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惠菊
摘 要: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職校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則更強。各個學校乃至老師,也在為維持課堂教學秩序絞盡腦汁,但收效甚微。對于課堂上手機的使用與其“堵”,不如“疏”——將手機為教學所用。藍墨云班課則是在此情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及時反饋教學的一種客戶端APP,為學生課堂內外的學習提供了平臺。
關鍵詞:藍墨云班課;一體化教學
一、 藍墨云班課
在移動網絡環境下,藍墨云班課是利用智能設備開展課堂內外及時反饋互動教學的云服務平臺。老師在移動端(手機或電腦)創建班課,為學生在移動設備上推送課程信息(通知、調查問卷)、資源(視頻、音頻、圖片、課件等)、還有班課活動(測試、答疑/討論、頭腦風暴和作業/小組任務等)。
老師在上課過程中,還能將手機和投影同屏,不受講臺限制,開展靈活時尚的課堂教學,及時地反映學生的學習進度及學習成效,為老師的課后分析提供良好的素材。
二、 藍墨云班課在一體化教學中的應用
1. “簽到”功能
本人在一次公開課《苯甲酸含量測定之終點判斷》中應用了藍墨云班課。在上課之前,利用藍墨云的“簽到”功能,實現瞬間簽到。還可以利用投影再現生動地展現“簽到”過程。這種新穎的方式,打破了傳統的花名冊點名,可以迅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一掃學生“公開課”的緊張情緒,同時也讓參加聽課的老師眼前一亮,其新穎則不言而喻。
2. “預習”功能
傳統的老師口頭布置“預習”作業,只能靠學生的自覺性完成,學習效果如何也無從把握。而“藍墨云”中的“資源”,可供老師上傳相關的PPT、視頻、導學案等,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同時可以看到全班的參與度,但凡參與者都會有經驗值,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本次公開課《苯甲酸含量測定》之前,就讓學生自行到班課中學習“數據的處理”,理解“四舍六入五成雙”與以往的“四舍五入”的區別。通過“通知”功能,提前布置學習任務。可見,藍墨云班課以其新穎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同時也提高了老師的上課效率。
3. “搖一搖”功能
藍墨云班課中有“課堂表現”這一功能,可以采取“隨機選擇”和“手動選擇”這兩種方式從班課成員中選取1-9人參與問答、表演、對話等課堂現場活動,并根據他們的表現給予評分。在公開課中以“隨機選擇”——即“搖一搖”的方式,隨機選擇一位學生,隨即全班“啊,哈哈哈……”,就像彩票中獎的感覺,完全沒有緊張感。同時作為回報,也為回答正確的同學加分。手機以“搖一搖”的方式參與到課堂回答問題環節中,增加了課堂的神秘感;給予回答正確的同學加分,增加了學習的自信心,也調動了課堂積極性。
4. 課堂評價
在一體化教學中,學生人數眾多,對于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的掌握,老師有時會把握不準。則可以利用班課“投票/問卷”功能,設置為“課堂評價”。如:“滴定終點判斷難嗎?”、“對今天所學情況進行評價”、“實驗過程評價”、“本次終點判斷得如何?”等問題,給予的答案覆蓋各個層次,學生根據掌握的情況如實選擇。活動結束后,老師可以直觀的看到學生掌握情況。如“對今天所學內容進行評價”,學生的投票結果是:A. 很難,無法掌握0%;B. 非常容易,已經完全掌握24%;C. 理論已經掌握,技能仍需加強76%;D. 理論和技能掌握都需加強0%。可以看出,學生的掌握情況:理論大部分已經掌握,而技能則是大多數人的難點。通過這種方式統計學生的學習情況,比較較及時、真實也很直觀,同時對老師后續的教學改進也指明了方向。
5. 課堂測試
老師可以先在PC端的試題模板中輸入題目,后導入藍墨云班課中。在本次公開課中,我導入10道圍繞本課內容的題目,且設置好題目是亂序——即同學們做的題目的順序都不同。在評價環節結束后,就進行“課堂測試”。活動結束后,則可以直觀的看到每位學生答題的得分、用時和學生按得分進行的排名情況。點擊“分析”,可以看到成績的分布圖和每題的正確率;點擊正確率低的題目,則會顯示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的選項分布。點擊“學生答題詳情”,可以直觀地看到學生答題的對錯情況。
這種測試,相對于傳統的考試,對于學生能夠做到及時地鞏固知識,及時了解自己掌握的情況,為查漏補缺指明方向;對于老師而言,大大縮短了批改和分析試卷的時間,能夠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為改進教學方法提供素材。
6. “互動”功能
班課提供了“答疑/討論”方式,可以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對于表現較好的同學,老師還可以給予加經驗值。本次公開課完成后,布置了一道討論題——上傳“滴定終點判斷”結果的圖片,并總結自己的得與失。從學生上傳的圖片可以看出,哪些同學在平行實驗中,終點判斷得較好,哪些同學相對不好,而后在他們之間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哪些同學是認認真真的,哪些同學是敷衍了事的。通過這種分析,也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實驗不成功的原因,比一味盲目地多做實驗效果要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明白理論指導實踐這一道理。
也可以利用“頭腦風暴”互動,拓展知識,對課堂教學起到輔助作用。就本課而言,我在“頭腦風暴”互動中提出了兩個問題:“苯甲酸有什么作用?”、“關注生活:我們生活中哪些與苯甲酸有關?”這兩個知識點,教材都沒有提及,這就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去搜索信息,從而對信息進行總結和歸納。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大家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綜上所述,將藍墨云應用于實際教學中,豐富了課堂活動,增加了師生互動,拓寬知識面。所以,我們應該很好地發揮網絡學習的優勢,將其融入傳統的面對面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孟婷婷.關于藍墨云班課在教學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亞太教育,2016,(5).
[2]王濤,張振,吳琴等.混合式教學法在制藥工程專業有機化學教學中的實施[J].廣州化工,20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