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夢婭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乃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最美妙、最精細的手段……”,節奏和旋律是構成音樂的基本內容,節奏是維系著不同聲調高低變化的紐帶。節奏感主要是指節奏和節拍的感知和表現能力。節奏感在音樂活動中起著極其重大的作用,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節奏感也成為幼兒教育音樂活動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幼兒對于節奏有天生的敏感性及興趣,如何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更好的指導幼兒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節奏感是我們作為教師需要研究和探討的。
關鍵詞:節奏;中班幼兒;培養
著名兒童音樂家陳鶴琴說:“音樂是兒童生活的靈魂”。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同時音樂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智能的開發和培養,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和諧發展。
節奏是構成音樂的基本內容之一,是維系著不同聲調高低變化的紐帶。節奏是音樂中最后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對于幼兒來說,節奏是接觸音樂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培養提高幼兒的節奏感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學習音樂知識最基本的技能及技巧。
然而由于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的特點,動作發展還不完全協調,節奏感較差,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是無法像大人一樣,只出示一些節奏符號,告訴幼兒這是什么,怎么打就可以了。但幼兒對于節奏有天生的敏感性及興趣,如何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更好的指導幼兒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節奏感是我們作為教師需要研究和探討的。
1 在生活中滲透節奏的無處不在
中班幼兒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知和觀察能力,通過一點點小小的提示、點撥,就能讓幼兒發現身邊的節奏。
1.1 挖掘生活中隱藏的節奏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在空余的時間經常會帶孩子拍拍節奏,如:請孩子做端正“請你 / 和我 / 坐端 / 正,我就 / 和你 / 坐端 / 正”;請孩子拍手“請你 / 和我 / 這樣 / 拍 / XX XX / X(鈴鼓) ”在鈴鼓處,每一次教師都可以用別的節奏來代替,請幼兒來拍手、拍腿、拍肩、跺腳,以此來鞏固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等。
1.2 將音樂連接一日生活各環節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我們在各個環節及轉換時都會播放音樂。如:在整理玩具時,我們會播放海頓《小號降E大調協奏曲》(選段),這是一首比較明亮、歡快的曲子,節奏也相當清晰;在進餐時,我們選擇了小提琴版《卡農》,旋律優美,節奏平穩的一首曲子等。通過潛移默化的不斷聆聽,既能夠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同時也能夠讓幼兒在音樂中感受節奏的多變性。
1.3 自然界的節奏
自然界中隱藏著無數的節奏,小鳥叫,風聲、雨聲等等,在自由活動中,我會引導幼兒學一學,來模擬這些聲音,并請幼兒來按節奏來進行模仿,既培養幼兒觀察自然的能力,同時也非常自然的進行了節奏練習,幼兒也是非常感興趣的。
2 在游戲中加強節奏訓練
《綱要》中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之一,在游戲中加入節奏的元素,通過游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1 音樂游戲
每周我們會安排一個音樂游戲,結合本園開展的主題、活動來制定內容。如在開展《豆豆家族》主題中,結合《豆瓶打擊樂》活動,我們在游戲中,先請幼兒看圖譜進行拍手、拍腿等熟悉節奏型,教師再出示豆瓶在此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2.2 區域游戲之音樂區
中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能夠看懂基本的節奏圖譜,因此在音樂區中,我們為幼兒用KT板制作了一塊展示板,用透明塑封紙做好插卡條,為幼兒準備了許多 XX XX / X X / X X X /等節奏型的紙條,幼兒在區域游戲中可以自由的拼貼,用自己的身體、罐子、椅子等來進行演奏。
2.3 創游之幼兒園
創游是幼兒最愛的游戲之一,我們在 “幼兒園”游戲中,幼兒愿意模仿教師在班級的活動。將區域游戲音樂區中的KT板投放進“幼兒園”,“小老師”會帶領“小朋友”進行節奏練習。幼兒自發的節奏訓練,更讓幼兒真實的投入情景之中。
2.4 體育游戲
節奏不僅限于聲音層面,任何的運動也會形成節奏。在體育游戲中,我們也會加入一些節奏。在跑跳游戲中,有意識的控制幼兒彈跳的節奏將兩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節奏融合其中,例如:“跳跳跳”的游戲,教師拍節奏,幼兒跳出教師拍的節奏,跳完馬上停下來。
3 在集體活動中提高幼兒節奏打擊能力
3.1 在韻律活動中
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指出:“發展幼兒運用身體動作進行藝術表現能力”。利用身體動作最直接的感受節奏的豐富性:拍手、跺腳等。中班幼兒已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因此我們選擇適當的旋律,制定合理的環節,開展活動。如:《稻草人》活動,采用“拍大麥”的音樂,利用蒲扇來做稻草人,幼兒一手一把蒲扇聽音樂,跟隨節奏做稻草人趕麻雀的動作。
3.2 在唱歌活動中
歌唱活動也不是單純的學唱一首歌曲,而是綜合了諸多音樂元素在其中,節奏也不例外。歌唱的幾個要素:音高、節奏、歌詞,掌握這幾樣,才能掌握學會歌曲。在一些節奏復雜的歌曲中,我們就采用難點前置,將節奏提前進行練習。如:《值日生》活動中,最后一句出現附點節奏,幼兒用各種身體器官來打三拍子的節奏,嘴里念歌詞,將節奏唱準。
在活動前期,我們會運用各種練聲活動,加入節奏的訓練。結合歌曲本身特點,創作相適應的練聲曲,如模擬生活中、自然界常見的聲音,如自行車“叮鈴 鈴,叮鈴 鈴”;火車“嗚—,嗚—”;模擬刮風“嘩——,嘩——”教師通過鈴鼓搖三下,進行三拍子的練習等。
3.3 在打擊樂中
打擊樂活動是與節奏接觸最密切的活動,任何物體都可以來做樂器,而幼兒對樂器也有很濃的興趣。中班幼兒都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常見的樂器使用方法,如:鈴鼓、碰鈴、圓舞板等。例如:結合主題、季節開展的《郊游》,在第二教時中讓幼兒嘗試進行樂器打擊演奏,幼兒聽音樂看圖譜指揮進行演奏。同時在打擊樂中也并非只有正規的樂器才可以進行演奏,任何物體都可以進行演奏,我們的身體:手、腳等,各類物體:奶粉罐、鍋碗瓢盆等。在《生活用品》這個主題中,我們有認識各類餐具,幼兒將餐具帶來后,進行敲打,既讓幼兒了解不同的音色,也激發了幼兒對節奏的探索欲望及興趣。
4 在多媒體輔助利用中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
在現代這個多媒體高速發展的社會,幼兒平時接觸的東西就比較多,有時候傳統的一些圖譜已經無法滿足幼兒探索的欲望,因此,抓住幼兒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在活動中也盡可能的提供一些新穎、適合的方式。如:我們開展的《理發店》活動,采用白板技術,制作圖譜。這些多媒體的運用,更好的幫助幼兒進行演奏及演唱。
通過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各種方法和途徑,幫助幼兒在感受音樂的同時,體驗節奏帶給幼兒的美,在激發幼兒興趣的同時,培養幼兒良好的節奏感,也進一步感受音樂的豐富性,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產生不同的效果。
節奏能力的提高,能幫助幼兒提升其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全面的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更要在結合自己本班幼兒的特點上,掌握基本規律,注重生活,注重自然,注重游戲,注重集體活動,注重方法,注重一切可以培養幼兒節奏感的機會,將抽象的節奏化為具象的表現形式,幫助幼兒提升感受音樂的能力,提升幼兒的節奏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3]虞永平,張春霞.生活化游戲化幼兒園課程教師參考書.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