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改革工作的力度也在持續增強,改革工作的效果日益突顯。會計制度與市場經濟發展變化情況相符,并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會計管理能力與發展需求都能夠有效的提升,從而使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促進內部管理工作創新。本文就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財務報表體系分析作簡要闡述。
【關鍵詞】新事業單位 會計準則 財務報表體系分析
事業單位財務報表體現了事業單位的整體資產結構,負債結構,收支情況等,財務報表完整性與真實性能夠幫助單位管理人員更好的了解單位資產情況,從而對單位整個情況進行全面把握。
一、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內容調整與帶來的影響
新的會計準則內容調整主要針對的是會計科目,相比于企業,事業單位在會計科目設置方面會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內容通常將其分為以下幾個類別,凈資產類,負債類,支出或者是消費類,收入類。而在原有的資產類科目中,現金科目變成了庫存現金。原有的對外投資科目進一步細化,分別是短期投資與長期投資。而將原有的材料科目,成本費用科目,產成品科目進行了合并,統一設置存貨科目。現行準則增加的科目則包括了在建工程,累計折舊,累計推銷,待處置財產損益等科目。負債類科目進行細分的有借入款項,此科目將其細分為長期借款與短期借款兩個科目。更改的科目有應繳預算款,將此科目更改為應繳國庫款,更改后與國庫集中收入制度保持了一致。將原有應付工資,應付補貼,應付津貼等應付的個人收入合并到應付職工薪酬科目,由此使核算工作得以簡化。增加的科目有長期應收款。凈資產類科目改變的有,非流動基金代替了原有的事業基金——投資基金,并且在此科目下設置了明細科目,其內容分別是,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增加的科目包括了財政補助結轉結余,非財政補助結轉,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科目。基本上沒有對收入類科目進行調整。調整工作后,事業單位財務審核工作更加的方便,有利于提升財務工作的效率。
對資金核算的要求進行了細化,補助支出方面,新準則要求每一項支出需要事前進行設計,并且需要確保其合理性,從而使資金支付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得以提升。為了細化事業單位資金管理,在科目設置方面新的準則增加的科目包括了財政與非財政結余補助等科目。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精細化的管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事業單位資金濫用的情況得以避免,同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水平也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
對固定資產核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固定資產無論是對事業單位或者是企業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資產,只是由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差異,管理工作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內部管理方面對于固定資產管理通常都十分的嚴格。新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作出的調整包括,對固定資產的明細科目進行調整,比如將一般設備科目調整為通用設備。其它固定資產科目則進行了細化,將其細分為用具,家用,動植物與裝具等。固定資產價值核算的標準被提升,比如專用設備最低價值標準由原有的800元提升到1500元。固定資產初始與后續計量工作有了明確的規定,初始計量環節,原有的會計準則沒有針對無償獲得的固定資產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導致了事業單位在處理的過程中入賬具有隨意性或者是沒有入賬。而有更新后的準則中對于此方面內容提出的要求是,對于無償獲得的固定資產也應該入賬,初始入賬價值確定方面可以憑借相關原始依據和公允價值來確定。固定資產在后續計量方面,新的會計準則提出的要求內容包括了,計提折舊需要依據新準則的相關內容,并且新增加了累計折舊等科目在財務報表中,以此來反映。相關內容調整后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在管理工作方面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使得管理單位能夠對固定資產予以足夠的重視,最大程度降低固定資產荒廢或者是核算不清的問題出現。
財務報表的內容與體系能夠得到充實,新的會計準則對財務報表的內容與結構進行了調整。財務報表反映了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態,通過財務報表能夠為相關利益人員提供具有價值的信息。原有的財務報表包含的內容有收入支出與資產負債表,而新的準則中財務報表除原有的內容外,新增的內容包括了財務報表附注與財政補助收入支出。通過一系列的調整工作可以看出,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借鑒了企業財務報表的某些內容,使自身工作開展更加的方便,同時使報表更加的科學與合理化。經過調整后財務報表的內容及體系更加的完善,內容更加豐富充實,關注者可以從報表中獲得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對于需要財務信息的人而言十分有利,同時也使得財務管理工作預算與核算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將權責發生制引入了報表,在原有的事業單位財務報表中,會計單位核算工作的基礎是收付實現制。而新的準則對內容調整后,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可以應用權責發生制。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某些行政事業單位工作并不適用收付實現制時就可以應用權責發生制。原有的準則對于財務核算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有嚴重的影響,而經過調整后,權責發生制能夠增強財務核算工作的可靠性與靈活性。
二、新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在執行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會計準則修訂體現了財務工作改革成果,能夠解決以往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同時也順應了社會發展趨勢,能夠有效滿足新的時代背景下,事業單位管理工作開展的需要。良好健全的制度是工作有效開展的前提,但是工作要想獲得成果,還需要在過程中落實制度內容,嚴格執行。新的準則與原有準則在內容方面存在區別,在工作思路方面也會存有差異,工作人員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熟悉并掌握相關內容,從而在工作中能夠有效的應用。
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提升工作人員的技能業務素質,新舊制度轉換中間的銜接過程十分重要,財務人員工作能力素養關系到工作結果。新的會計準則對多方面內容進行了調整,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財務人員需要準確理解。事業單位應該組織財務管理人員學習相關內容,學習方式可以靈活多樣,以提升財務人員工作技能與素質為目標。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在管理工作方面要完善培訓制度,以此不斷提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技能素質,從而使工作的質量與效果能夠得到提升。endprint
事業單位要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事業單位主要的資產就是固定資產,同時也是核算工作中重要的內容。新的準則對固定資產內容作了相應的調整,而在財務工作方面變化最大的就是需要對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不只是體現在賬面上,更重要的是單位需要強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對固定資產的凈殘值與使用年限進行合理的預估。管理過程中需要對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的維護,從而使此項工作開展推動事業單位發展,提升單位管理工作水平。
基本建設工作投資處理,基本建設工作投資作為事業單位的特色,財政撥款是其主要資金來源。原有的會計準則中,基本建設工作開展需要的資金沒有納入到核算工作范圍內,上級部門在對這一部分資金管理時有諸多不變。新的準則要求對這一部分資金進行單獨管理,因此事業單位要依據新準則對工作進行相應的調整,使財務管理工作更加的細致與全面。使工作人員盡快適應工作方式,改變以往工作模式,依據準則相關要求披露相關信息。
三、事業單位財務報表體系完善
財務報表體系完善的目的在于更好的適應新的準則,使工作能夠更加高效的保持與開展。財務報表體系完善工作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是完善資產負債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可以借鑒相關工作制度,使資產與負債的關系更加的明確,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能夠明確了解財務狀況,為事業單位后期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其次是完善與資金相關的報表,核算方法的改變與完善能夠對事業單位資產價值正確反映,同時也能夠確保新的會計準則能夠有效的實施。核算工作的有效實施能夠推動事業單位改革,科學合理的核算標準建立也能夠使事業單位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再者是向著企業會計管理制度過渡,或者可以理解為借鑒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相關經驗。要重點關注財務報表,通過相關措施的應用提升管控與收入能力,明確各項支出的界限,依據法律法規合理支出,對成本進行合理的控制。另一方面則需要提升監管工作的力度,管理人員要對財務工作人員水平與能力進行評估,從而及時通過培訓工作開展提升工作人員技能,使其能夠滿足工作開展的需要。
四、結束語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改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能夠使事業單位工作效率提升。新的準則對原有準則進行了調整,使財務管理工作更加的完善。對于事業單位而言,要認真對待,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學習。提升為人民服務工作積極性,從而確保事業單位能夠長遠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蘇菲.新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財務報表體系的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11).
[2]姜愛華.對新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財務報表體系的相關分析[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6(23).
[3]王春蕊.新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財務報表體系的分析[J].商.2015(48).
作者簡介:李秀芬(1969-),吉林梨樹人,女,漢族,學歷:大學本科,職稱: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報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