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釗
【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已經成為了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而電視新聞作為傳統媒體,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而要想在新媒體環境下走出這一困境,對于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本文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并對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編輯;創新
相較于新媒體,電視媒體在信息傳播速度、內容覆蓋面、用戶群體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劣勢,更無法滿足現代社會人們愈加多樣化的信息需求,這對于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來說是非常致命的。但如果能夠對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推動電視新聞從內容、形式、主題等角度展開創新,那么電視新聞媒體同樣能夠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良好發展。
一、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存在的不足
(一)新聞內容缺乏特色
在新媒體時代下,現代人所接觸的新聞信息千奇百怪,對于新聞信息的要求自然也就隨之逐漸提升,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枯燥乏味的新聞完全無法引起其觀看的興趣,只有新聞內容本身能夠激發受眾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才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受眾[1]。受此影響,很多新媒體對于新聞內容的新穎性、獨特性以及吸引力都有著極高的重視,然而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新聞編輯顯然并未意識到這一點,不僅仍然遵循著“流水賬”式的新聞播報模式,同時在內容上也過于單調,這樣的新聞內容與新媒體行業的新聞內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于電視新聞媒體的生存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新聞編排比較固化
電視新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著嚴肅性,其新聞內容也多為地方、國家或是國際要聞,但實際上并未對新聞編排形式作出太多的限制,然而由于長期以來很多電視新聞媒體一直采用著固定的新聞編排模式,因次很容易使其形成慣性思維,認為電視新聞的編排模式是不可更改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電視新聞編排也就成為了電視新聞媒體發展的限制,使其在個性化、交互性等方面與新媒體間的距離越來越大,而面對編排形式固化、內容枯燥乏味的新聞,電視新聞媒體的受眾群體自然也就開始大量流失。
(三)報道形式過于單一
新聞報道的目的是通過對新聞事件的報道來讓觀眾明確事件背后的真相,并對新聞事件產生正確的認知,這樣一來,新聞報道本身才具有意義,然而從目前來看,電視新聞編輯大多都將新聞報道當做是對新聞事件的簡單介紹,不僅不會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分析,同時對于新聞事件的解讀也是比較片面的,觀眾在觀看之后很難得到良好的觀看體驗。而相比之下,新媒體對于新聞的報道形式則顯得十分多樣,不同新聞媒體不僅在報道角度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對于新聞事件的解讀更是觀點不一,因此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電視新聞媒體受眾群體的大量流失也就不難理解。
(四)新聞主題不夠明確
新聞媒體必須要堅持真實性原則,挖掘真實的新聞事件,但在保證新聞報道、新聞內容真實性的前提下,體現新聞價值、明確新聞主題也同樣十分重要,例如對于交通事故的報道,其報道目的不僅僅是讓受眾了解交通事故的具體情況,而是要讓受眾意識到交通事故的危害,樹立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識,從而在源頭上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幾率。然而對于目前的電視新聞媒體來說,很多新聞編輯并未意識到這一點,常常會出現內容過多、主題不清的問題,這就使得新聞本身的價值與作用無法完全發揮出來,也很難得到觀眾的廣泛認可。
二、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創新編輯思維
對于電視新聞編輯來說,創新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從編輯思維的創新入手。電視新聞作為傳統媒體雖然與新媒體相比雖然存在著諸多不足,但也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優勢,如電視媒體本身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強大的資源支持與資源配置能力,這些都是新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媒體雖然受到了較大的沖擊,但這并不意味著電視新聞變得一無是處,而電視新聞編輯也需要轉變自身的慣性思維,堅持揚長避短的策略將電視新聞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并進行不斷擴大,從而增強電視新聞媒體在媒體行業中的不可替代性,這樣以一來,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才能夠立于不敗之地[2]。例如電視新聞雖然在信息傳播速度上不如新媒體,無法及時向受眾提供第一手的新聞消息,但卻可以對新聞事件展開深度挖掘,以專題的形式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新聞事件展開深入、詳細、全面的報道,這樣一來,就必然能夠從海量的新聞報道中脫穎而出,吸引到越來越多的觀眾。
(二)重視團隊合作
電視媒體雖然在傳播速度上并不具備優勢,但新聞本身的時效性卻使得電視新聞必須要將自身的新聞報道速度重視起來。對于電視新聞編輯來說,首先要拓展新聞信息的獲取渠道,準確把握新媒體時代的特征,從各個新媒體平臺入手捕捉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從而保證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新聞事件的相關資料。其次,相比于新媒體,電視新聞的制作流程相對復雜,因而電視新聞編輯不能將目光局限于新聞稿的編纂、發布等本職工作,而是要與后勤、技術、前方記者等多個崗位進行積極合作,建立一個明確分工、高效協作的新聞團隊,這樣才能夠讓電視新聞的制作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強調細節把握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的吸引力是幫助電視新聞媒體贏得更大受眾群體的關鍵所在,然而在面對相同的新聞事件時,要想讓電視新聞在海量的新聞信息中充分體現出自身特色,并對觀眾產生足夠的吸引力,電視新聞編輯則還需要從對細節的把握上入手。首先,要注意從現實生活入手,將新聞內容與目標受眾群體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才能夠讓受眾群體對新聞內容產生認同感,拉近觀眾與新聞報道間的距離,而在面對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時,觀眾自然也就會產生各位強烈的觀看欲望。其次,要注意懸念的設置,對于很多地方電視新聞來說,大部分的新聞事件都是比較平淡的,并不想影視劇作品一樣能夠扣人心弦,因而要想吸引觀眾,就必須要學會恰到好處的設置懸念,在不影響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主動為新聞報道增添一些戲劇化色彩,這樣觀眾的好奇心就很容易被激發出來[3]。最后,新聞編輯還要嘗試改變新聞報道的視角,從觀眾群體的角度來對新聞事件進行解讀,這同樣能夠增加觀眾的認同感。擴大電視新聞的受眾群體,
(四)加強現場渲染
電視新聞在發揮本身敘事功能的同時,也同樣具有著情緒表達的功能與作用,這項功能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對拍攝角度、報道角度的不同側重來向觀眾傳達不同的情緒。這對于追求傳播速度、時效性的新媒體來說顯然是無法實現的,但電視新聞編輯卻可以利用這一優勢,進一步加強對新聞現場的渲染力度,從而明確新聞報道的主題,充分發揮新聞報道的引導作用,爭取更多觀眾的認同。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媒體正面臨著巨大的沖擊,而電視新聞編輯本身也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因而在電視新聞媒體的創新改革中,必須要從編輯思維、團隊合作等多角度入手,盡快實現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曉東.基于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編輯創新分析[J].大眾文藝,2018(16):146.
[2]周艷杰.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與發展[J].電視指南,2017(19):127.
[3]陶海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