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職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握住中職學生特征、現狀和中職數學教材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教師的教學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的交流,而學生的學習情感是在教師的教學情感感染下萌發的。因此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消除學生數學學習的障礙,溝通和培養師生的感情。本文分析了教師如何抓住中職特點,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 中職特點;中職數學;教學質量;創新能力
一、 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
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然后是愛孩子。如果沒有愛我們就會被一點小小的困難或挫折打倒,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做借口,不會在工作中給自己壓力,使自己完善,更不會讓自己成為真正的教育人員。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能力是有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對他們進行雕琢。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付出很多,也會吃很多的苦,受很多的累,我們只是希望能讓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如果我們不熱愛自己的職業,完全可以直接混日子,只做自己的課堂教學就可以了。在道德的驅使下我們強迫自己做這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盡可能的忽略孩子們那些不理解甚至鄙夷的目光,一心想著怎么樣才會讓他們有個好的未來。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盡力一搏。我們要對40分鐘的課堂學習進行合理的規劃安排,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也讓學生融入到學習中去,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好地接收學到的知識。
二、 更好的分清基礎數學教學和中職數學教學的不同
在基礎義務教育前提下,在高中數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是知識的階段性和知識的從屬性,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要求比較高,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數學的全面性、靈活性以及多變性。這些都是為國家培育高等級的專業型人才做準備的。中專的學生主要是以基礎的和系統性的東西為主的,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也是最基本的公式和概念的應用,應用于一些實際問題的處理。
所以,對于我們的中專學生來說,我們要抓住數學概念和最基礎的知識,理清數學知識體系,記住每一個重要公式,會正確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在課堂中主要實行“告訴教育”,就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這種教學方法現在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教學現狀。當前很多學生在課堂中無法克服對數學的恐懼心理,不敢說。針對這個現狀,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多設計一些有意思的課堂內容,在課前向學生推薦一些有關的學習資料,在課堂中積極引導學生走向講臺,克服恐懼心理。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式大大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明顯提升。
三、 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是枯燥的“教師板書、講解,學生聽講、做題”,在現代教育思想理念的主導下,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主動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是新時期下高職教學的有效方法。數學教師要掌握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及操作的技能,利用多媒體和計算機,整合數學資源,掌握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要做好引路人,讓學生獨立完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歸納總結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四、 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與創新能力并創設問題情境
讓學生了解數學,并不是只有書面的數字,數學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把數學作為一種實用工具,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列舉生活中隨處可以接觸到的例子,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這樣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對數學的意識和應用能力。雖然教科書上的題目比較書面,但是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創新的優勢,舉開放性問題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可以給出一個題目,比如沒有結論的,或者要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成立的條件的,還有就是改變問題的不同條件來讓學生總結不同的結論。這些都是可以靈活運用的,讓課堂變得生動一些是教師的義務,所以開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方法之一。
五、 數學應用性學習能力的評價的活動要深入展開
為適應新的學業評價方式,傳統的中職教學課程考核的方式要進行改革了。新的環境下,成績不能說明一切,除了傳統的考核項目之外,越來越多的學校將學生的其他方面列入了考核的范圍,其一,學習能力的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接收、領悟到思考,甚至提出問題,從接受知識到思考知識,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評價。其二,個人素質的評價:個人素質包括很多方面,如人品、道德,學習愿望、學習態度、社會實踐、團隊合作意識、應用能力、個人情感的表達以及創新精神等等,通過這些評價,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老師要尊重這些差異,并制訂可行的計劃,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并發展其特長。這樣一來,老師不僅能夠在日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覺地向應用的方向發展,還能激發學生想學數學、會用數學的積極性。
六、 時刻注意使用激勵性的課堂語言
老師的每句話對學生而言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學生都有向師性,實際上是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要用多視角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發現學生的個性化,從而使學生充滿生機活力,不要以消極的眼光看待學生,很容易產生自信不足,自暴自棄。有了陽光的沐浴小樹才會成長的更快、更健康。適度表揚,事半功倍。如果是夸大其辭,使表揚效果適得其反。只要你用微笑和真誠對待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積極溝通,用自己的智慧和博大的心胸總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寬容失誤,使學生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丁志勇,呂俊杰.中專數學課程改革中新課程標準的運用.教學園地,2010,32(101).
[2]陳國成.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數學有效教學探析.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51).
作者簡介:
安倩倩,江蘇省徐州市張集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