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現今教學越來越突出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性,教學設計越來越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對于廣大的學生而言,物理由于涉及很多實踐類型的知識,因此是一門較為復雜的學科,而受力分析無疑是高中物理知識較為復雜的知識點的開始,因此學好這一部分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重要性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現今的教學過程中高中物理課堂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在教學的過程中越來越提倡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這個教學形式之下,結合學生的需求,突破他們所遇到的重難點,對于保持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興趣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筆者在課下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普遍覺得從學習“受力”這一部分知識開始就感覺到吃力了,最終逐漸感覺適應不了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萬事開頭難”,如果教師從“受力分析”入手,讓學生學會物理知識學習的方法,就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所要學習知識點的特性,進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把握學習的主動權,能夠更好地學習到知識。
二、 為什么學“受力分析”
對于高中物理整個知識體系而言,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以及運動狀態,最終通過這些學習找到物體在不同情況下的關系式,掌握物理知識的模型,這對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受力分析”又是高中物理知識學習的開始,因此學習這一部分知識,并且掌握這一部分知識對于學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 怎么樣學“受力分析”
綜合來看“受力分析”這一部分知識與整個高中物理知識的體系都密切相關,其對于學生整體物理思維的構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學習“受力分析”不僅僅是學習這一部分知識,而是學習整體的學習方法,掌握整個物理知識的體系,因此學習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方法也是學習如何學習高中物理,因此其對于整體教學都具備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將具體展開闡述:
1. 鞏固基礎,培養興趣
在傳統的物理課堂上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取往往來自于教師的傳授,對于學生而言其很少通過自身的探索與實踐去獲取知識,而這種被動的學習知識的途徑往往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更為重要的是學生也不能很好的確定自身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是否掌握的扎實,而對于“受力分析”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也應該注意到這一點,為此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從興趣入手,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對于受力分析能夠有所了解,從而使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產生探究的欲望,這樣學生才會去深入思考物理知識的內涵以及其內的深層次聯系,進而讓學生能夠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逐步掌握物理學習的方法。
例如,針對受力分析的作用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主要可以開展不同的小組討論,這樣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這種對于知識的參與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了解,更為關鍵的是小組討論的形式能夠大幅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學之間的交流能讓學生敢問問題,激發興趣,為此在課堂中筆者主要設計了以下問題:(1)受力分析的過程是怎樣的;(2)身邊有無受力分析的例子;(3)受力分析有什么作用。這樣幾個簡單問題的設計能夠切實的讓學生獲得對于“受力分析”真實的感受,從學生之間的交流中讓學生能夠明白物理知識的學習并沒有那么枯燥,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信心以及興趣,這就為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日后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 以用激趣,提升能力
高中物理從總體上而言分為氣體、電磁學、力學等部分,但是從總體上而言整體教學主線始終貫穿了力與能量,因此學好“受力分析”,掌握其知識體系,領悟其學習方法對于學生后續的學習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對于這一部分的學習要將學與做結合起來,“受力分析”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更應該突出這一點,讓學生通過實踐的受力分析來懂得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將其進一步深化,最終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例如,針對氣體的受力分析,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通過教材的學習往往能夠明白所涵蓋的內容,但是當自身真正做題的時候卻往往缺乏整體的考慮,也不知道應該從什么地方入手,自身也不會分析,為此通過教學設計讓學生親身進行操作,這樣能夠對于這一部分的知識的學習更為系統化,而對于氣體的受力分析也是“受力分析”較為復雜的一點,學好這一部分,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也將踏上一個新的臺階。下面是具體教學規劃:
在上課之前筆者就準備了一根水銀柱,給學生設計了以下情景:如果課堂是一個垂直上升的密閉空間,將整個課堂當做一顆衛星,讓學生都身處于其中,然后在衛星起飛之前教室氣溫為0℃,而這個時候水銀柱的高度為76厘米,在上升到教室內氣溫為27.3℃,此時水銀柱的高度為41.8厘米,求此時教室的加速度。這樣以教室整體為一個情景,并在教室中能夠有水銀柱等場景,這樣學生就能設身處地的處于這一場景中,能夠大幅度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找到了受力對象:水銀柱。但是在這其中一部分學生不能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更不能將這一部分知識和力學聯系起來,缺乏對于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筆者就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一步步進行探索,這種逐步遞進的引導就能將知識的學習進一步系統化,讓學生學習起來更為系統,綜合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3. 整合評估,綜合評價
在完成教學過程以后對于學生表現需要相應的評價體系總結學生表現,筆者認為在主張以學生為主體的形式之下,教學評價也應該讓學生自身更多地去進行分享,讓學生彼此之間進行點評,再針對學生的表現的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讓學生逐步認識自身的不足,進而進行改正,從而逐步學會更為科學合理地進行“受力分析”,更為整體的學習高中物理的知識。
四、 總結
高中物理是一門探究的學科,教師要側重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受力分析”這一部分對于整體知識的學習都具備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這一部分教學,從學生的需求以及教學的特點入手設計教學的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余敏.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新課程中的應用途徑研究[J].新課程(下),2016,(01).
[2]朱月海.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5,(A3).
作者簡介:
吳宇華,湖北省神農架林區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