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珂溦
也許是繁重的學業讓我們腳步匆匆,無數次的擦肩而過也未能感覺到彼此有些面熟;也許是忙亂的心情讓我們冷眼相對,無數的事件也未能激起內心的波瀾;也許是與世的隔絕讓我們消息閉塞,無數和平外衣下的點點戰火也未能觸動內心的警鈴。但真的是這樣嗎?風中飄蕩著答案。“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蔽覀冎皇茄b作沒有看見,不愿去關心。
“看見”并不僅僅代表著看見本身。一旦“看見”了就不能再置身事外,就必須作出回應。而假裝沒看見就容易多了,什么都可以用這個借口搪塞過去。當德國違反和約擴充軍備時,英、法兩國視而不見,等到二戰爆發后才不得不在淋漓的鮮血中看見;當三個法西斯國家殺害幾百萬平民時,美國選擇了視而不見,大發戰爭橫財,等到日本偷襲珍珠港才終于正視其殘暴。二戰中的英、法、美三國,在歷經了血的教訓后,才選擇看見,在經歷了殘酷的戰火焚燒后,才終于體會到了和平的珍貴。何時才能在太多無意義的流血犧牲前選擇看見一切?針對當前的東亞局勢能否選擇未雨綢繆?答案在風中飄蕩。
答案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答案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伸手去抓它,只要為它而努力,就能得到它。如果什么都不做,就無法得到它。答案在于為此做出努力。
目前,雖然并沒有爆發世界大戰,但中東地區一直戰火不斷,一些城市因為戰爭化為廢墟,居民流離失所,進而又引發了難民危機;極端組織制造的恐襲事件也時有發生,使人們陷入恐慌;而美方部署在韓的薩德系統又讓和平的命運更加撲朔迷離。這時應該怎么做?假裝沒看見?誠然,目前國內社會穩定,經濟也一直在中低速發展。但美國的薩德系統一旦部署完成,將成為一把利劍,懸掛在中國人民的頭上。反導彈系統薩德采取的是“以導制導“的方法。這樣一來,相遇的導彈就會在中國的領空內爆炸。而且,“薩德”這個反導彈系統,但在需要的時候,又能主動發射導彈?,F在已到了睜大眼睛去“看見”的時候了。
因此,必須要努力去抓住那些在風中飄蕩的答案。但首先要保持冷靜和理智,以觀察它的飛行軌跡,找到規律。幾年前的釣魚島事件使義憤填膺的國人砸日本車的狂熱道路,殊不知這一輛輛的日系汽車都是我國公民的個人財產,理賠的也大多是中國的保險公司。我們要做的不是泄憤,而是理性的抵制;應該做的不是毀壞而是創造。創造出各類高端科技產品。在如今大國紛爭非常激烈的時代,一個國家全民的創新意識能起到關鍵的作用。
“看見”的最終目的是和平。風中飄蕩著的答案,蘊含著那些飽受戰爭之苦的人民對和平的呼喚。如果一個國家處于動蕩之中,則這個國家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二戰中,一位非猶太籍的牧師作為新教教徒,在猶太人受迫害時假裝沒有看見,在基督教徒受迫害時假裝沒有看見……一個個看似與他無關的群體被迫害,最終,他自己也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而這時已經沒有人能“看見”了,已經死了的人是不能幫他說話的。上帝也給了他無數次機會,如同教義中所寫的“為無辜之人伸出援助之手,為國家、為世界放飛銜著橄欖枝的白鴿”。他讓上帝失望了,他只能在天堂里懺悔了。
當今社會和平是主流,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愿望。為了這個大主題,青少年又能做些什么?答案同樣在風中飄蕩。
雖然身處校園,但絕不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在信息時代,還可以了解一些社會上的消息和國際上的消息。“五四運動”是年輕人為回家命運抗銀的榜樣。當多數人沉默時,有志青年應該有擔當。我們主要任務是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因為就算我們“看見”了,愿意為國家盡一份力,也不能赤手空拳。如果戰爭真的來臨,沒有知識和技術的儲備,我們想扭轉乾坤,還世界和平安定,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戰爭帶來無數傷害,局部戰爭卻從未停止,為什么?一是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全球人口不斷增加,生活需求日益增長,資源卻日漸減少。二是霸權主義在操縱一些發達國家。通往和平的是一條漫長而坎坷的路,只有科技水平高度發達,人們不用再為爭奪資源而沖突,霸權主義不再有市場,“戰爭”一詞才能從字典中消失。到那時,連最淵博的學者也不知道它的含義。
不見,不知,絕不能作為無所事事的借口,相反,即使眼盲也要做到心不盲,用心去聽到那在風中飄蕩的答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