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麗+丁娟娟
摘要:隨著現代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進而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已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藥理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對醫學人才培養具有促進作用。本文從課堂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考核方式三方面對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教學進行探索和革新,將科研思維融入高職院校藥理學教學過程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關鍵詞:藥理學;教學改革;科研思維;創新能力;臨床醫學
藥理學作為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在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該學科具有實踐性強、知識更新快等特點,與臨床及科研緊密結合是學科發展的重要內容。扎實的藥理學知識對學生科學、合理、有效地從事醫藥相關工作至關重要。高職院校醫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社會需要的醫學人才,這要求臨床專業學生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及不斷求索的創新能力。因此,改變高職院校傳統教學的藥理學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科研思維具有綜合性、先進性及創新性等特點,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是提升其創新能力的突破口。本文對于如何將科研思維融入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教學過程中進行初步探索。
一、 課堂理論教學中注重高職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一) 融入科研思維,關注學科發展的新觀點、新進展,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我校授課使用的《藥理學》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供高職院校臨床專業使用的教材。首先,教師備課過程中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基礎和充分理解其精髓后,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授課內容。講解難以理解記憶的難點時,可采用圖表等形式,也可用口訣記憶法、比喻等方法,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化難為易,便于學生理解接受。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發現教材的觀點有失偏頗或存在印刷錯誤,課堂授課時及時更正印刷錯誤,對于教材的不妥之處,可闡明自己的觀點或者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既避免誤導學生,又鼓勵培養學生樹立自我思考的意識。
藥理學是一門與臨床及科研緊密聯系的學科,新的理論與技術在醫藥領域不斷發展更新,教材內容相對滯后。為激發高職臨床專業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將最新的研究進展或研究熱點融入到課堂授課過程中。備課時,根據具體內容查閱相關醫學教材和臨床期刊雜志,關注經典藥物的最新研究進展,了解新藥發展趨勢和臨床用藥的注意事項。如講抗生素時瀏覽近期抗生素的相關雜志,講治療瘧疾的藥物時講授青蒿素的相關進展。高職臨床專業學生大多學習能力尚可,但缺乏學習積極性,講授最新的科研進展以及疾病防治知識,可使學生養成跟蹤研究熱點與觸摸學術前沿的良好習慣。
(二)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藥理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的“教”為主體,學生的“學”則為被動接受。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傳統的教學方法采取講授法更側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在教學中的感受。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可采用以問題或案例為基礎的討論式等現代化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去發現或探究問題,比如學習“藥物效應動力學”時,可結合案例,“有些藥物號稱能‘包治百病,利用非法廣告進行夸大其功效,很多老人上當受騙,運用藥理學的相關知識解釋這種藥物真的存在嗎?”,案例教學以貼近現實生活或社會現實的事件為題材,通過臨床案例的分析解讀,師生及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溝通交流,使得學生對所學的藥理學知識融會貫通,增強學生的科研思維,培養其創新意識。
(三) 科研反哺教學,兩者融為一體
“科研反哺教學”是將科研轉化為促進教學優勢的力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將承擔的課題與教學相關的內容引入教學環節,詳細講解教材內容與具體課題之間的關聯,拓展相關的知識點,將兩者融為一體,相互促進,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藥理學知識在科學研究中的具體應用。
二、 實驗教學過程中注重對高職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一) 注重開放實驗,營造科研氛圍
藥理學實驗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注重培養獨立進行實驗設計及科研創新的人才。開放實驗體現了高職院校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科研開發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為學生提供發揮創造性的學習環境進而激發其創新能力。
(二) 自主設計實驗,提升科研能力
將自主設計實驗加入藥理學實驗教學中可激勵學生探索新知、激發創新的欲望。自主設計實驗的教學實施方法如下: 在實驗課前半個月布置實驗任務,學生自由分組后,讓學生自由選題,可以在提供的立項題目中進行選擇。利用課余時間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選題的研究背景,確定實驗目的和方法,如何完成實驗設計,主要包括: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實驗設計、觀察指標、預期結果、數據分析等,要求突顯立項題目的科學性、可行性及創新性。教師對所有選題進行論證,同時兼顧實驗室的實際條件,如是否具有實驗所需的試劑和藥品,相應的實驗儀器是否安全可用,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因素做充分的評估。實驗設計在掌握基本實驗操作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學生對藥理學研究的選題、實施及問題的解決、結果的分析以及論文的撰寫過程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利于其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 結合藥理學的學科特點,轉變考核方式
藥理學期末考試成績比例為70%,考勤、學習態度等平時成績比例為30%,是我校評定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方式,這種考核方式過于簡單,沒有體現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只是片面考核了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的客觀性與評價的公正性是藥理學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對考核方法進行一定的改進,加入啟發性問題的提問以及綜述撰寫,按比例計入考試成績:期末成績 60%,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考勤10%,既考察學生的課堂學習態度及出勤率,又提高其對藥理學課程的重視程度;課堂提問10%,區別于傳統的點名式提問,在問題設置上,教師要進行考慮和斟酌,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緊抓學生思路,達到培養其科研思維的目的;實驗設計與綜述撰寫20%,包括文獻查閱與自主實驗設計,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維能力,教師制定合理的標準進行評價。考核方式的改進可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固化學生的科研思維,全面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
實踐結果表明,融入科研思維的藥理學教學體系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科研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科研思維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作。作為藥理學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必須不斷研究,緊跟時代步伐,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探討新型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豐富發展融入科研思維教學模式的內涵,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為醫藥學的發展培育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彭偉,周紅,李小麗,等.寓科研于教學,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之芻[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3,35(2):94-95.
[2] 戴玉純.加強創新教育,著力提高創新人才培養水平[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5(5):139-141.
[3] 熊思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大學作為[J].群言,2015,(4):29-31.
[4] 楊牧磊.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途徑的探討[J].大理學院學報,2008,7(7):81-84.
[5] 王開貞.藥理學[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08.
[6] 李俊杰.科研反哺教學的合理性及地方高校因應策略[J].教育研究,2012,(3):53-56.
[7] 陳光亮,甘亞麗,李莉,等.對藥學專業藥理學教學的幾點建議[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2):326-329.
[8] 彭延娟.藥理學教學中培養藥學專業學生科研能力的探索[J].才智,2014,(1):16-18.
[9] 崔紅霞,韓翠艷,郭麗娜,等.藥學創新人才科研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1):144-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