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摘 要】隨著我國各領域科學技術水平越來越高,新媒體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新媒體在傳播過程當中的時效性以及傳播渠道廣泛性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隨著新媒體不斷的壯大發展,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聞采訪工作過程當中,需要不斷充分改善傳統的采訪模式,爭取創新思路。在采訪過程當中,首先采訪者應與受訪者之間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對內容的新鮮性、采訪的時效性等進行充分的考慮和把握,同時主動應對時代發展的步伐,將新的采訪模式密切融入到采訪過程當中。因此,本文對傳統采訪模式的弊端以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進而分析出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訪工作的應對以及創新優化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記者;采訪工作;創新策略
在社會以加速度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加速了新媒體的發展過程。在傳統的媒體時代,廣大受眾主要通過報紙、期刊、廣播和電視等渠道,才能夠對近期新聞事件局部的了解。然而,因為傳統媒體傳播速度緩慢,新聞時效性比較低,繼而造成了傳統新聞傳播手段受到比較大的限制。隨著新媒體的持續發展,如今廣大受眾能夠輕松通過互聯網、手機等渠道快速了解近期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對信息進行及時的接收。在這種大的背景下,新聞采訪工作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
一、新媒體時代記者新聞采訪工作面臨的挑戰
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利用電視、電腦以及手機等渠道來對一些信息進行接收,然而信息的傳遞是通過網絡技術、移動技術以及數字技術進行整合和處理,最后被人們所接收。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有著較快的速度、簡單的接收方式,進而確保信息的時效性。特別是國家快訊播報更可以充分表現出新時代媒體的時效性。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擺脫了傳統媒體的束縛,給媒體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巨大改變,進而得到新聞界更大的重視。
傳統媒體傳播途徑簡單,對信息的獲取和傳播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傳播媒體大多是通過報紙的形式來傳播。然而在新媒體時代下,主要是利用網絡來進行傳播,人們只有通過網絡就能夠很好地得到資訊等媒體的信息。因此,因為時代有所不同,人們對報紙這類傳統媒體依賴性越來越小,并且攜帶起來不方便。傳統媒體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嚴重。和傳統新聞采訪工作相比,也需要在報道形式、報道時效、報道角度、報道手段等領域進行不斷推進,充分實現創新。
二、新媒體時代記者新聞采訪的應對措施
面臨著新媒體的巨大挑戰,一些人認為:傳統媒體時代已經過去,新時代媒體逐漸取代傳統媒體。同時,一些人認為傳統媒體已經不復存在。但是,還有一些人不能對新媒體進行接受,有些人還需要傳統媒體。所以,對一些人而言,他們已經習慣了使用傳統媒體。本文看來,傳統媒體并不能完全消失。由于新媒體主要改變傳統媒體接收方式和傳播方式,進而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新聞的需求。除此之外,對許多人來說,他們對傳統媒體非常熟悉,并且新媒體關注的一些信息都許多來自于傳統媒體。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新媒體也通過傳統媒體進一步發展。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需要在新聞采訪運作方式方面進行積極的應對,緊跟時代的步伐。
(一)強化相關培訓和記者新媒體思維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傳統媒體的許多人一直秉持著一種“傳統”思維,以媒體自居,認為新媒體不是媒體,不是正規軍,是散兵游勇。傳統媒體記者也往往習慣傳統四平八穩的采訪報道定式,缺乏必要的互聯網+思維,不了解或不重視新媒體。因此,必須加強新聞采編隊伍關于新媒體方面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綜合采編素質和能力。
(二)增強新聞時效性,快速采訪發布新聞
傳統媒體記者在新聞采訪中必須高度重視新聞的時效性,在“快”上下功夫,力求高效、準確地采制新聞。比如,電視新聞記者偶遇突發新聞事件又來不及回臺里去取攝像設備時,可充分利用4G/(5G未來時代)通訊技術,用隨身攜帶的手機及時向臺內回傳或播報新聞現場情況。
(三)抓住采訪主線,做到報道詳略得當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個快節奏的時代,每天擁有著大量的新聞信息,為了更好地讓受眾在較短時間內了解新聞闡述的觀點,所以就要在新聞采寫和播報方式上重視新聞敘事方式的表達,盡量做到言簡意賅,“新、短、平、快”。
(四)聚焦平民選題,力求報道以小見大
新媒體在傳播形式上雖比傳統媒體更勝一籌,但是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不斷完善,同時內容也非常重要。在生活中,有價值的新聞并不少,但切不可忽視身邊的小事件,很多小事件反應的問題往往是產生大事件的前提因素。新時代媒體記者在新聞采訪的選材上應多選擇發生在普通老百姓身邊的事,事實也證明,“以小見大”的新聞報道更能提高大眾的關注度。
三、新媒體時代記者新聞采訪的創新
(一)注重技術層面的創新
在當今社會,傳統媒體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技術手段的落后。傳統媒體在發展過程中應做到居安思危,主動學習新媒體的先進技術手段,創立符合自身發展模式的網站和手機客戶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技術層面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推動新聞采編事業的發展,在不喪失傳統媒體新聞報道優勢的同時又可以從年輕受眾的視角出發,吸引廣大年輕受眾的注意力和關注度。例如可以將圖解新聞的形式運用到新聞采訪和報道中,將采訪的新聞內容以圖解的形式發布到手機客戶端,這種新型的解讀新聞的模式,有效避免了閱讀新聞過程中的枯燥,同時也增強了新聞的趣味性。
(二)采訪語言的創新
在很多的采訪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由于記者自身準備不足以及受訪者不愿配合的情況會導致采訪過程中尷尬局面的發生。這種情況的出現就要求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注意采訪語言的運用,保障采訪語言的適度性和創新性。傳統的新聞采訪過程中,記者相對嚴肅的采訪方式會給受訪者增加壓力,從而無法保障采訪效果的提升。比如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采訪過程中,向來比較嚴肅的CCTV5的記者也改變了原有的采訪模式,這種新穎的采訪語言也造就了大量體育界的“網紅”。比如采訪付園慧的央視記者劉京京,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緩解了采訪過程中的尷尬和緊張,同時也讓付園慧“魔性”的聲音印在廣大觀眾的心里。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采訪過程中語言的運用對于采訪是否能夠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意義,記者采訪語言的改變和創新的作用不容小覷。
(三)表現手法的創新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對于如何向受眾更好地呈現新聞采訪的形式和內容也成為新聞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傳統的采訪過程中,大多只是通過單一的電視媒體進行報道,缺乏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性。因此在新聞采訪和報道過程中應注重表現手法的創新,利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表現手法進行呈現,并通過電視、報紙、廣播以及互聯網等多種渠道進行播報進而實現電視、手機端、PC端等多屏展現模式。比如在兩會期間,CCTV也利用大數據來和觀眾進行實時的互動,并利用互聯網專門開設了新的欄目,更好地向受眾展示了國家各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因此,在采訪過程中,表現手法的創新是互聯網背景下必不可少的環節。將傳統的采訪形式與新媒體的技術手段有效融合,對于提升新聞采訪工作效率和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結束語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新聞工作者要努力應對時代變化的挑戰,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并總結問題,注重和新媒體技術手段的有效結合,注重新聞采訪工作的優化和創新,力求使新聞采訪工作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更好地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龐繼光.試析新媒體語境下新聞采訪的創新路徑[J].視聽,2017(1):172.
[2]董興生.移動互聯網時代深度報道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5.
[3]王昱.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及后期編輯技術創新[J].新媒體研究,201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