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秦雪
【摘要】近年來,隨著各項監管政策的落地,P2P網絡信貸行業正逐步從野蠻生長向合規發展階段跨越。本文主要介紹了P2P的概念、業務流程以及發展現狀,結合SWOT模型分析方法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四方面對P2P網絡借貸行業進行全面分析,并針對其劣勢與威脅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 SWOT模型分析 合規 監管
一、P2P的概念
P2P(peer to peer)是一種點對點、端對端的新型網絡借貸模式。借款人與出借人借助網絡信貸公司這一平臺,自由競價,撮合成交,實現自助式的借貸交易。P2P網貸平臺會對借款人進行必要的考察,并收取一定的管理費、中介費。
具體流程一般為:借款人通過P2P網貸平臺發布借款金額、期限、利息等借款信息;出借人依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決定是否借貸以及借貸的額度與利率;借貸雙發達成協議,簽訂電子借貸合同。
二、P2P網絡借貸行業發展現狀
從表1給出的2016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二季度P2P網貸行業發展的相關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累計平臺數量從5406增長到5909,漲幅為9.30%,P2P網貸行業規模日益擴大。成交量由2016年第一季度的3798.06億元增長為2017年第二季度的7192.54億元,增長了89.39%。2017年6月底人均投資金額高達57483.79元,可見P2P網貸行業獲得了眾多投資人的青睞。
繁榮發展的背后,正常運營平臺持續減少,問題平臺頻繁出現。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累計成立的網貸平臺總共5909家,其中問題平臺占到了64.22%。由于惡意詐騙、經營不善導致的跑路問題也屢屢出現,野蠻式增長的同時風險也逐漸暴露。隨著互聯網金融整治方案的落實,累計問題平臺的增速放緩,P2P網貸行情開始回暖。
三、P2P網絡信貸行業SWOT模型分析
(一)優勢分析
P2P網貸相對其他理財方式具有一定優勢,具體表現為:首先,與傳統理財相比,P2P網貸起投金額低、申請條件寬松,其提供的小額貸款更傾向與中小微企業。拍拍貸將信用提現,無抵押無擔保,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智能匹配借款人信用額度。門檻明顯低于傳統銀行借貸。其次,在市場利率上漲的大環境下,網貸平臺在利率方面的優勢依然存在。目前,很多傳統理財產品收益率突破5%,但仍未趕超P2P收益率。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6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30%,迎來上升新拐點。再次,P2P具有流動性優勢。其理財產品大多按月付息、到期還本,且有多種期限可供選擇,降低理財風險的同時也滿足了短期理財的需求。最后,隨著網貸監管細則及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意見稿的出臺,P2P透明理財概念持續升溫。透明度作為網貸的核心競爭力,受到業內人士廣泛關注。祺天優貸除了公示出借人信息外,也公示了能證明借款項目真實合法的系列資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資者做出合理決策的可能性。由此可見,相比傳統理財的信息封閉,P2P網貸更具吸引力。
(二)劣勢分析
1.征信體系不健全。我國征信體系建設滯后,P2P網貸平臺接入央行征信系統任重道遠。征信系統缺乏信息共享機制,其封閉性使得P2P平臺很難查詢和驗證個人信用信息。新華社瞭望智庫聯合前海征信發布的《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發展報告2017》顯示,截止到2016年9月,人民銀行個人征信系統總共有2927家接入機構,其中收錄自然人數為8.99億,半數以上的自然人沒有信貸業務記錄。企業征信系統也有將近75%的企業沒有信貸記錄。
2.風險控制能力差。P2P網貸平臺常見的風險有:信用風險、業務操作風險、信息不對稱風險、道德風險等。我國P2P風險管理手段不足,大多平臺選擇線下征信,依靠“計算機+人工”審核。且各平臺自身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平臺貸前審核與貸后跟蹤不到位。相比之下,英美等國風險防控能力更勝一籌。他們重視信用評級,通過采集、購買等方式借力第三方數據,構建了線上智能風控系統。P2P網絡借貸在風險控制上的漏洞,給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三)機會分析
1.監管政策落地,合規方向趨于明朗。自2015年以來,一系列監管政策相繼出臺,P2P網貸行業在合法合規經營方面取得階段系進展。2015年7月人民銀行等十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8月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2017年2月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這些政策的制定使處于整改期的P2P網貸行業大浪淘沙始見金。
2.互聯網+普惠金融再掀浪潮,P2P前景光明。我國大力推廣“互聯網+”計劃,于2016年1月15日發布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發展普惠金融提升到了戰略高度。P2P網貸即是普惠金融反映在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下,P2P網貸模式必會更趨成熟。
3.民眾理財意識覺醒,P2P成為投資熱門。國內通貨膨脹嚴重,貨幣貶值,加之國民素質與收入水平日漸提高,使得老百姓保值增值意愿增強,引發了全民理財的熱潮。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用多渠道多元化的理財方式,P2P作為高收益理財產品廣受青睞。
(四)威脅分析
1.互聯網安全問題。P2P網貸交易的運行依賴于互聯網,網絡安全風險成為P2P網貸的致命威脅。DDOS攻擊、CC流量攻擊和系統漏洞攻擊是黑客攻擊P2P平臺最常見的三種攻式,造成互聯網金融平臺系統癱瘓、信息泄露、數據被惡意篡改,用戶資金安全問題岌岌可危,嚴重制約互聯網金融良性發展。
2.信任危機大爆發。我國P2P行業門檻較低,行業內部“泥沙俱下”,投機倒把分子瘋狂涌入。e租寶、中晉、快鹿、大大集團相繼被查,提現困難及跑路事件頻發,投資者損失慘重,P2P行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2017年年初珠寶e貸涉嫌平臺自融,造成返款逾期,涉及金額高達5000萬元。信任危機不解決,P2P行業很難躲過陰霾。endprint
四、發展建議
(一)優化我國P2P征信模式
首先,要以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成立的信用信息共享系統為主導,將分散于各個平臺的信用信息收集起來。其次接入國家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利用大數據技術提供多維度的借款人信息。最后,與第三方征信機構合作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信用評級機制。網貸信息機構與數據庫運行機構、第三方征信機構協同作用,保證了數據共享、信息透明。
(二)完善風險防控體系
各個網貸平臺應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發展的審批系統,采用線上征信+線下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法,對借款人進行合規的風險分析與信用分析,構建貸前貸中貸后全方位的管理體系。與此同時,平臺應注重自律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投資者對資金流向有清楚的把握。
(三)營造安全網貸環境
2017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展開了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會議強調要“維護金融安全、強化安全能力建設”。為此我們應做出如下努力:第一,大力推廣“互聯網+保險”模式,截至2017年3月底,我國累計P2P網貸平臺有5888家,但其中與保險公司合作僅55家。各網貸平臺可與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合力維護投資者合法利益。第二,嚴格落實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確保互聯網規范化運行。第三,P2P網貸平臺應熟練掌握云計算技術與規律,選用權威、專業的軟件系統,必要時可實行安全理賠計劃。
(四)落實監管細則、加大整治力度
2016年8月銀監會出臺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2017年地方網貸監管細則落地的步伐明顯加快。為保證合規整頓的有序推進,各省應建立網貸風險專項整治聯合工作小組,細化規章制度,加大違規處罰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監管機構可采用“穿透式”的監管方法,透過現象揭露本質,從而消除非法套利空間。
五、結論
2017年是網貸在中國落地的第十個年頭。我國P2P網貸在經歷了野蠻生長、專項整治之后,正逐步步入了合規、健康發展的新階段。通過對我國P2P網絡信貸行業SWOT分析,可以看出機遇與挑戰同在。P2P網貸應揚長避短,不斷規范行業征信模式、風險防控機制,將監管制度落實到實處。“物競天擇,適者生存”,P2P行業定能在風雨過后迎來新的曙光。
參考文獻
[1]官大彪.我國P2P網絡借貸發展存在的風險及其監管對策[J].臺灣農業探討.2012年,05期:056-058.
[2]陳偉.P2P網絡貸款模式分析報告[R].中國電子銀行網.2013,05.
[3]沈霞.P2P網絡貸款的法律監管探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
[4]王光宇.互聯網金融挑戰傳統銀行業[J].銀行家.2014(1).
[5]李博,董亮.互聯網金融的模式與發展[M].中國金融.2013,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