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
摘 要:家庭、學校、社會是中學生生活學習的載體,學校作為專業教育機構,毫無疑義承擔最大的教育責任,學校法制教育是中學生法制教育的主體,面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如何在中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是我們教育者一門常新的課題。
關鍵詞:中學生;法制教育;學校;主體責任
引言
法制教育是學校一貫的任務,但是社會形勢是不斷變化的,如何面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如何在中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是我們教育者一門常新的課題。下文將就學校法制教育從當代中學生知法守法的現狀和學校如何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兩個方面談談筆者個人的一些觀點。
一、當代中學生知法守法現狀分析
(一)當代中學生知法、守法現狀
有以下幾組案例:
案例一:11月18日下午,只因為籃球場上的一句小小口角,某市重點高中一名17歲的高二學生糾集朋友將對方活活打死。
案例二:9月22日,某專科學校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校園暴力案。僅因同學阻攔他們為非作歹,幾名校園惡霸竟將勸架同學毆打致死。
案例三:5月12日晚11時,扇耳光、脫衣服、拳打腳踢、潑冷水……西安16歲一少女因不愿拉幫結派,在學校宿舍李遭到近十名女同學的圍毆,身心受到極大傷害。
……(以上案例摘自《法制日報》)
另據一份常寧市人民法院統計資料表明,2017年來審結未成年人年刑事案件有35件80人,其中盜竊22件38人;強奸1件1人;搶劫7件19人;聚眾斗毆2件12人;故意傷害1件1人;尋釁滋事的學生人數大幅增多。另外,據統計涉及學生的案件有13件27人,案件占總件案件數的37%,人數占總人數的34%,出現的幅度之大是前幾年所不曾有的。
就在幾年前,校園暴力似乎還是一個遙遠的名詞,但似乎突然之間,群毆、斗狠、勒索、施虐甚至血腥這些只有影視里才出現的字眼和行徑,涌進了被稱為本該是一片凈土的校園。上面所舉的案例和統計數據,可以說是觸目驚心。我想每一個有良知的人看了以后涌上心頭的第一個念頭一定是遏制青少年犯罪、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近幾年來,學校在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上做了很多努力,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具體表現在:
其一,重視不夠,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在校學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學校是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部分學校存在注重文化教育忽視德育教育。目前特別是農村學校實行素質教育條件還有欠缺,有的學校把考試成績作為評選先進班級、優秀教師的首要條件。教師因此把升學率作為硬任務,思想教育是軟任務,因而工作中不能做到教書與育人并重。有的教師育人方法單一,未能注重學生的心理問題,缺少心理疏導的措施和方法。
其二,形式簡單,教育方法缺乏多樣化,標準不一,教學內容缺乏規范化。近年來,大多數學校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法制教育,增設了法制課程,但教學方法簡單,經常是采取單一灌輸的方法進行教學,缺乏直觀教育,使法制教育得不到好的效果。在時間上,沒有確定統一的法制課,在時間安排上也往往視情況而定。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統一的教材,除了初中開設的《思想政治》(內含少量法律知識)外,小學和高中均無法制教育正式教材。
其三,質量不高,教師隊伍缺乏專業化。職責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體化。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法制課教師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課教師兼任,個別學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長兼任,學校的法制教育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另一方面又缺乏實踐經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由
于沒有硬任務、硬目標,因而也就沒有明確的職責和目標,形成法制課上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的狀況。
二、當前各中學應如何加強中學生的法制教育
第一,要高度重視,加大行政壓力。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對減少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各級各部門及其青少年家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制定一個具體的意見,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軌道,要設立法制教育專門機構,做到有人管、有人具體抓,同時要加大檢查督促力度。學校要明確職責,給教師確定硬任務、硬指標,要將授課的效果與教學實際掛起鉤來,與年終考核、晉級、晉職掛起鉤來。
第二,改變教育觀念,完善素質教育理論,把法律素質作為重要的素質教育內容加以研究。學校教育是一個復雜而又開放的社會系統。作為這一系列基本要素的教育內容,會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和社會成員素質提高不斷地吐故納新,保守的、甚至反動的教育內容將逐步地排除出系統之外,科學的、進步的教育內容又會被系統主動吸收。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家以法律性文件的形式大力倡導“改革人才教育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在全國形成了“素質教育”的理論研究高潮。素質教育的途徑隨著社會進步以及科技文化和教育事業本身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完善,20世紀90年代末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提出,又為學校素質教育提供了一條重要的途徑,那就是法律素質教育,這是社會、教育和人的發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選擇。
第三,建立科學的法制教育課程體系,使學生能夠受到系統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之所以沒有地位,得不到應有重視,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沒有法制教育課程,也沒有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材,使法制教育成了可有可無的“軟任務”。所以,要全面貫徹中央《關于基礎教育與法制的決定》、《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精神和中央兩部“五四”普法規劃的要求,加強中小學法制課程建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學內容,要把法制教育納入教學大綱,規定具體的課時安排,爭取在升學考試中加入法律知識的內容。司法、教育等部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實施結構編寫出統一標準、通俗易懂的法制課教材。endprint
第四,努力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實效。通過走出去(旁聽審判、聽取少年犯的反思)、請進來(開法制講座、模擬法庭)等法制學習方式,增強學生法制意識;幫助學生建立法律協會,進行有關法制方面的學習討論和實踐,教育學生當自己遭遇不法侵害時,要及時向家長、教師匯報,要放寬心胸,有事不要深藏在心里,要說出來,要學會去跟別人溝通,不逞一時之能。增強自我防衛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組織青少年學生旁聽各類案件的審理,切身感受違法與制裁、犯罪與刑罰的必然聯系;在法官和檢察官的協助指導下開展模擬法庭活動,通過實踐提高素質等;學校要針對性地建立心理咨詢室,設心理輔導教師,從而使學生的心理問題能得到及時發現與矯治,也可引導學生上專業心理輔導網站。今后條件許可的學校可以設立內部夜間電話心理咨詢,進行專業心理疏導。
第五,加強軟環境建設實行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努力建設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園環境,讓學生在環境的熏陶下,養成良好的法制意識。實行依法治校,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按章辦事,從而在校園內形成講求民主,積極參與學校管理、自覺維護校規校紀的良好氛圍,這是一種強大的隱性課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體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不知不覺地養成認真學法、自覺守法、善于用法、勇于護法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終實現現代學校法制教育培養目標。
第六,整合各界力量,形成合力,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校外的法制教育要通過開展法律進萬家、依法治家、依法治村、依法治區(片區)、依法治廠等活動,努力創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學校要通過采取與政法有關部門建立共建共育單位,聘請校外輔導員、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卡、定期家訪,向社會發放倡議書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傳教育。同時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校園周邊治安進行集中整治,保證學生有一個安靜、健康的學習環境,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共同關心的良好氛圍。
總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棵小樹長彎了,簡單伐掉就行了。然而一個未成年人出現了偏差,那就會影響他的人生。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在青少年法制教育這個重大問題時,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應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創造良好社會氛圍,使在校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江燕清.淺議在思品課上加強城鄉結合部中學生的法制與德育教育[J].中華少年,2017(12):9-10.
[2]丁旭平.法制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6(60):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