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于是否具有“普世價值”這個話題,并不是現在才流行起來的熱門話題,它早已存在并受到廣泛關注,只不過在每個階段其所表現的方式不一樣亦或名稱沒有統一稱為“普世價值”罷了。針對于這個話題的探討,首先要從詞源學意義上給予疏證,再者要值得考慮的是我們所謂的“普世價值”何以可能存在,且存在的方式又是如何。
關鍵詞:普世價值;普適;普遍;特殊;儒家文化
作者簡介:王璐,西安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培華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
[中圖分類號]:B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2--01
“普世”譯為Universal value,希臘文表示為oikoumene,意義是“整個有人居住的世界”,起初“普世”二詞最早出現在中世紀的基督教會中,基督教會將自身成比作“普世教會”,這是源于基督教作為主要宗教其教義是無界限的“類”的概念,是超越社會人事單從人性信仰的角度出發,目的為達到耶穌基督他是包括每個人在內的全人類的救世主,追求各派教會是一家,全人類也是一家的終極目標,當然是否存在質疑宗教侵略戰略的觀點我們這里存而不論。現在的“普世”很大程度上作為人類對自身存在所體悟的價值的最基本的評判基準。而人的評價準則是基于自身的需求而定,那么會涉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生活范圍內的關注的最基本的社會道德,人的價值觀點等。
其次需要說明的是“普世”與“普適”意義可以等同,因為我們所談論的立場都是基于人的“類”范疇之上,世界是此范疇的一個聚集體,所謂的“普適”也講的是某個“價值”是否對于人類的普遍適用,或者可以作為人“類”評價的一個普遍性準則。所以在這個層面來說“普世價值”與“普適價值”可看作同義。但需要注意的是,“普適”與“普遍”的含義不完全相同。“普適”與“普遍”都是標明事物屬性,共性或范圍的概念, 但“普遍”既可以是一個群體或一個組織范圍 之內的“普遍”,也可以是全球、全人類范圍內意義上的 “普遍”,它的涉及面沒有嚴格界定,而“普適”卻是非常明確地指出談論的出發點是世界或全球范圍內的“普遍適用”的“普遍”,一來具有適用性,二來具有評判基準性,所以“普適價值”不能等同于“普遍價值”。
下來要說的是普世價值的“價值”,價值的含義有四點:第一,泛稱物品的價格;第二以各種等值標準或交換標準所表示的價值,如成本、重置成本、市價等;第三,凡有助于促進道德上的善,便是價值。如以真、善、美為追求的理想,且持此以為衡量的準繩,則視為價值;第四,具有正面作用。例如文學作品中的價值。這里的價值并非是經濟學中的價值,而主要涉及的是后兩種含義。此處也需要將“價值”與“價值觀”做以區分,價值它具有客觀性,是人與事物關系的范疇;而價值觀是基于主體思維之上,對客體做出的認知,理解,判斷的一種思維方式或者價值取向,需要良知與理性共同認同于價值之上的理念,含有主體的態度,于是主體的態度,自身條件,觀念都會影響價值觀,所以價值觀并非都是客觀的,故“普世價值”不同于“普世價值觀”。
這里需要進一步討論,“普世價值” 與 “普遍真理”的關系,價值與真理相輔相成,互相滲透作用,在人類對象性活動中,人類在一切實踐和認識活動中,只有服從真理才能成功,所以人類在社會生產中應該堅持真理,但是堅持真理并不是人類的終極目標,實踐的最終目標是要創造價值,實現價值,也包括實現真理本身的價值,創造價值的目的不是為了解釋世界而是為了改造世界,讓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類”主體——人能更好的生活,“普世價值”便是向上的普遍意義上使用的價值,但是客觀的說不能將其稱為“普世真理”。
人作為目前世界的主宰,可以秉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泛化感受,也可承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特殊的群體,但是這些問題都是基于特殊離不開普遍,是基于普遍之中的特殊,多數人與少數人的思想和利益得取,畢竟社會的發展是依據多數人而進步的,這里不是排斥特殊與少數人的思想,只是在討論“普世價值”所參選的標準是傾向前者的。
從古至今,一種合理的可行的普世價值體系的產生,不是某個人亦或某個民族的獨特發明,也并非西方思想中的先于經驗的存在。是全體人類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基于人類現實生存和發展需要自內需求的一種共同價值文化或者價值取向,它的存在不是神秘的也不是獨立的,是基于多民族共同參與的結果,即它本身就是包容性和獨立性共生的存在,可以汲取各民族文化中最精華最本質的思想,并且經過歷史長河的沖刷亦能根據當時境遇做出全新解釋的文化。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淵源流長,作為軸心時代的文明大國其思想文化依然綿延貫穿,換句話說是可以稱得上世界上文化形態延續中的奇葩,經歷了如此久遠的歷史發展的沖刷和沉淀,積累包容了深厚的文化價值,所以普世價值的建構需要中華文化的參與,甚至應該從中華文化去下手。在這里也就需要解釋為什么不以西方文化作為標尺,畢竟國家發展那么強大,但眾所周知西方國家它歷時性短,文化積淀遠不如中國,再次西方近代工業文明以來所形成的諸如自由、人權、平等、民主、科學、法制等這些呼聲最高的價值觀這恰恰就是儒家觀點之一。普世價值涉及的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己,整個自然本身這四種關系范疇,在儒家文化中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思想。
參考文獻:
[1]陳先達:論普世價值與價值共識,哲學研究,2009年4期。
[2]楊涯人:普世價值考辨,哲學研究,2001年2期。
[3]杜維明:軸心文明的對話-儒家人文精神的普世價值,文化縱橫,2014年8月
[4]馮正偉:道德經的普世價值及推廣,中國宗教,2009年10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