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娥
摘要:新農村建設下,我國對于農業經濟發展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同時也為農業經濟管理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農業經濟管理涉及內容較廣,管理成效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但是其中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受限條件較大,農業生產技術滯后,對于現代化農業發展帶來了極大不利的影響。故此,應該積極迎合新農村建設要求,強化農業經濟管理,為現代農業注入活力。
關鍵詞:新農村;經濟管理;現代農業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25-0371-01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水平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盡管我國農業經濟不斷增長,大量前沿技術應用其中,逐漸形成了現代化經濟模式,農業發展面臨著研究的挑戰。尤其是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對現有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和完善,有助于為農業注入新的活力,提供長久發展動力支持,對于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增長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加強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研究,是縮短城鄉差距,推動農業改革的必然選擇,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一、農業經濟管理概述
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業經濟管理,在現代農業發展持續深化下占據重要地位。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和影響,農業生產主要是以家庭式小規模生產方式,自給自足,即便是管理也不過是結合不同農作物和種植方法動態調整。但是,伴隨著我國改革持續深化下,我國當前農業生產不再局限于以往家庭式農業生產,為了可以賦予農業經濟持續增長的長久動力,加強農業經濟管理顯得十分關鍵。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通過合理有效的農業經濟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增加農戶收入,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
二、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中的問題
(一)外出務工人員多,農業生產勞動資源不足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大量的農村閑置人員前往城市務工,導致農業生產勞動力水平低下。以往的農業生產中,農民參與到農業生產中,帶來的利潤難以滿足一個家庭長遠發展需求。為了迎合城市化發展進程帶來的挑戰,對于基層勞動力人員需求度較大,這就導致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前往城市務工,導致大量的老弱病殘留守農村進行農業生產。也正是由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資源的匱乏,導致農業生產活動無法有序開展,土地糧食產量較低,對于我國農業經濟整體發展帶來了極度不利影響。
(二)農業生產技術滯后,農業產量不高
在農業生產中,受到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滯后,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開展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農業生產中,由于生產技術滯后,導致農業產量不高,制約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下,大量人才引入到城市建設中,可以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但是卻鮮有高素質人才前往農村參與生產服務。由于科技力量薄弱,嚴重影響到農業產量,制約新農村建設和發展。
(三)小戶經營現象普遍,農業生產效率偏低
農業生產中,小戶經營現象較為普遍,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效率,為新農村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阻礙。尤其是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生產中引進了大量的機械設備,但是對于一些小戶經營生產中卻無法大規模使用機械設備,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效率和產量。
三、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措施
(一)引入社會資本,整合基層勞動力資源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中需要相對應的經濟管理,引入社會資本來推動工業發展,整合基層老定理資源。農業生產中,為了可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農民更加傾向于外出務工,希望在農閑時節為家庭帶來更大的財富。但是,城市用工需求不斷增加,導致很多農民工無法在農忙時返鄉參與農業生產,加劇農業生產矛盾問題出現。故此,為了可以增加農戶收入,有效解決農業生產矛盾問題,可以通過就地城市化方法,促使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縮短城鄉差距。
(二)推動土地資源流轉,大力推動生態農業
在農業生產中,為了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水平,為農業經濟持續增長注入新的活力,提供長久的動力支持。為了確保農業生產活動中大型機械設備可以得到充分運用,應該推行大規模農業生產,促使農產品可以在市場上獲得廣闊的銷路,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結合實際情況,推行農業土地流轉,大力推動生態農業發展,迎合時代發展要求,實現土地集中連片生產和管理,流程化管理,并借助現代化農業技術應用在農業生產中,切實提升農產品產量和效益。這樣才能確保農業生產活動有序開展,推動農業工業化建設和發展的同時,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在農業土地流轉下,還應該大力發展大農業,實現工廠化的大農業生產,為我國的糧食安全提供堅實保障,服務于經濟整體布局,推動現代化農業建設和發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加強農業管理隊伍建設
為了可以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成效,推動農業生產活動的安全有序進行,應該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農業經濟管理隊伍,提升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立足于實際情況,制定和頒布管理政策,定期組織專業培訓,提升管理人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同時了解最前沿的農業經濟政策,有助于加深農業經濟管理重要性認知,養成良好的素質能力。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建立相配套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在此基礎上指導后續工作開展,突出區域特色,以便于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為了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水平,應該立足于實際情況,推動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和完善,為現代化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向農村,以便于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