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 要:民俗文化在當代文學作品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文學作品為民俗文化的體現和描述能夠升華整部作品的文化價值和思想內涵。有利于加深讀者對于民俗文化的理解程度,也是繼承和發揚優秀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本文將以大眾傳媒作為視角,具體分析民族文化在當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關鍵詞:大眾傳媒;當代的文學作品;民俗文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2-0-01
我國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積累了豐富而優秀的民俗文化,而這些民俗文化是伴隨當代文學作品創新和發展的主要因素,在大眾傳媒喜聞樂見的發展背景下,文學作品和民族文化獲得了更加豐富的傳播途徑,民俗文化體現在文學作品中更容易被廣大讀者接受和傳播,同時,民俗文化中蘊含的深刻底蘊以及文化內涵能夠全面提高文學作品的創作水平和寫作層次。
一、民俗文化在當代文學作品中的重要性分析
民俗文化在當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主要從禮節民俗、鄉土民俗以及生活民俗等方面來展示,為了更加突出民俗文化在當代文學創作中的重要性,本文將以莫言的作品作為分析對象,集中體現民俗文化在當代文學創作中的作用。莫言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其文學創作中蘊含了豐富大量的傳統民俗文化,這也是莫言文學創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莫言在創作《生死疲勞》、《豐乳肥臀》等文學作品時,都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將民族文化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些作品不僅蘊含了他偉大而獨特的精神向往,也是對優秀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整體觀覽中國當代的全部文學作品,民俗文化在文學創作中就好比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給予了文學創作更多的元素和活力,但是不同時期的文學創作對民俗文化表達各有不同。文學作品創作中對民俗文化的描述,可以看作是一種民族精神、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的傳播和表達,在大眾傳媒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當代社會中,人們接受文化作品的途徑顯著增加,從而增加了廣大讀者接受和了解民俗文化的機會。因此,在當代文學創作中應該加強對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
二、民族文化在當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1.文學作品中體現出的鄉土民俗文化
莫言創作的《紅高粱》被評為廣大讀者最受歡迎的作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紅高粱》創作中不僅塑造了生動逼真的人物形象,還夾雜了對大量民俗文化的表達。其中尤其突出對濃郁的鄉土鄉情的表現和描述,如對姑娘坐花轎出嫁過程的描寫,“花轎”在中國傳統的民俗中專用于結婚出嫁,《紅高粱》作品中對于“花轎”等帶有傳統民族文化色彩的事物的描述,將中國傳統的鄉土鄉情文化充分的展現在廣大讀者面前,同時,對于釀酒飲酒等環節的描述,也體現了傳統的民俗文化,作品中血氣方剛的少年對新時代新思潮充滿了好奇和向往,借助酒來表達自身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作者正是借助酒這一傳奇色彩,讀者與文中血氣方剛的少年產生共鳴,《紅高粱》中對酒、花嫁等鄉土民俗文化的描述,使廣大讀者能夠從中深刻體驗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以此來增加作品的民俗色彩和文學水平。《紅高粱》中對于民俗鄉土鄉情文化的描述和表達,使得外國學者對我國豐富的民俗文化嘆為觀止,這也是我國文學作品在國外廣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2.文學作品中體現出的禮儀民俗文化
文學作品在傳遞某種價值觀念時,需要借助相關的禮儀性來表達這種價值觀念。陳忠實先生創作的《白鹿原》就是一部富含豐富民俗文化的作品,《白鹿原》通過對長子白孝文和長女白林的誕生禮的描述充分定位和描述了傳統的禮儀民俗,并將其再一次活靈活現的呈現在當代讀者面前,陳忠實作者借助《白鹿原》作品集中展現了“有禮志士”的寬廣情懷以及民族氣節?!岸Y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內涵和公共規則,同時也是我國治國安邦的關鍵所在,《白鹿原》的整部作品中以禮貫穿全文,充分詮釋了以民俗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陳忠實對中國禮儀民俗文化的充分描述和靈活呈現,使得《白鹿原》被海外作者高度評價為最具中國味道的文學作品。
3.文學作品中對精神民俗文化的體現
莫言的作品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對中國傳統民族精神的刻畫和描述,而這種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性情和心態。也正是因為這樣,莫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刻畫都具有極強的視覺感官效果,對人物精神刻畫的后面又蘊含著豐富的文學內涵,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夠了解到中華傳統民族精神的偉大,又能從中獲取一種無形的推動力量,這就是莫言作品中通過民俗文化來傳播和表達的一種民族精神。莫言創作的《紅高粱》正是一部勵志性很強的作品,同時展現了中華民族精神中的忠、勇、義等優秀內容。作品通過對余占鰲成長經歷的描述和展現,讓廣大讀者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忠、勇、義的民族精神。從中我們感受到余占鰲的成長經歷在不斷變化,但是作為中國人的身份卻始終如一,作品通過描述余占鰲面對外辱不屈不撓的精神,以“丟什么也不能丟民族氣節的傲骨”充分地展示了中國人質樸而又偉大的民族精神。
總結:
在大眾傳媒普遍推廣的現代發展環境中,文學作品的創新形式和傳播途徑在不斷豐富的同時,也更容易被廣大讀者接觸和接受,而文學創作要達到吸引讀者,滿足更多消費者需求的目的,就必須做到喜聞樂見和通俗易懂的要求,因此,在當代文學創作應該重點突出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以民俗文化中蘊含的文化底蘊來提高文學創作的水平,以此彰顯中華文學創作的魅力和非凡。
參考文獻:
[1]陳長春.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民俗文化體現[J].北方文學(下旬),2017,04:72.
[2]袁俊華.試論我國現當代文學中的民俗學藝術[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2:14-15.
[3]周水濤,江勝清.論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民俗學意識[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205:80-88.
[4]張瑾.試論我國現當代文學中的民俗學藝術[J].赤子(上中旬),2017,06:88-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