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家晟
摘要: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是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而實現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建立科學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通過價格的“杠桿”作用來合理調配醫療服務資源是解決當下“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本文作者從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條件、啟動情形、運行程序、校驗評估這四方面著手,在查閱相關研究資料并結合當下公立醫院實際價格政策執行情況的基礎上,提出對構建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的一些看法,以期對從事此項研究的個人或機構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建立;運行;評估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25-0072-01
一、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
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建立的條件:
構建科學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至少包括以下一些主要因素:合理的醫療服務成本、多部門多角色的協同參與機制(“三醫聯動”多方參與)、后續完善的政策評估等。因此,作者認為構建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所需條件主要為:1.獲得精準、全面的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數據;2.較為成熟的“三醫聯動”多方參與價格政策形成機制;3.強化價格動態調整政策的宣傳和執行;4.完善價格動態調整政策評估。
二、適應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啟動的幾種情形
作者認為,適應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啟動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
1.當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標準背離項目實際執行成本時
目前,各省或市屬公立醫院所執行的醫療服務收費價格是依據屬地物價局制定的《醫療服務價格目錄》來執行,制定該目錄的依據來源于《全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規范》(01版、07版、12版),且目前全國范圍內真正完全將本省《醫療服務項目規范》全面對接《全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規范》(2012版)的省份也僅有內蒙、青海等少數幾個省份。由于多數省份所使用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規范》是根據10年前甚至十幾年前時,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下醫療服務項目開展所需的實際成本測算確定的,經過十幾年的時間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居民消費水平的日益提高,開展醫療服務項目的成本也在隨著不斷變化,但多數地區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速度是滯后于這種成本變化的。
2.當藥品或耗材價格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時
從以往公立醫院成本補償的角度來看,公立醫院的補償渠道主要有藥品、耗材的加成補償、醫療服務價格補償、政府財政補償這幾種方式。由于政府財政補償的力度較為有限,因而藥品、耗材加成以及醫療服務價格補償就成了公立醫院運營成本補償的最主要渠道。
3.財政補償力度有限,醫療服務價格成為主要補償方式時
在當下市場經濟體制中,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直接決定了醫院的經濟效益,因而醫院為了提高自身的醫療服務水平,不惜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本,這也就導致了醫院運營管理成本的直線上升。由于目前全國多數的城市公立醫院已經取消了藥品加成政策,因而公立醫院成本補償的主要渠道就只有政府財政資金補償和醫療服務價格補償兩種方式。
三、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的運行
1.合理確定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的范圍和幅度
醫療服務價格政策是一種普惠型的價格政策,一項好的醫療服務價格政策的出臺,其目的是為了在不增加患者就醫負擔的同時,能較好的對當前各家公立醫院的運行發展提供有力的價格政策保障和經濟層面的支持,因而在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的運行方面,合理確定價格調整的范圍和幅度,做到分類調整、循序漸進、逐步到位也就成為了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合理運行的首要前提。
2.“三醫聯動”多方參與形成價格動態調整政策
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在運用先前“價格成本指數法”對所屬管轄區域內主要的或者是具有樣本代表性的大型三甲綜合醫院進行項目比價關系測算后就可以綜合匯總測算結果確定所需調整價格的項目范圍和調整幅度。而后就需要在先前調研的基礎上出臺相關價格調整政策。而政策的論證出臺應該做到“三醫聯動”多方參與,這樣才能保證政策的準確性和普適性。
3.加強價格動態調整政策的宣傳確保政策的順利實施
良好的政策宣傳是政策成功實施的前提。對于根據前期調研在合理確定調價范圍和幅度并在“三醫聯動”多方參與的模式下出臺的價格及其配套政策,價格主管部門應會同衛生行政、醫保等部門對相關政策進行深入宣傳,宣傳的重點應包括具體價格及其配套政策內容的公布和對具體政策的解釋說明等。
四、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政策的評估
一種政策的生命力不僅取決于它出臺前是否做到了充分調研,制定中是否做到了科學嚴謹,執行中是否做到了貫徹落實,更在于它評估中是否做到了客觀全面,同樣價格政策也不例外。作者認為,對醫療服務價格政策的評估是后續價格動態調整政策制定的重要保證,應受到足夠的重視。
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它貫穿于整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始終。我們只有準確把握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啟動、運行、評估的要求和方法,逐步完善成本信息化系統建設,實時準確掌握各類項目的成本數據,做到實時監測、心中有數,才能將此項工作都做得更加全面、細致和深入,也才能更好的發揮“價格”引擎對當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引導和帶頭作用,從根本上治理和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