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滁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學校開展資助育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以下問題:在資助的同時忽視了育人,沒有注重資助工作的連續性,資助工作的體質缺少創新措施,受助學生后階段的教育同追蹤監管沒有得到落實等等。對于這類問題,學校應及時提出相應的對策并加以解決,以更好地促使高職學校內部資助育人相關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關鍵詞: 資助育人;對策;高職院校;問題;分析
一、 前言
為了更好地扶助家庭比較困難的學生得以進到學校結束學業,于國家的極大注重同關懷之下,聯合教育機構一類機構通過長時間的摸索同各大院校的努力,當前,國內已初階段構建了將助學款項、獎學金、獨特困難扶助、勤工儉學等當作前提的多樣各類扶助困難家庭學生的體制系統,促使院校實施公正的教育。但是于實際開展工作期間,高職學校相關資助育人這一工作依舊有很多問題,對這類問題加以探究并解決,對提升高職學校內部資助育人這一工作相應的成效而言意義非凡。
二、 高職學校實施有關資助育人這一工作期間產生的缺陷
(一) 過于關注資助而忽視了育人
困難學生確認、獎助獎金評價、助學款項即高職學校有關資助這一工作的幾個關鍵版塊,當前于這類工作內,產生了學生開具欺瞞家庭具體狀況的困難證明、獎助獎金評價拉票、爭搶名額、畢業以后沒有按時歸還助學款項一類問題。一些高職學校把關鍵點著眼于工作的實際操作方面,覺得選取出名單,貸款審批以后就達成了目標,卻忽略了困難學生確定、助學款項辦理期間的學生誠實教育同獎助獎金評選期間的感激鼓勵教育。此外,高職學校一些困難學生因為家庭經濟較弱極易產生心理負擔,較易出現虛榮同自卑一類極端心理,院校只是關注對受助困難學生實施物質方面的扶助,而忽略了其心理方面產生的問題,缺少心理方面的開導。
(二) 資助育人這一工作本身具備間歇性
因為高職學校實施教育本身的獨特性,學生長時間都會于各大企業內加入到頂崗實習中,此外,很多學生于大三的上半學年末尾就會陸續離校以實施預備就業一類的實習。處于這類狀況內,困難學生本身的教育同指導均變為了表面工作,也無法很好地實施。同時,學校平時對困難學生實施的教育指導并未構成常態化,僅是借助某種社團或是活動月以實現。
(三) 資助育人相關工作方式老舊,體制同規定缺少革新
當前,我黨同政府部門愈加注重學生扶助這一工作,為了使我國的資助體制得以貫徹,使所有學生都能夠進到學校開展學習,各大高職學校基本上都會依據自己的具體狀況組織例如資助體制宣揚活動月一類的活動,借助主觀教育、文章比賽一類方式使學生把握我國有關的資助體制,對學生實施感激鼓勵教育。然而,這類活動的組織大多會變成一種形式,大多數均表現為對感激、自立這類老舊內容實施灌輸型教育,無法使困難學生于內心同思想方面全方位感受到感激同誠實的必要性,其大多不知道要感激國家、教師同學校,甚或是會有未得到資助以后去質問教師類似的問題,這所有均是資助育人這一工作未凸顯其功能引起的。所以說,一些院校現行的資助育人方式依舊過于老舊,缺少相應的革新性。
(四) 受助學生后階段的教育同追蹤監管沒有得到落實
因為高職學校困難學生本身的獨特性,使得其更為需要增強思想同政治方面的教育、誠實感激觀念方面的教育同獲助資金監管一類的后階段工作。但是,資助相關工作者分配不夠、流動迅速、業務教育不多、工作溝通不足、考評體制不完善等,無法同業務進步的需求相符,降低了資助育人的相應成效。
三、 高職學校實施有關資助育人這一工作期間的改進對策
(一) 革新資助育人相關方式、相應對策實施制度化,使困難學生于活動內獲得提升
其一,借助組織講座、主題座談會、演講競賽、文章比賽、網絡常識比賽與選取正能量人物組織宣傳會一類方式使所有學生把握我國有關的資助體制,對困難學生實施教育。借助正能量力量以鼓勵學生,訓練其自主、自信、感激、誠實這些品德修養,發揚不懼困難、積極樂觀、刻苦學習這些品質。其二,大力摸索家庭、院校、社會加以融合的相關教育方法,使教師引導學生、學生帶領父母、父母動員社會,構成全員育人這一形式。
匯編并踐行受助困難學生監管一類的體制,增強對這類學生實施監管,提倡受助困難學生要加入到社會內部的公益類活動同義務類活動內,例如學校打掃、民眾社區義務勞動、撫慰老年人一類活動,輔助這類學生形成準確的三觀加上“受助自我國同社會,報答給我國同社會”這一思想,訓練良好的品德修養、貢獻同感激相關觀念,提升其社會責任意識,鼓勵其積極努力、勤奮向上,維持刻苦勤勞這一作風。
高職學校內部困難學生對理論常識實施學習較少,更多傾向于具體的實踐同操作,對自身加入實踐相關科目較為關注。所以,學校應把社團一類活動引入資助育人這一工作內,二者加以融合,將社團一類活動當作媒介,構建素質開拓場地,于活動內訓練并提升學生本身的整體素質。
(二) 把育人思想同對策落實于日常的資助相關工作內,增強對困難學生實施心理開導
合理借助困難學生確認、獎助資金評定同助學款項這幾個工作渠道,具備針對性地實施誠實感激教育。由于學生予以的困難證明真實與否、畢業以后按時歸還貸款與否均是對學生自身良好品質的一種考核;于困難狀況一致這一狀況內是否可以謙讓也都是對學生知曉感激與否的一種考評。
把經濟型資助同精神型資助加以融合,構建隨訪體制,運用現場隨訪、電話隨訪一類方法,深層次知曉高職學校內部困難學生本身的家庭情況同受助以后平時的生活同學習狀況,使受助困難學生體會到我黨同政府部門的關心。依據困難學生本身的身心特征,全方位運用院校內部的心理教育渠道,借助心理詢問、團隊指導同單獨指導一類方法,增強對其開展困難同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內心更為陽光,輔助其解決困難同挫折。
(三) 分層次實施教育,同企業加以融合endprint
依據高職學校本身教育分配的特征,學生于學校內要到各大企業開展頂崗相關實習,時長不可少于半年;此外,高職學校內部的學生通常于兩年半結束學習以后就要到企業實施預先就業相關實習。處于這類狀況內,一年時長內受助困難學生均要于企業內實習。于企業實施實習期間,其本身的思想、誠實同感激相關教育均要有新興模式以輔助實施,例如,運用學校有關教育融入企業或是激勵企業設定助學獎金這類方式并融合企業思想實施有關激勵、誠實同感激教育一類校企協作模式,達成育人成效,確保資助育人本身的連續性,促使學生同企業一同進步。
(四) 增強資助工作團隊構建,創建高職學校資助后階段教育同監管工作長久體制
受助困難學生的后階段教育監管這一工作于院校育人這一工作內不可或缺。其一,應科學分配開展資助相關工作的專門工作者,確保具備時間同能力以實施資助后階段教育相關工作;其二,要予以業務訓練學習溝通相關機會,確保工作者可以更好開展工作;其三,摸索并構建所有工作體制同評測體制,促使資助后階段教育同監管相關工作順利實施。
(五) 把訓練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受助困難學生實施教育加以融合,真正以德樹人,促使學生獲得全方位進步同成長
依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主旨,將班級當作依托,實施各式各樣的班級座談會,指導學生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國家層級的價值導向、社會層級的價值趨勢、個體層級的價值規則;實施愛心教育、困難募捐一類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公益類活動,提倡所有學生心存感激,指導學生自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職學校依據當前實施資助育人這一工作期間的所有問題予以相應的解決對策,不單可以促使學生自身形成更為優良的意志品德,還可以推動學校本身獲得全方位的進步,最終達成國家、社會同學校一同進步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徐偉,李源泉.高校勤工助學在資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視角[J].中國市場,2016,(11):213-215.
[2]朱莉,王群,宋偉.高校大學生精準資助育人體系的構建——以山東農業大學“三三模式”為例[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91-95.
[3]莫書武.心理扶貧與經濟扶貧相結合創新資助工作育人功能——以廣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資助育人工作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12):52-53.
[4]王芝英,穆奎,劉娟等.從艱苦行業人才需求的視角探討資助育人創新——以養殖類專業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5,(14):384-385.
[5]曹曉旭.高職院校“五位一體”立體式資助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1):84-86.
作者簡介:
盧齊偉,助教,安徽省滁州城市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