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說題是一項新興的教研活動,它有別于“片段教學”“說課”,它將研究如何“教”、如何“學”以及如何“命題”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能切實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本文以2017年全國Ⅰ卷理綜第21題為例,從說題目、說學情、說解題、說反思四個方面介紹了說題的基本環節。
關鍵詞:中學物理;說題;動態平衡
說題是類似于說課的一項教研活動,是說課的延續和創新。物理教師說題就是要求教師根據物理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說清命題立意和題意,確定解題思路和解題過程,明確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指導學生如何解題,說出試題的拓展延伸,說出自己的感想和反思等環節的一項教研活動。說題比說課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它不僅需要教師會解題,會講題,還需要教師熟練掌握教材,精準把握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深層次地挖掘試題的本質,包括試題的命題意圖、解題思路、試題的功能和所涉及的考點、思維方法。說題還可對試題進行拓展延伸,這能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命題能力。同時,說題還必須關注學生,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中存在的缺陷,才能讓說題過程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由于說題活動較為新穎,還未形成一個固定的基本模式,很多老師對如何區分說題與說課,說題包含幾個環節,如何開展,重點在哪里等問題還不是很了解。本文以2017年全國Ⅰ卷理綜第21題為例,結合自身經驗,談談教師說題的具體步驟和方法。
題目再現:(2017年全國Ⅰ卷理綜)21.如圖1,柔軟輕繩ON的一端O固定,其中間某點M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繩的另一端N,初始時,OM豎直且MN被拉直,OM與MN之間的夾角為αα>π2。現將重物向右上方緩慢拉起,并保持夾角α不變,在OM由豎直被拉到水平的過程中()
A. MN上的張力逐漸增大
B. MN上的張力先增大后減小
C. OM上的張力逐漸增大
D. OM上的張力先增大后減小
一、 說題目
說題目就是說命題者的命題意圖,如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試題是屬于哪一能力層級,主要考查了哪方面的能力,以及試題的難易程度、區分度如何。
如:此題是2017年全國Ⅰ卷理綜第21題,是一道受力物體動態平衡問題,在考綱中屬于Ⅱ級要求,作為高考理綜卷物理科選擇題的最后一題,具有一定的難度。本題在考查雙基的同時,重點考查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運算能力、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以及用數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本題對學生的題意解剖能力和建模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
二、 說學情
說學情就是說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以及解答題目的障礙。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知識網絡中的盲區,找出題目中的易錯點,對癥下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題對高考生是來說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力學分析題,需要學生對物體的受力分析、共點力平衡條件以及動態平衡問題等知識掌握透徹,且能靈活應用。解該題的難點在于如何建模以及重物受到各個力的角度變化。要順利地解答本題,要求學生要有扎實的數學基礎,特別是三角函數知識,數學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本題的解題過程。
三、 說解題
這個步驟不單單是給學生講題,重點是要引導學生正確讀題、審題,理清題意,明確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而后詳細地分析解題過程,歸納題目中涉及的知識點。概括地說就是要解決兩個問題:題目是什么?怎么解?
審題實質就是理解題目所涉及的物理過程,明確題目中提供的已知條件,進而對題目進行分析、綜合,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以本題為例,說說如何審題。本題的關鍵詞是夾角α不變,即在拉動重物的過程中,OM和MN兩繩拉力方向的夾角保持不變。題目中也隱含著些條件,審題時我們需要充分挖掘,如初始時OM豎直且MN被拉直,這說明此時MN沒有張力,OM上張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緩慢拉起,說明重物在向右上方拉起的每個時刻都可以看成是靜止的,我們可以把動態過程轉化成很多個靜態的平衡。
學生通過讀題、審題,弄清楚題意后,接下來就是解題了。說解題的過程包括說研究對象、物理現象、物理規律、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和解題步驟等等。
解題思路:
1. 研究對象:重物。
2. 物理現象:將重物向右上方緩慢拉起,直至OM被拉到水平位置。在這過程中,保持OM與MN之間的夾角α不變。
3. 物理規律:重物在被拉起的過程中,每個時刻重物都
可以看成是處于平衡狀態。化“動”為“靜”,“靜”中求“動”。
4. 已知條件:重物重力G保持不變,α>π2且α保持不變。
5. 需求解的問題:OM與MN上的張力的變化情況。
6. 解題步驟:
對重物進行受力分析,受到三個力:重力G,OM繩上拉力TOM,MN上拉力TMN,由題意知,三個力合力始終為零,三力可構成力的三角形,如圖2所示。
根據正弦定理有:Gsinθ=TMNsinγ=TOMsinβ,(其中θ=π-α,保持不變)
得:TMN=GsinθsinγTOM=Gsinθsinβ
由題目知OM由豎直被拉到水平的過程,γ由0°緩慢增大至π2,此過程θ保持不變,β由α(>π2)逐漸減小到α-π2(<π2)。即sinγ一直增加,sinβ先增大后減小。由TOM、TMN的表達式知TMN逐漸增大,TOM先增大后減小。正確答案:AD。
四、 說反思
反思能快速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解題后的反思、斟酌,可保證解題過程的科學性和正確性。也可對試題進行拓展延伸,變換相應的條件,形成新的變式試題。通過對題目的變形、總結,找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本題應用的解題方法是圖解法。圖解法是解決動態平衡問題的一種常用的方法,它是根據已知量的變化情況,畫出三角形,確定角的變化,從而來確定未知量大小和方向的變化。學生在應用圖解法解決這類動態平衡問題時,常出現的錯誤有:(1)對重物受力分析錯誤;(2)各力角度變化分析錯誤;(3)三角函數的有關知識掌握不到位。
很多學生對圖解法還是相對比較陌生,特別是該方法對學生的數學基礎要求較高。對于該類問題,我們應思考是否能尋求其他的解決方法,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說題是一種靈活、實用、有效的教研模式,各學校可以通過開展物理說題活動將老師聚集在一起互相學習交流。說題活動將教與學、命題、解題、反思、拓展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更能讓教師成為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林建富.高中物理教師如何說題[J].理科愛好者,2010,(2):85-86.
[2]林永金.開展數學“說題”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5):51-52.
[3]張和勝.初中數學教師說題例談[J].學苑教育,2016,(6):44-45.
[4]萬琳.開展教師說題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0):149.
作者簡介:
許啊清,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教師進修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