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語言和寫作的課程,書籍是語言和寫作的載體,而閱讀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采取適當的閱讀策略,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整體語文素養。
關鍵詞:素質教育;語文教學;閱讀策略
閱讀不僅是提升語文素養的方式之一,也是今后工作和就業的核心組成。閱讀引導學生“登高望遠”,而閱讀量會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積累語言知識的過程。因此,作為小學語文一線教師,開始就要有計劃地去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不管是課堂時間還是課后時間,要讓學生有時間去閱讀,有空間去閱讀,有動力去閱讀,使學生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閱讀快樂,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日常習慣??墒?,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注重詞匯和短語的積累教學,沒有很好地為學生提供閱讀環境。因此,從教師到學校都應該清晰認識到閱讀的關鍵性,探討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
一、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足之處
1. 過度強調自主學習,忽視了知識的解釋和教學。新課標制定和頒布后,許多學校都開展了類似“自主式”的教學模式,過分注重在課堂學習語文閱讀的自主性地位,沒有把掌握知識和課堂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帶著困惑的問題開始自主學習活動,這會使學生對關鍵知識理解不夠充分,通過自己的努力仍然無法完成后面的學習任務,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閱讀的興趣大受影響。
2. 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程序缺乏吸引力。在語文閱讀活動教學中的教師,一直重復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教學計劃或教學方案常年不變,無法將課本知識的學習、時下信息焦點和時間變化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學習的教條,缺少主動學習的情感。
3. 閱讀教學的理解和分析,停留在表面而已,缺乏深度。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提供了單一的“標準化”答案,使學生產生固定和局限的思維方式,無法充分自由發揮,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上課時教師應該很好地把握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并盡最大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寬閱讀的渠道,最終促進學生聽說寫全面能力的提高。
二、 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策略
1. 營造輕松的閱讀環境
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時經常直接分析文本,把文中所體現的思想情感直白告知學生,過后讓學生去背誦,而不是學生看完的感悟。首先閱讀教學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給學生足夠充分的時間去體會和展示,可以讓學生復述閱讀過的內容,與同學們一起交流閱讀心得和分享收獲;可以通過畫一幅圖畫,表達內心的感受;也可以情境模擬讓學生當導游,帶領同學去一些歷史名勝地方欣賞美。其次是閱讀難度要有所降低。閱讀時要側重于引導學生明白文中所講的內容,作者想要展示的情感,當學生無法回答出教師滿意的答案時,就去全盤否定學生的理解,這會傷害有表達欲望的學生,在日常的教學中,讓學生閱讀時腦袋一片空白,主要原因是他們覺得無論怎么回答,最后的結果也不會正確,干脆不去回答,等老師公布答案。其實只要能表達出其閱讀的主要意思,在教師多鼓勵的情況下加以引導,以增強學生表達的信心。
2. 豐富學生閱讀的方式
閱讀教學的目標是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實現更為豐富的閱讀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用活潑生動、聲畫并茂的閱讀方式激起學生的看書熱情。同時,教師不要局限于單一的授課方式,應善于改變和創新,善于挖掘和尋找適合學生學習的授課方式。按照不同的文本類型,教會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如優美的記敘文、散文等要精讀;科學的文章要精讀;文章篇幅大的要選擇泛讀等。教師傳授閱讀方法應達到的目標是使學生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時能獨立掌握相應的閱讀方式。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不單要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也要為他們將來的寫作奠定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當前教師必須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方法,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綜合能力。
3. 略讀和精讀相結合
小學生們的心理年齡特性決定了他們的思想高度無法與成年人對比,他們喜歡模仿周邊的成年人做事,如老師和家長,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他們所接觸到的社會反映,日常接觸到的閱讀書目可能不完全符合小學教育的標準,對于一些復雜的具有深刻情感的文章內容閱讀要細讀精讀,反復推敲并理解每一個字詞的意義,而對于一些相對簡單的內容比較通俗的文章可以快讀略讀,重點選擇幾個段落來分析,使他們以后能懂得這些字詞的運用。小學階段必須認真閱讀一些文學名著,由于他們處在成長時期,只有不斷地重復閱讀才能體驗里面所蘊含的真諦,對世界上的一切認識還只停留在單方面的想象,所謂書中可得到含有黃金的房子,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多看書,讀好這些書,在精讀中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對書寫順序,能結合背景和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協助閱讀遇到困難的學生解決問題,對他們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讓他們避免失去閱讀的興趣,盲目追求閱讀的速度。
4. 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閱讀并體驗其中的閱讀樂趣
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生活化的閱讀教學,教師還可以組織各種閱讀活動,讓學生參加這些實踐活動,體驗到讀書的好處后,激發出他們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例如教師組織“故事會”的活動,讓學生把閱讀過的有趣故事自行組織語言講出來,以鍛煉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組織征文活動,讓學生寫材料,看通過閱讀可以讓自己得到什么知識;也可以組織“讀書伴我行”的活動,讓學生介紹自己讀過哪些書,讀了什么書,并從中得到什么收獲;組織辯論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利用所掌握的閱讀知識,進行一個精彩的展示。通過開展并讓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他們將會容易得到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體會到閱讀過程中的趣味,積極參與閱讀,并通過閱讀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劉佳.“自主·合作·探究”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6):93-94.
[2]國輝.新課標理念下如何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107.
[3]湯虹.試析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實踐策略[J].學周刊,2013,(33):158.
作者簡介:
林苾芬,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逸夫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