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普通高中的政治課堂,如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師生的互動,誘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生想學、樂學,使教與學變成一個輕松愉快的過程,教學效果會更好。怎樣才能達到如此效果呢?本文認為,教師課堂的提問藝術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本文就普通高中政治教學中“提問藝術”這一方面談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 普通高中;政治;提問藝術
普通高中的政治課堂,歷來被認為是枯燥的課堂,主要因為政治教學內容具有理論性特點,與其他科目知識相較很抽象,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且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只能利用“滿堂灌”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而教師如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師生的互動,誘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生想學、樂學,使教與學變成一個輕松愉快的過程,教學效果會更好。那么,怎樣才能達到如此效果呢?本人認為,教師課堂的提問藝術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教師在課堂上要發揮主導的作用,只有“導”好了,學生才能學得主動,學得快樂,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以下本人就政治教學中提問藝術這一方面談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 課堂提問,教師角色需轉變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是我們常見的課堂教學方式。所以,傳統的觀點認為:提問是教師的事,學生只管回答,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這個觀念需要轉變了。
高中政治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提出自己對課堂教學知識的疑問,鼓勵學生從更廣的角度考慮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提問技巧。同時,需要引導學生從“敢于提出問題”到“學會提出問題”發展,在反復訓練的情況下,提高學生問題的提出效果。例如:我在上經濟生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框題時,同學們對這一話題是很感興趣的。因此,在上課前,我讓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走出校門、進行調查,搜集有關案例、行為等資料,嘗試對一些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比如:有一個同學提出:到底怎樣看待青少年中的攀比、求異現象?現在人們收入多了,生活好了,還有必要勤儉節約嗎?于是我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因為是同學自己提出的問題,大家都能各抒己見,討論熱烈,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我再作歸納總結,將知識結構框架展示出來,學生既能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又在教師引導下掌握本框題的知識要點。
二、 課堂導入,精心設問是成功的關鍵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課堂導入情況,引導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產生初步的認知,吸引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教學狀態中,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水平。第一,就內容而言,應與社會實事、實際生活等相互聯系,教師利用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教師需要精心設置導入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產生政治思維能力,將教師作為主導,學生作為主體,實現課堂教學導入工作。第二,高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結合生活實際、時事導入講課才能激發學生興趣。例如:我在上經濟生活《信用工具和外匯》這一課時,我首先做了一個小調查:同學們有過網上購物經歷的請舉手?部分學生有過此經歷的都舉手了。然后我又設問:知道網上購物如何把錢支付給賣家的嗎?我繼續設問:轉賬結算與現金結算相比有哪些優點?需要使用什么工具?從而引入正文——信用工具:信用卡的學習。在過渡到外匯這一內容時,我設問:如果我們要到國外和外國人做生意,或者我們到外國旅游,還能使用人民幣功能的信用卡嗎?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思考,順利過渡到外匯這一內容。總之,我們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設問,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提問要符合學生實際,保證提問的科學性
高中政治教師在實際備課期間,需要全面分析教材內容,了解提綱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等,科學設計課堂教學提問機制,凸顯重點與難點知識,在保證課堂教學提問科學性與合理性的情況下,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在講解《信用工具和外匯》一課的時候,需要講解“信用工具種類、優點”等相關知識,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相關知識。同時,教師可以圍繞相關內容,認真設計教學問題,提高問題提問的深度與梯度,不僅需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要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為突破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先提出什么是匯率?怎樣計算匯率?當學生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后,再舉例“近幾年來,美國把它本國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歸罪于中國人民幣的匯率問題,指責中國政府操縱匯率,不讓人民幣升值”,然后提出問題: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什么?會帶來哪些影響?對中美貿易而言又有哪些影響?這些問題先易后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問題一個一個地提出,又一個一個地解決,讓學生經歷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學生主動去分析和研究問題。
四、 課堂提問,需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恰當的評價
政治教師的職責就是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因此,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根據新課程標準,建立先進的評價機制,旨在發揮評價機制的激勵作用。在學生課堂回答問題之后,教師需要予以公平與客觀的評價。例如:教師在評價期間,可以利用“這個問題你回答得真好”“換個角度想一想,可能會得到更加準確的答案”等話語,予以學生正確的引導。總而言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通過恰當的評價,引導學生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
課堂提問的技巧有很多,可以說是千變萬化,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許多教師在這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及指導,本人只是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教學實踐得出的一些教學體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7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李春生.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課程、新理念[M].教育出版社,2005.
[4]賴宗雄.高中政治新課程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2010.
作者簡介:
馬瑞庭,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新賓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