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應尊重和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以真實有意義的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學習模式,代替機械操練的傳統模式,用新課改的理念,轉變傳統的師生觀,突破舊的課堂模式,演繹活動化的小學英語課堂。文章主要從興趣的激發、電教手段的運用等方面,論述演繹活動化課堂教學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教學;活動化課堂;創建策略
新課標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要求教師設計的活動應貼近生活,讓學生感覺學習有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英語、用英語。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前提是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構建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模式,讓學生通過活動而動起來。為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突破傳統的師生觀,演繹活動化的英語課堂,激活課堂氛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突出“學生的發展觀”。
一、 激發學習興趣,為演繹活動化課堂增趣
高爾基說過,人的天賦燃燒起來的催化劑是“興趣”。演繹活動化課堂的前提是激發興趣,通過提高學習興趣,促成有效課堂的生成。
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是活動化課堂的基礎。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情感的腦力勞動會帶來疲倦。情感是心理學范疇的概念,內涵是多方面的,在學習上,主要指興趣和動機。教師應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
如4上Unit 8中的反義詞big和small的教學時,改變傳統的big“大”、small“小”是一對反義詞的“給予”式教學,而是通過鏈接動漫的精彩片段,通過觀看視頻,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來體會這兩個單詞的意思,增強知識的生動性。如呈現《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的“大頭兒子”的大眼睛,以及“小樂比”的小眼睛進行鮮明的對比,并且運用英語對big eyes和small eyes進行言簡意賅的解釋,視頻片段的呈現,卡通人物的眼睛的特點big/small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教師再巧妙為“小樂比”和“大頭兒子”換裝,讓“小樂比”穿上短牛仔褲,“大頭兒子”穿上寬大的禮服,兩個人物一個帥帥的、酷酷的,一個幽默滑稽,讓學生哄堂大笑。再對short和long進行強調,在學生們笑聲中,兩組反義詞big—small、long—short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運用電教手段,為演繹活動化課堂增值
創新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電教手段的運用,如多媒體的使用,改善了課堂環境,構建活躍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動起來。
如三上的Unit 6,對于red、green、yellow、blue、black、white等表示顏色的形容詞的教學,筆者走出帶讀、講拼讀規則、讓學生讀寫的傳統模式,而是利用多媒體,呈現魔術師的“變臉術”,呈現出“芭比娃娃”的襯衫由紅色到橘黃色、綠色、黃色等的變化,每變化一次,筆者都引導學生觀察顏色的變化,并引導他們說出變化前后的顏色名詞,如red—orange、orange—green,在不斷反復演示的過程中,這些單詞反復出現,多次給學生視覺上的刺激,同時,也激發學生的興趣,都迫不及待想知道下一步會變成什么顏色,產生期待和欲望。
為了更加活躍課堂,教師可以邊變換幻燈片,融入Guess游戲,邊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呈現課件時,告訴學生:Bobys shirt can change colours. Look, it is red now. (呈現下一張幻燈片)Now,it is orange. Guess,what colour is it next?這樣,多媒體和游戲同時使用,更活躍了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視、聽、說的機會。
三、 增加實踐活動,為演繹活動化課堂提效
新課標倡導“學中做、做中學”,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學做合一”。長期以來的英語教學,教師把知識嚼碎“喂”給學生,課堂氣氛散漫,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濃厚,教學低效自不待言。而做中學、學中做,不僅突出新課改的理念,也促使學生動起來。
如Listen and respond的游戲,讓學生聽并做出動作。如學習numbers時,教師說出one,讓學生伸出一個手指,說出two,學生伸出兩個手指,以此類推,這個游戲,也可以學生兩人一組一個說一個做,也可以是小組合作,一人說幾人做,都可以突出學生為主體,凸顯學生動起來。“聽并做出反應”的游戲,學習parts of body時,開展這個游戲,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因為這個游戲,孩子們并不陌生。如一個學生說出nose nose—ear,其他學生快速摸到一個耳朵,而如果聽到的是nose nose—ears時,要兩個手分別指向兩個耳朵,指錯的罰唱一支英語歌曲,或者講一個故事,這樣,構建了其樂融融的互動課堂,學生樂于參與,實現“寓教于樂”。
聽歌曲做游戲,也是學生動起來的主要途徑之一。如教學How are you?時,筆者在課堂之初播放英語歌曲Hello,how are you?當歌曲第一句剛結束,按下暫停鍵,學生們不知所以然,正在欣賞之時,歌聲戛然而止,難免不有遺憾之感。此時教師告訴學生“擊鼓傳花”的游戲,播放音樂過程中,學生傳花,音樂停止,花在誰手里,誰就接著唱下一句,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處于高度緊張的備戰狀態,學習的主動性提高,為課堂的有效性推波助瀾。
活動的方式很多,諸如表演、課本劇創編、故事法的運用,小組合作的開展等,都給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臺。此外,開展實踐活動,更突顯學中做,做中學。
小學英語教師,應把握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英語學科的特點,盡力用生動、趣味、靈活的方式,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以活動為主線,以活動帶動課堂產生整體效應,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唐敏.組織小學英語活動課堂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5(1).
[2]張馬飛.學生動起來課堂更精彩——談小學英語活動教學法[J].校園英語(下旬),2016(9).
作者簡介:何瑩,江蘇省盱眙縣穆店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