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高中語文新課程要求學生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高中語文教學要注重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引導學生閱讀自然社會生活,讓瑯瑯書聲伴隨著閱讀實踐,引導學生以課本為基點進行輻射性閱讀,還要以閱讀激勵學生創作,為學生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指導
課外閱讀學習是語文教學中需要探討關注的熱點,但長期以來,閱讀的指導教學都限定在課內教學上,缺乏課外的延伸閱讀,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對于語文教學,課外閱讀是課內教學的補充,對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水平有顯著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要實施課內課外閱讀并行的教學模式,促進語文閱讀教學。
一、教師應該理清課外閱讀與考試的關系
閱讀本身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活動,閱讀既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增進學生的情感;既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我國有句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說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只要書讀得多了,寫起文章來有如神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會吟”同樣是說閱讀對于語言表達以及寫作的重要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是閱讀對作品本身思想的理解作用。因此,合理的課外閱讀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必然有助于考試成績的提高。況且,現代考試已經進行了較大的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只考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是更注重綜合能力的考察,閱讀本來就是考試的重要內容,再加上寫作,更是占據了語文考試的較大比重,而寫作本身與閱讀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語文的課外閱讀對于考試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要認清閱讀與考試之間的這種關系,不要因小失大。
二、讓學生感到閱讀是享受
新課標強調養成良好閱讀的興趣和習慣要貫徹閱讀教學的始終。依據這一準則,應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閱讀,不必強行規定閱讀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來選擇,要讓學生感到閱讀是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使閱讀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和自覺行動。其次,教師要拋棄“和學習無關的書是雜書”的觀念,把學生的目光從課本里引出來,引到廣闊的生活中去。“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就沒有閱讀水平的理性飛躍。教師要多向學生推薦一些貼近生活、短小精悍的美文,讓學生在閑暇時閱讀并從中得到熏陶。最后,在教師的推薦下逐步過渡到學生推薦,師生共同推薦,追求一種“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至樂境界,使讀書成為學生在課余生活中最難割舍的一個項目。
三、幫助學生選擇適宜的讀物
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書籍和閱讀內容的過程,但由于高中生缺乏課外閱讀經驗,無法在大量書籍中選取適合自己的讀物,有時他們會選擇自己有興趣但對成長無益的書籍,浪費時間和精力。為此,語文教師要根據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和欣賞水平,給學生推薦適宜的讀物。讀物的選擇可以與語文教材密切相關,作為課文的延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師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可以讓學生閱讀《紅樓夢》;學習《再別康橋》時,可以讓學生閱讀徐志摩其他優秀散文等。高中生正處于對知識的渴望時期,需要多方面的營養,教師給學生推薦的讀物不應局限于某一領域,而應該廣泛涉及政治、科學、文學、歷史等諸多領域。讀物的體裁要不拘一格、百家爭鳴,包括小說、傳記、日記、散文、詩歌等,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外,根據高中生的特點,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內容豐富、人文性強的雜志,如《讀者》、《青年文摘》、《收獲》、《意林》等。
四、強化課外閱讀方法指導
高中生經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也形成了初步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并且這一階段的學生身心處于高速發展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具備一定的閱讀興趣,是開展課外閱讀的良好時機。但是由于課程學習的壓力以及閱讀習慣尚未形成的緣故,高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需要教師為其提供專業的閱讀方法指導。教師應教導學生以科學的方法進行閱讀,鍛煉其在閱讀中獲得知識的能力,培養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其形成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閱讀書目的能力,讓其能夠選擇合適的書目,運用合適的方法閱讀書目,在閱讀后有所收獲,最終實現課外閱讀的價值。但是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并非單方面的講授,而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有機互動,需要教師喚起學生主動閱讀,主動交流的意識,讓學生以興趣為導向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五、教師積極評價和反饋
課外閱讀活動是學生在課余時間根據自己興趣愛好而展開的興趣活動,教師不便于監督,也無法掌握閱讀效果。同時由于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差,很多學生會存在僥幸心理,不認真選擇課外讀物、不認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選擇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課外讀物等情況都可能發生。因此教師可以采用科學的評價和反饋方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監督,比如讓學生定期交讀后感、在班級組織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會、為同學推薦優秀閱讀材料等,同時對在讀后感、交流會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和推薦較多優秀閱讀資料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表揚和肯定,對表現較差的學生給予適當的批評和鼓勵。教師的角度和評價可以充分鼓勵和帶動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閱讀,是課外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和氛圍。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嚴格限定學生的閱讀時間,避免學生的拖延和占用其他學科的時間,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結語
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與一般閱讀所不同的是閱讀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閱讀實踐活動。其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形成一種能力。它不僅應該包括上述閱讀的內涵,而且還必須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培養學生作為現代人所需要的閱讀技能為重要任務,以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悟能力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以豐富學生的生活、拓展學生的視野為最高理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潤洲.高中語文如何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J].小作家選刊,2017(12).
[2]王添芳.高中生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實施[J].中外交流,2017(26).
[3]周洋.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小作家選刊,2017(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