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是構成市場經濟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大眾創業的背景下,中小企業的發展創新能力更加活躍。但是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一直是其短板,長期以來財務風險未能得到應有重視,進而導致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發展中風險因素有所增加。本文將針對當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相關理論實踐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質量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財務管理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數量爆棚式增長,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戰斗力。但是從當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來看,風險意識普遍缺失,尤其對于財務風險缺乏敏銳的洞察力和有效的干預能力,進而造成企業經營發展舉步維艱,難以突破管理困境。重視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有利于企業未雨綢繆,提前采取干預措施,將風險影響力控制到最低點,避免企業出現經濟損失,促進企業健康穩步發展。
一、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風險管理意識淡薄
由于中小企業管理體制不夠完善,再加上管理者風險意識不足,認為現金越充裕越好,因此造成大量現金被閑置,難以應用到生產經營中。還有一些中小企業發展速度很快,但是以過度負債現象嚴重,從而為財務方向埋下隱患。在中小企業迅速發展中,隨著成長速度的加快,對資金的需求也會不斷增加,不少企業會選擇負債,如果經營不善則有可能進一步加劇企業債務負擔,進而導致財務管理壓力增加,支付能力和資金周轉能力過弱,最終引發企業經濟危機甚至倒閉。
規范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第一要務在于管理者具備一定的風險意識,但是從當前中小企業管理人才結構來看,不少管理者缺少風險管理意識,還有一些中小企業以家族式管理為主,因此“家長制”管理特點較為明顯,這些企業很少將財務風險作為常規管理內容,往往是在風險發生之后再采取相應的應對和補救措施。對于財務崗位人員日常工作監督管理不足,一些違規操作行為不能及時被發現和糾正,這些都成為財務風險發生的導火索。
2.財務控制薄弱,資產管理混亂
中小企業多數屬于私營范疇,投資者和經營管理者往往相一致,這就為企業財務管理造成不少隱患,主要有以下表現:第一,資金管理缺乏規范性,周轉效率較低。在生產生產和銷售成本中多以現金交易為主,一些業務員在現金支取中隨意性較大,而收入現金則不能及時入賬,一些日常支出也不能體現在企業賬目中。第二,應收賬款控制不利。一些中小企業為了爭取更多客戶,會采取賒銷方式提高自身競爭力,不少商品屬于墊資發貨,從而使應收賬款累積過多,如果不能及時回收,則有可能造成呆賬、壞賬甚至死賬,使企業蒙受巨大損失。
3.財務風險人員專業素質較低
在一些中小企業內,財務管理者普遍學歷較低,專業素養不足,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理念落后,或者過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視了企業財務的長期發展。風險管理側重于成本控制,試圖通過減少成本投入增加企業效益。還有一些企業以家族式管理為主,在財務管理崗位上多為家族成員,從而造成財務管理風險管理崗位缺乏必要的內部制衡和監督監管能力,為財務風險的爆發留下可乘之機。
由于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對風險管理的必要認識,造成日常管理中財務活動規范性不足,尤其是風險意識缺失,直接造成財務管理隨意性增加,可控性被削弱。還有一些財務工作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形成機制了解不足,認為只有資金會導致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這一認識顯然是片面的。由于財務工作者本身認識和專業素養的不足,導致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概率同步增加。
4.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管理制度有著決定性作用,對于企業發展和良好財務運行機制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但是從當前中小企業管理實際來看,不少企業尚未建立起制度化的財務管理模式,尤其是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缺乏專人專責意識,一旦發生財務問題很容易導致責任推諉,難以真正發揮財務風險的預警和有效干預作用。由于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造成不少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控制不利。
二、強化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對策
1.加強財務風險識別,構建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機制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首先需要對風險進行提前預期和識別,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秉承謹慎性原則,如果條件允許則建立風險基金,針對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進行提前方法,儲備有效的風險準備金,一旦風險發生則能夠盡快啟動防范預案,減少企業可能遭受的損失。譬如在企業內部建立壞賬計提,針對業務環節儲備相應的風險準備金,以此控制財務風險造成的損失。同時,還需要針對企業資金周轉、應用等建立起相應的監督監管機制,企業相關部門和管理人員需要定期對內部資產結構、負債比例等進行考核分析。關注內部資金的流動性,尤其是資金投放模式和使用效率,提高企業的資產編寫能力,保持良好的資金流動價值,對于企業償債能力的提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企業還需要進一步盤活資產存量,合理處置閑置資產,回收資金可以用于企業負債償還。
2.加強信用建設,提高信用能力
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一直是企業發展中弱項,通過信用擔保體系的構建,有利于提高企業信用度,從而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資金難以,尤其是在投融資方面的困難。信用擔保涉及風險因素較多,屬于高風險行業,因此企業需要構建完善、規范、嚴謹的財務風險防范機制,譬如提高市場準入標準、規范擔保主體資質、設定注冊資金標準等。
企業信用建設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是否具備良好的信譽關系到企業生產發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融資過程中影響尤為直接。信用體系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企業在日常經營發展中要誠實守信,提高自身參與公平競爭的能力,能夠對市場運行規律有所認識,做到手法經營,行使自身的納稅責任和義務,主動接受金融、工商、稅務等部門的有序監管。第二,進一步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會計工作中建立起完善的預算、核算體系,加強財務監督力度,將財務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階段。第三,對于企業投資要做到全面、認真、客觀分析,能夠對企業前景有科學預期,并通過財務風險管理深挖企業潛力,通過投資回報對企業財務管理能效進行評價,科學分配投資收益,加速企業資金流動效益。第四,完善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從企業原材料購進、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方面嚴格管理,并建立起各個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密切聯系,以此提升企業信用度,提高財務風險管理能效。endprint
3.優化人才結構,提升人才儲備
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能效,需要對財務管理崗位人員進行規范培訓,以提高現有崗位工作人員的風險管理能力。企業要加大財務管理隊伍建設,培養相關人員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能夠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措施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干預。同時企業還需要進一步加大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的引進,豐富企業人才儲備。在日常管理中突出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改變以往財務管理孤立與各部門工作的陳舊格局,將風險意識貫穿到企業生產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增強全員財務風險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覆蓋企業全員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促進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趨完善。
4.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財務風險管理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約束,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制度建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尤其是在財務管理中制度不清、指向不明,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基于此,企業需要在采取管理制度上進一步完善,建立起科學有序的財務管理制度,以規范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控制財務風險的發生。
三、結語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步伐的加快,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范圍不斷擴大,這就為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提出新的挑戰。尤其是在市場轉型、企業轉制的大環境下,提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強化企業信息建設、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能夠進一步優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能效,促使企業財務管理走向規范化、高效化、制度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財務管理契機,在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財務風險管理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劉永麟.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9).
[2]秦占榮.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問題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4).
[3]祁新.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與對策[J].會計師,2015(02).
[4]許亞湖,顏廷茹.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研究[J].會計師,2014(23).
[5]霍紅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J].民營科技,2014(11).
作者簡介:李怡冰(1988.08- ),女,漢族,籍貫:河北省保定市,當前職務:學生,中級職稱,學歷:碩士,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學,研究方向:工商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