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曉+邱曉琴
摘 要:由于知識產權客體具有非物質性,權利客體之間容易發生競合與沖突。專利法中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需要嚴格限定在不與在先合法權利產生沖突的前提下。這將外觀設計與其他知識產權客體完全分割開來。外觀設計無法借鑒優秀的文化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創新。對此,文章以鼓勵創新為出發點,剖析二者權利沖突產生的原因,現存沖突解決機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實體和程序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外觀設計;著作權;權利沖突
在創新的驅動下,當今世界的經濟突飛猛進,并且這一趨勢方興未艾,將繼續引領中國的商品經濟向更高水平發展。設計創造財富,外觀設計對于提升商品檔次,刺激消費,從而最大限度實現市場價值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個優秀的外觀設計兼具工業實用價值與美學欣賞價值。在進行外觀設計時,不可避免需要借鑒其他一些優秀的文化成果,使其外觀設計對提高市場競爭力盡最大可能發揮作用。在此背景下,專利法與著作權法保護存在沖突自然難以避免。
一、二者權利沖突構成要件
根據2010年頒布的《專利審查指南》的規定,對二者沖突作出了明確規定。在接觸或者有可能接觸他人著作權作品的情況下,未經權利人許可,使用了與該著作權實質性相似的設計,損害著作權人合法權利的,則判定該專利權與著作權沖突。
由以上規定不難得知,二者沖突的構成要件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主體的相異性。外觀設計專利權與著作權人不是同一主體,如果兩個權利屬于統一主體,雖然也會產生二者之間的沖突問題,但是不會產生糾紛,所以文章不對這一方面進行探討;其次,在先著作權的時間性。著作權作品的產生必須早于外觀設計申請日;最后,權利保護范圍具有重合性,這也是文章研究的前提。
知識產權是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問題。知識產權保護的客體問題具有法律和政策共同屬性。一方面需要我們理解隨著社會發展新的情況不斷出現,立法不得不使用一些概括性語言盡可能使其適用范圍更廣泛,以避免法律需要頻繁修改。另一方面,在理解法律的同時,也應該考慮立法者考慮的政策因素。
二、二者權利沖突原因
外觀設計專利權和著作權都具有時間性、無形性、地域性。兩者之間在保護范圍上產生的交叉問題引起了我國理論界及實務界廣泛的關注。研究二者之間的沖突的前提應該剖析一下兩者產生沖突的深層次原因。
1.二者權利取得程序導致沖突產生
根據《專利法》及《專利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取得外觀設計的程序主要分為兩個步驟。第一,專利申請人提交專利申請;第二,審查和批準。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采取形式審查制度。因為我國著作權取得方式是自動取得,作品一旦完成,不需要經過申請程序,直接取得著作權。由此可知,二者均沒有嚴格的審查制度,保護的客體又有可能相同,所以為二者之間的沖突創造了可能。
2.二者權利的特殊性導致沖突產生
著作權及外觀設計專利權均不僅包括權利人的占有權,更重要的是體現為使用權。二者之間的權利邊界模糊,侵權與否的認定也不像傳統物權那樣明晰,具有一物多權的特點。當同一知識產品上同時存在多項權利時,并且分屬于不同的權利人所有,此時會有產生權利沖突的可能。
3.雙重保護導致沖突產生
根據著作權法規定,建筑作品、模型以及美術作品受著作權保護。建筑作品、模型及美術作品都屬于實用藝術品,這些都在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同時又屬于外觀設計保護領域,顯然只要建筑作品、模型以及美術作品只要符合工業領域、富有美感的要求,就可以受到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這些實用藝術品因而會受到雙重保護,權利邊界的模糊進一步使沖突產生成為可能。
三、域外實踐經驗總結與反思
各國立法和司法實踐中關于二者權利沖突解決模式差異明顯,但是有一致趨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剖析他國的值得借鑒并具有可行性的優勢,將這些優勢運用到我國的立法及司法中,二者權利沖突問題將具有更合理的解決辦法,可以使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得以完善,從而使復雜的權利沖突案例得到合理且高效的解決。
1.關于二者權利沖突的域外實踐
首先,法國確立絕對雙重保護原則。實用藝術品受外觀設計權及專利權保護。法國運用“純藝術性”作為區分標準。但是發現,可以應用于工業生產的外觀設計,都不缺乏純藝術性。所以“純藝術性”概念不具有現實可行性。所以法國于1902年規定,一切工業品外觀設計既可以享受外觀設計權保護,又受著作權保護。
其次,英德從不予保護到保護過渡。英國以工業方法進行批量生產的外觀設計不受版權法保護,但可以受外觀設計權保護。這種方式使二者權利不存在交叉保護的可能。根據外觀設計版權法規定,實用工藝品可以同時被外觀設計權及著作權保護。德國對外觀設計專利權也有特殊保護。如果將工藝品外觀設計的一部分未經許可應用到工業產品上,則構成侵權,但是以書面形式復制則不一定侵權。
最后,美國遵循分離性與獨立存在理論。美國MazerV.Stein 案是一個典型。這個案件是美國第一次規定不論是否適用于工業生產,版權法只保護實用物品的藝術方面的權利。然后版權局明確了實用藝術品外觀設計獲得版權的標準。如果物的唯一功能是實用,就不屬于藝術品,而不論外形設計是否具有吸引力,反之,如果物品外形可以作為藝術品獨立分離出來,那么外形特征就可以獲得注冊。這就是分離特性與獨立存在理論。
2.對域外實踐的總結與反思
總體來說,在外觀設計專利權與著作權沖突問題上,西方國家經歷了從單一到雙重保護的發展歷程。雙重保護對權利人具有重要意義,且不違反相關法理。但是目前我國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在借鑒國外立法和經驗的基礎上應該探尋我國對這一問題的解決途徑。
四、我國對二者權利沖突的解決機制現存問題
依據《審查指南》的規定,在外觀設計中使用了未經許可的在先著作權,就構成兩者權利之間的沖突。這項規定的含義是,只要外觀設計與其他在先著作權存在交叉或者重疊部分,將一律不被授予專利權,或者將被宣告無效,顯然這樣一刀切的規定缺乏彈性,無法靈活應對現實復雜的情況,也不符合知識產權創作或者產生的過程。文章認為此規定具有以下不足之處:endprint
1.不利于鼓勵創新的立法目的實現
我們知道,《專利法》不同于《商標法》,不管是外觀設計還是發明,都不可能完全脫離已經存在的作品。專利權人都需要在原有的設計或發明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改良成為一項新的專利權。在這個過程中,專利權人必須付出創造性勞動。如果是直接將其他權利人的作品用到自己的外觀設計中,沒有經過權利人同意且沒有經過創造性改良,那就是侵權,也不存在爭議。專利法的立法目的是鼓勵發明創造,但是以“紫竹飛燕”案為例可以看出,法院判決和專利復審委員會并沒有充分考慮這一方面,而是直接做出侵權的判定。
2.沖突解決機制程序中存在的問題
專利法46條及專利法實施細則65條、66條規定我國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權無效宣告的程序機制。這個程序也帶來了諸多問題。首先,如果無效宣告請求人未提交生效的處理決定和判決,專利復審委員會將不予受理,且申請人無法得到行政救濟;其次,如果在后的外觀設計專利尚未投入生產使用,即使權利沖突的事實已經存在,但是因為侵權行為尚未發生,法院也往往不予受理。
五、解決權利沖突的對策與意義
解決外觀設計專利權與著作權沖突問題的過程,歸根結底是對著作權與外觀設計權進行價值選擇的過程。因為在先權利受絕對保護的法律原則,所以我國采取了一旦發生沖突,則被宣告無效的處理機制。這套處理辦法雖然有其價值所在,但是也具有不可忽視的缺陷。這個問題一直被關注和重視,有學者提出,應當將外觀設計從專利法中分離出來,單獨制定部門法其進行保護。本文認為并無必要。首先,單獨立法所形成的制度彈性不強,知識產權本來就范圍,單獨立法會導致法律穩定性更難保證;其次,專門立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需要大量調研論證,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并且需要適應法律原有的復雜而龐大的制度體系;最后,單獨立法并不是解決權利沖突的最佳的途徑,短時間內無法改變這種矛盾的現狀。那么在創新與公平之間是否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使社會利益最大化,最大程度兼顧公平與創新,將是本篇文章的意義所在。
1.權利沖突解決機制的理論基礎
本文認為,應該遵循利益平衡原則。不管是專利還是著作權的產生,都對創新和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相對沖突的權利之間進行價值判斷的時候,不能僅僅考慮時間先后因素,而應該對權利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予以考量。通過適當限制一方的權利以達到利益最大化,這是衡平理念的宗旨。知識產權法的立法目的就是創新。通過對權力人進行鼓勵,從而促進更多優秀的作品產生,較于對在先權利的絕對保護,鼓勵創新則更為重要,只有承認在著作作品上進一步創作的外觀設計的價值,才能激勵創新,從而使我國外觀設計專利有序向前推進,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權利沖突解決機制實體性內容
首先,當外觀設計專利權與著作權范圍完全發生沖突,如果著作權是在先權利,那可以證明專利權人無獨立創造,不應該被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其次,當權力范圍部分發生沖突時,應該優先讓外觀設計專利權人對作品進修改,修改后的作品如果既體現出了美感又具有創造性,則應當被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再次,當存在侵權行為的沖突時,專利權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實施了生產、銷售外觀設計產品時,構成侵權,依法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值得強調的是,在解決權利沖突時,“授權”與“侵權”是兩個相互獨立的狀態。當權利存在沖突時,行使外觀設計專利權會侵害著作權,當著作權人以侵犯著作權為由起訴外觀設計專利權人,法院判定侵權之后,外觀設計專利權仍然存在。
解決程序性問題首先需要將“授權”與“侵權”嚴格區分。只要外觀設計專利權具有專利性,即使與在先著作權保護范圍沖突,也應當被授權。與著作權相沖突的外觀設計專利權人在實施權利時,應當允許經著作權人許可,可以通過權利轉讓等方式加以靈活解決。
3.完善權利沖突解決機制的現實意義
外觀設計專利權與著作權沖突解決機制體現了知識產權法鼓勵創新的立法目的,旨在解決依在先著作權而完成的外觀設計專利權與著作權之間發生的沖突問題。法律不僅具有維護合法權利的義務,也應該兼具效率與社會公共利益。就像著作權中規定法定許可權一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權利人的權利,但是更大程度上保護了公共利益。完善權利沖突解決機制,使創造性勞動得到了充分保護,從而激勵更多人在借鑒前人經驗智慧與成果的基礎上,激發創作靈感,創造出更多優秀的外觀設計作品。消除了很多害怕觸碰法律紅線的擔憂,體現了衡平理念,對于我國推動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六、結語
由于著作權及外觀設計專利權其本身都具有特殊屬性,使得現實中存在諸多分歧和問題缺乏合理的解決辦法。由于取得程序的不同和實用藝術作品的雙重保護導致了兩者之間增加了沖突的機會,我們應該堅持鼓勵創新為原則,平衡各方利益,從實體和程序兩方面出發,使沖突問題得到最有效和公平的解決,從而使社會利益最大化實現。
參考文獻:
[1]鄭成思,著.WTO知識產權協議逐條講解[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99.
[2]陳曉潔.工業產品的外觀設計與法律保護[J].設計,2016,(6):113.
[3]吳清旺,賀丹青.利益平衡的法學本質[J].現代法學,2001,(1):50.
[4]冉崇高,趙克.著作權與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競合與沖突--以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為視角[J].人民司法,2011(21):90-96.
[5]李圣博.外觀設計在著作權法和專利法中的協調保護[J].經濟研究導刊,2015(15):321-322.
[6]徐曉雁,張鵬.外觀設計專利權與實用藝術品著作權競合沖突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4(8):84-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