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術與現代課堂的有機整合空前地促進了教學手段、方法、內容的重大變革,進一步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優化了課堂結構,推動了理想高效課堂的建設進程。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優化
一、 引言
電子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電工電子的基礎理論知識,更要掌握電子技術基本技能。然而,當下的中職課堂教學仍然擺脫不了對知識的識記,課上學習知識,課下鞏固知識的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這種模式必然急需改進。
二、 中職電子技術課堂教學現狀
1. 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手段認識不足,教學方式陳舊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素養是實現信息化教學順利開展的根本保障。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們對信息技術的作用認識不夠,忽視其在教學中的輔助地位,造成了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推廣不夠,或者形式單一。例如,有的老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僅僅體現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的層次上。殊不知,網絡課堂的開發以及移動端的使用等多種手段,早已發展成熟。此外,教師們對信息化技術教學具有偏見,認為其不能體現知識的系統性,且技術駁雜,增重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因此,信息化教學手段發揮不出其應有的作用。
2. 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疲于應付
中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等因素,導致了學生很難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其一,一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教學任務的完成,加快了知識講解節奏,無暇采用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而將自身過多的精力放在灌輸學生知識與課堂紀律的管理上,嚴重影響了教學時間,學生們沒有足夠的時間難以對所學知識理解與消化,導致畏難情緒的產生。其二,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低,難以掌握應習得知識。在目前的中職教學過程中,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幾乎沒有積極思考與參與的熱情,教師提問,通常學生們用“不知道”來回答,影響了教育效果,同時在相關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不高,組織紀律松散、沖突不斷,因此導致學生難以掌握與理解所學知識。
三、 信息化教學的作用
1. 從根本上促進教師的有效“教”
課堂是一個人際交往空間、情感交流空間,其次才是一個學習空間。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學習,更用自己的愛關懷學生的成長,用自己的智慧開啟學生的思維。信息化手段走進課堂,教師傳授知識不再是傳統的單向式了,教師也在面臨著知識的搜集和再組合的難題,教師儼然成為了一個信息資源的引導者、設計者和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 從源頭上促進學生的有效“學”
課堂的使命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造就適應時代需要的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只能培養呆板的書呆子。現代教育技術讓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成為可能,并為之提供了寬廣的平臺和充分的條件。例如,開發微課課程,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理解能力靈活地進行學習。微信、微博、等形式為師生的學習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條件。
四、 信息化技術在中職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實例
以簡單并聯型穩壓電源電路的制作與調試為例:
【設計思路】基于信息化手段項目式教學,將教學內容整合了三個任務,任務一認識整流電路、任務二認識濾波和穩壓電路、任務三組裝和調試穩壓電源電路。
1.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給學生下達任務書,并將本次教學任務的所有微課資源上傳至校務平臺“學習資源”,并準備好課堂教學PPT及仿真軟件。
(2) 學生準備:進入校務平臺“學習資源”,觀看教師上傳的微課視頻,完成任務書里的相關作業,并將問題反饋給教師。
2. 課堂實施
任務一:認識整流電路。
(1)觀看視頻:教師將課前學生反饋的問題進行歸類并演示和解答,然后,在幾個問題的引領下,播放任務一的微課視頻。
(2)啟發引導:電路輸出波形和輸入波形區別有哪些?為什么電路中多了幾只二極管之后,波形就發生了變化?為什么要將輸入波形進行轉變?轉變后波形如何利用?如何設計一個二極管整流電路?
(3)討論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課本,小組進行討論學習,并且完成二極管整流電路的設計任務,電路設計完成后,上傳至班級微信群。
(4)統一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各小組完成的作業,相互學習,發現問題。
(5)仿真演示:各小組根據將設計好的電路,通過Multisim軟件進行仿真,驗證設計好的電路功能,及時修正。
(6)教師點評:教師對每一個小組設計的電路進行點評,同時讓學生總結整流電路概念、作用和應用,以及整流二極管的選擇原則。
任務二:認識濾波和穩壓電路。
(1)啟發引導:任務一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整流電路的功能和電路工作過程進行梳理,建立正確的概念。然后播放任務二視頻,并以問題“電路輸出波形為什么不能直接作為直流電源使用?”啟發學生思考。
(2)討論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課本,小組進行討論學習,并且完成電容濾波穩壓電路的設計任務,電路設計完成后,上傳至班級微信群。
(3)統一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各小組完成的作業,相互學習,發現問題。
(4)仿真演示:各小組根據將設計好的電路,通過Multisim軟件進行仿真,驗證設計好的電路功能,及時修正。
(5)教師點評:教師對每一個小組設計的電路進行點評,同時讓學生總結濾波、穩壓電路概念、作用和應用,以及濾波電容和穩壓二極管的選擇原則。
任務三:組裝和調試穩壓電源電路。
(1)組裝電路:本次課的任務就是將前面的三塊電路進行整合,各小組在萬能板上進行簡單并聯型直流電源電路的制作。在組裝時,一個小組成員,負責用手機記錄焊接、關鍵元件的選擇和組裝、調試電路的片段,發送給教師,以便教師查閱和點評。同時,教師通過實驗室的攝像裝備,仔細觀察每一組的組裝,動態,及時指出問題。
(2)總結評價:教師將每一組設計好的電路,向每一位學生廣播,一看電路設計,二看電路的輸出結果,讓學生共同觀看電路,找出錯誤,發現原因,總結得失。最后,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本次課的學習任務以及注意事項。
(3)課后作業:每一位學生完成一個簡單并聯型穩壓電源電路的制作,并上傳給教師。
五、 結語
實踐證明,將信息化手段運用于中職課堂中,課堂節奏快慢適當,課堂氣氛活潑而不呆板,教師教得自如,學生學得自由。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故步自封,在信息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中不斷進取。
作者簡介:
劉靜靜,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