常換,保持新穎,給學生以新鮮感,吸引注意力;導入語言要簡潔,避免時間上的浪費等。
參考文獻:
[1]侯亞亞.中學歷史導入教學的優化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0.
[2]郭長江.談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導入的方法[J].成才之路,2010.09.
[3]沈利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10.
[4]翟志明.論導入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7.01.
作者簡介:
何勇,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夜郎鎮夜郎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