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錦
摘 要:人類的親水性是與生俱來的,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水”的渴望也愈加強烈,現代城市公共游園親水景觀得到蓬勃發展的同時不斷發生的溺水等安全事故也給人們也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困擾。本文具體分析了親水空間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從空間的安全性方面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方面,深入闡述了親水空間安全隱患的消除途徑,以期通過本文能進一步提高人們對親水空間安全性的重視。
關鍵詞:城市公共游園;親水性;安全性
人類對水的需求是與生俱來的。水孕育了生命,形成了生命體系,衍生了豐富的物資資源,同時也是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礎。水對于人來說,不僅僅是物理范疇上的,同時也是精神范疇上的。從古至今人類從用水、治水、理水到親水、觀水、戲水,從大禹治水到依山傍水再到游山玩水,人類對水的需求逐漸從物理層面上升至精神層面。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用地逐漸減少,城市化進程不斷地加快,人們生活和工作環境得以改善的同時工作壓力也在不斷攀升,人們需要尋找一個能夠釋放壓力的休憩場所,人與自然和諧的呼聲越來越高,期望與自然親近的情緒也在不斷高漲。“水”這個典型的自然物質,也就由其獨特的屬性在城市公共游園中越來越受到設計師的關注。有水,就有了生機;有水,就有了靈性;有水,就有了意境。因此,在城市公共游園中,“水”作為空間環境的重要物質資源,在造就一個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生理及心理需求的親水空間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城市公共游園中的親水空間因其便利的地理位置,不同于郊外的濱水景觀,它能更方便地為人提供服務,同時,也改善、維持了一個城市的形象,營造了一個人性化、自然化的公共環境。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以及多學科的不斷融合,現代城市公共游園在親水景觀的表現形式及設計理念上,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區別。現代的親水景觀不再單單考慮到河溪、池塘等問題。人們對水的開發和利用上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已經意識到照搬古典理水是行不通的,而應該緊跟時代的腳步,結合實際空間,遵照可持續發展原則,繼承、發揚并超越、變革。
在這樣的前提下,城市公共游園中的親水性設計近年來得到了蓬勃發展,但人們在身心放松,與自然親近的時候,往往忽略了人身的安全問題,再加之有些建設者對親水空間認識還不夠深入,照搬經驗,不尊重實際空間,一味追求形式感和視覺效果等,親水空間的安全隱患又成為了一個新的課題。
總體來說親水空間的安全性包括兩個方面,即親水空間自身的安全性問題和人在觀水、親水、戲水時的安全性問題。一親水空間自身的安全性問題,由于在城市公園中水體的不同特性,如水體的形態、水位的高低、水流的速度等不同,都會對駁岸的穩定、地形等帶來安全隱患;二人在觀水、親水、戲水時的安全性問題,人的親水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建設親水景觀使用的材料、踏步設計的高度、水質情況及人們自身的安全意識等都對親水景觀的安全性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親水空間安全隱患的分析
(一)自然水景自身潛在的安全隱患
1.1.1水文特征方面
自然水景中通常會存在一些如:水質差、流速較大、水流底部地形復雜和水位變化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引發安全事故,而且不易救援。所以,原則上在建設親水景觀時,應盡量避免在這些地方設置親水設施,同時盡量避免讓人們接近。
1.1.2水中動植物方面
在水體周圍適應蚊蟲及植物生長,所以,會有蚊蟲蛇蟻以及一些有毒的、有刺的動植物存在,人們在親水空間周邊活動的時候,有可能會出現被咬傷、刺傷等情況。所以,在該類空間建設的時候也需要盡量回避這些危險動植物較多的地方,防患于未然。
1.1.3娛樂活動方面
就水上的娛樂活動而言,首先注意的是選址,要選在安全地帶;其次,是防護措施,如備救生圈、救生衣等。另外,必要的警示牌設置也很重要,對人們進行提醒和警示。
1.1.4用電設置方面
在親水景觀設計中為了烘托氛圍,通常會配以燈光,如果相關設施不合格、用電中存在不規范、不合理的現象或者不能及時維護管理,就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在用電符合標準、用電規范的同時,還需要做定期的檢查,出現問題及時整改等。
(二)親水設施潛在的安全隱患
1.2.1位置選擇方面
親水設施位置的選擇要遵循“不在水位較深、流量較大或存在潛在危險的地段設置”的原則,因為只要有親水設施的地方,就很容易吸引人們前去玩耍,就存在安全隱患。
1.2.2地面處理方面
在親水設施的地面處理方面,要考慮到人的安全性及空間特性,要采用具有防滑性能和耐磨性能的材料,同時,注意要種植不易生苔藻類的植物,以免人們失足滑落水中。
1.2.3欄桿防護方面
在親水空間中存在危險的區域中一定要使用護欄或密集高大的植物進行隔離防護。人能夠到達的親水設施2米以內,水的深度超過0.5米的,需設置護欄進行防護。護欄設置的高度需要考慮人依靠的高度,通常不應低于1.1米。同時,還要考慮孩子玩耍的天性,護欄間的間隙不可過大,以免孩子將頭部穿過,因此,兩欄桿的間距之間一般不超過0.11米,且間隔的形式也不宜采用橫向,避免孩子會以其為梯向上攀登。
1.2.4救生設施方面
為防范安全事故的發生,在親水設施中周邊通常需要結合人們活動區域及活動性質來設置相應的防護設施,已達到及時自救及施救。
(三)人自身行為存在的安全隱患
每年在親水空間中都有溺水事件的發生,人的不安全環境行為通常是由客觀環境的影響、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及社會因素的作用而產生的。針對人自身行為存在的此類安全隱患,本文做了相關調查:
本次調查地點主要針對城市公園進行,形式上以發放問卷調查為主,實地考察、深度訪談和深入觀察為輔。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收回問卷120份,收回率100℅,有效率100℅。endprint
1.3.1調查問卷對象年齡構成(如表3.1)
圖表中顯示,前往親水空間各個年齡階段的都有,可以看出不論什么年齡階段的人群都比較喜歡這類空間。因此設計師在設計時就要考慮到各個年齡段安全層面的需求,如兒童、老人等。
1.3.2調查對象親水活動時間分析(如表3.2)
圖表中顯示,前往親水空間人流量最大的是在傍晚時分,也是活動頻率最高的時段。因此,照明設施的在人的安全行為環境中的重要性就毋庸置疑了。
1.3.3親水空間安全性關注調查(如表3.3)
調查顯示,相對來說人對親水空間安全性的關注還是很高的,從圖表中可以看出針對親水空間的安全性有79%的人是十分關注的,15%的人關注,但還有6%的人就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因此,在設計師為大家設計一個安全舒適親水環境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對人們安全性的教育,尤其是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性教育,而作為個人也應該提高安全意識,做到警鐘長鳴,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親水空間安全隱患的消除途徑
親水空間的安全問題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物的不安全狀態而引起的,因此要消除親水空間的安全隱患要從空間的安全性和人的行為安全去考慮。
(一)空間的安全性方面
就親水空間而言,是由設計師、施工方和公園管理人員負責,因此,在空間的安全性隱患消除上也需要從這三方面考慮:
2.1.1設計方面
①“安全”是設計師在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同時,要嚴格遵守設計規范,不斷積累經驗,將設計中的失誤降到最低。與此同時,科技在高速發展,新技術不斷產生,新材料不斷涌現,給設計帶來了新的發展和挑戰,這就需要設計師要不斷更新知識,以應對設計的千變萬化。
②掌握和了解設計元素的功能性質是設計師進行設計的前提,“參與性”的親水景觀設計和“不具有參與性”的親水景觀設計必須清清楚楚地向人展示,要簡潔易懂,讓人真正了解設計師的意圖,只有有效的消息、安全警示及相應的防護措施才能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如何能讓具有可參與性的親水景觀與人產生良性互動,這需要設計師在設計時能夠通過圖示、語言等直觀地向人做出提示,并考慮周全,設置相應的防護措施;而對于不具有參與性的親水景觀要也要能做好圖示、警示等,并對其做好相應的隔離和防患,以免讓人產生誤解,造成人員傷亡。
③設計的本質是為人服務,不論何類設計最終目的都是服務于人,因此,設計師在親水空間設計之初應認真分析、研究人在該空間活動時心理及生理上的需求,提升預測人未來行為活動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對人的行為起到引導的作用,從而有效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
2.1.2施工方面
施工階段,作為施工方不能隨意改變設計師的設計,偷工減料,更不能不遵循施工規范,那會埋下很多安全隱患。所以,在保證設計階段安全的前提下,施工方要嚴格遵照設計圖紙施工,規范施工,保證施工的工程質量,確保施工階段的安全。
2.1.3公園管理方面
公園的管理人員要對相關設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如噴泉、各類游樂設施等,根據相關要求對其進行開放或關閉。同時,對親水設施還要進行定期的安全檢查,如發現情況需及時上報有關部門進行整改和維修,以此消除安全隱患。
(二)人的不安全行為方面
2.2.1加強安全教育和監督工作
對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公園管理人員應加強監督,如有發現,要對該行為進行及時的說服教育,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的監督和保護要加強。同時,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來加強對人的安全教育,如開展安全游園的宣傳教育活動、設立警示牌等。
2.2.2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
作為個體的“人”在公園中享有游玩權利的同時也要嚴格遵守公園的相關規定,做到文明游園,并要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自己安全防范的能力,關注周圍環境的相關信息,對自身的安全負責。而作為監護人則要切實行使監護人的職責,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等。
參考資料:
[1](日)河川治理中心.蘇利英譯.胡洪營校.濱水地區親水設施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黃建華.城市公園親水空間安全性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2.
[3]吳琴香,唐麗,陳亮明.基于人的行為需求的現代城市公園建設初探[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0):9530—9531.
[4]彭文丹.城市濕地公園景觀安全性設計探討[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4.
[5]潘召南.生態水景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6]付飛.以生態為導向的河流景觀規劃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