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期惡性腫瘤的治療面臨著兩個極端:放棄治療和過度治療。通過分析這兩種現象存在的基礎以及所引發的倫理學問題,總結提出應對策略,有利于腫瘤治療步上更加健康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 腫瘤;放棄治療;過度治療
隨著老齡化的到來和工業化的發展,各種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在我國逐年上升,2008年我國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調查結果顯示,惡性腫瘤是我國城市死亡的首位原因,農村的第二位死亡原因。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癌癥報告2014》顯示,2012年我國腫瘤的新增發病例數約307萬,約占全球總量的21.9%。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癌癥是不治之癥,患癌癥就意味著死亡。事實也確實如此殘酷,盡管隨著醫學的發展,某些腫瘤如白血病已經可以得到比較合理的治療,但是那是在早期發現和經濟有充分保證的前提下。大多數腫瘤在明確診斷時已屬中晚期,病情預后并不樂觀,即使經手術及術后放化療,多數患者最終仍然會死于轉移或相關并發癥。那么,晚期惡性腫瘤有無治療價值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晚期腫瘤的治療并非是無效治療,就算無法延長患者的生命,但是進行適度的放化療及免疫支持治療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緩解癥狀,減輕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質量,這對于病人來說就是有意義的。
因此,對晚期腫瘤進行合理的必要的治療是有益的。但是在臨床上,每位醫生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一邊是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在經歷一兩個周期化療后,或根本未進行治療,便放棄治療,回家等死;一邊是終末期昏迷病人,只能依賴機器及靜脈營養維持生命,家屬卻仍然要求積極治療。這就帶來兩個極端,即放棄治療和過度治療。放棄治療可分為廣義的放棄治療和狹義的放棄治療。廣義的放棄治療是指可治愈和不可治愈患者被確診后,由于各種原因未進行常規治療措施;狹義的放棄治療主要指的是不可治愈的患者,由醫生自主或根據患者及家屬的要求而終止治療的行為。過度醫療則是指臨床醫療工作中,超過疾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的行為,包括過度檢查、過度治療。如放寬住院及治療標準、擴大手術范圍、醫用材料浪費及過度用藥,采用診療手段,使得患者需要承擔額外的風險,超出當時個人、社會經濟承受能力和社會發展水平。
放棄治療的原因主要來自患者自身和家屬兩方面。部分晚期腫瘤病人在了解真實病情后,失去信心,拒絕延長生命,再加上晚期腫瘤的各種治療措施醫療費用都較昂貴,對于家境普通者來說,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僅僅延長了些許時間的生命,從價值上來看,顯然是不值得的。在這種情況下放棄治療顯然可以減輕家屬的經濟負擔、人力負擔,對患者及其家屬來說無疑都是一種解脫。
而過度治療的主要原因在于醫生。排在首位的原因應該是在惡劣的醫患關系下的醫生的自我保護:在一些負面報道的影響下,醫患關系緊張,患者對醫生有著各種不信任和質疑,為避免產生糾紛,醫生多采用開具大量的檢查的方式,來確保診斷的準確,進行自我保護;其次是部分醫生由于本身的能力不足,對于腫瘤的治療思想僵化,不愿接受新的治療手段,在為病人制訂治療方案時,著重于對腫瘤的徹底殺傷,以求根治,導致了手術范圍的擴大,放、化療療程過長,劑量過大;另外,不容忽視的是還有少數醫生醫德低下,為追求經濟效益而采用昂貴的檢查及治療方法,或為科研、課題誘導患者采用尚未成熟的治療方式,以獲取臨床治療數據資料。在患者方面,為了能夠延長生命,部分患者通常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治療,因為擔心患者埋怨,害怕社會輿論譴責,此時的患者家屬一般也會傾向于為延長生命進行大量治療。
從目前現狀來看,如上述的主動放棄治療,多數是由于經濟因素,患者及家屬無力承擔昂貴的醫療費用,再加上患的是“不治之癥”,為了多活幾個月而傾家蕩產甚為不值。在我國目前的醫療體制下,這一點也的確令人無奈。對此,應寄希望于建立或完善相關的醫療保險制度或基金制度,使人們病有所醫,并加強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應用,體現社會公平性。
而對于那些終末期癌癥病人,現有醫療條件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死亡已不可避免,此時放棄治療是理性的選擇,臨床醫生應該讓患者及家屬明確這一點。要讓家屬知曉,對于晚期惡性腫瘤的放棄治療不是放棄患者,置之不理,而是放棄通過各種醫療手段對患者生命所進行的無價值的延續,能減輕病患痛苦的支持治療并不會放棄。最終會使病患有尊嚴,盡可能無痛苦地走向死亡。從患者家屬來說,合理地放棄治療,對于整個家庭的人力、物力、財力的耗費也是一個合理的選擇。所以,合理地放棄治療對患者及家屬也是符合倫理道德的、理性的選擇。對臨床醫生來講,做出放棄治療的決定前應以客觀的態度進行病情的分析,做出正確的結論,要明確why(為什么要放棄治療)、what (放棄什么樣的治療)、when (何時放棄治療)、how (如何放棄治療)這四個問題。對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應該經過腫瘤、倫理學方面等專家的詳細討論,明確疾病的發展情況,預期的后果,實施放棄治療的時間及內容,制訂完善的放棄治療計劃。
對于一些非晚期的腫瘤病人,部分醫生在接診時以經濟利益為首要目的,往往首選本專業最熟悉的治療方法,如外科強調手術,內科強調化療,從而可能使一些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治療,并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失敗后才考慮其他方法。在選擇藥物時也會選擇價格貴的或有更多回扣的藥物,由此帶來過度治療。最終不僅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會使病人家屬人財兩空。
對此,應加強綜合管理,健全和完善醫療制度,加強臨床醫生的醫德教育,嚴格遵循“病人利益第一原則”以及“尊重病人原則”。有問題出現時,應充分為患者著想,將患者的利益置于首位,使惡性腫瘤的臨床和科研走上健康發展之路。以循證醫學為基礎,正確評價腫瘤治療的效果,制訂合適的診療方案,避免過度治療,為患者謀福利。
總之,由于腫瘤病因的復雜性,導致腫瘤治療的多樣性,臨床醫生應客觀地分析每一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并能夠規范地實施治療,切忌大而全,導致過度治療。同時,要搞好醫療改革,讓每一個患者都有醫療保障,決不因為經濟問題而輕易放棄治療,但是不放棄治療并不等于過度治療,臨床醫生在工作中也需要把握好這個尺度。
參考文獻:
[1] 王林,霍玉芝,丁曉勇,等. 晚期惡性腫瘤放棄治療的倫理學問題[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19(3):33 - 34.
[2] 尚麗巖. 過度醫療的發展經濟學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6).
[3] 李剛,梁紅娟,郭照江,等. 關于腫瘤專科診療最優化與過度醫療[J].醫學與哲學,2004,25 (8):14 - 16.
[4] 劉付星,袁英,馮翠霞,等. 喉癌患者主動放棄治療的倫理學初探[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1):105-106.
[5] 馮笑山,王立東. 腫瘤治療的過度與不足. 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6,27(3):31-32.
[6] Prendergast TJ. Withholding or withdrawal of lifesustaining therapy[J]. Hospital Practice,2000, 35(6):91-99.
作者簡介:
李杰,講師,江蘇省蘇州市,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