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顥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建筑也隨之增多,雖然對促進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型作用,但也對我國環境空氣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雖然開征環境保護稅有利于增加我國國民環保意識,但就現階段的基本國情來講,開征環保稅政策還需要進一步落實。本文就開征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和探討,并對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的相關思考加以說明。
【關鍵詞】開征原則 環境保護稅 節能減排
目前我國環境污染較為嚴重,政府部門面臨這種情況也做出了相應的政策調整,并相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等環保方針。環境的好壞與人類生活以及經濟發展密切相連,而環境保護稅的提倡則大大改善了環境污染以及自然資源浪費的現象,不僅最大化的改善了環境的質量,同時節約自然資源并保護生態平衡,這對確保我國開征環境保護水的順利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一、開征環境保護稅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征稅的規范性
環境的治理以及環保措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自2005年開始,我國在環境污染能夠得到較好治理這一方面就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且每年環保資金都呈上升趨勢,直至2013年其投資總額超出2005年的4倍,可想而知其污染程度有多嚴重。而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初期階段,在各種生產領域的影響下,只會造成更嚴重的污染現象。數據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工業企業每年在大氣中排放約658萬噸的二氧化碳,不僅給人類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危害。因此,開征環境保護稅能夠明確規定破壞環境的法律法規,形成一定的約束性。
(二)有利于加強國民環保意識
由于我國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因此,加強國民環保意識刻不容緩。而通過開征環境保護稅能夠進一步提高國民的環保意識,并對減少環境污染以及改善生態平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征環境保護稅能夠實現“誰造成污染誰就納稅”這一原則,并直接對各企業單位形成約束,使其不再一味的破壞自然環境,既節約能源,又促進環保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環境保護稅實施理論
開征環境保護稅的理論根據應從“福利經濟學之父”庇古的外部性理論說起,其理論的大體意思為:在經濟運行過程中,自然環境所提供的服務不能經過市場進行交易,因此,市場機制也就無法對經濟所運行的載體進行生產和消費任何附屬產品,從而就無法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但這種外部性經濟活動的產生并不能充分反映出社會成本和未來成本,雖然理論上的庇古稅說法可以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在實踐過程中,征收環境保護稅卻屬于間接性的控制方法,并不能發揮實質性作用,其征收稅就是紙上談兵。
三、我國現行環境保護稅存在的問題
(一)稅收政策力度不夠
現階段,我國已有的稅收制度并不能滿足實際稅收需求,由于稅收所包含的范圍非常廣,所以使得環境保護稅與現行的稅收制度很難有機結合,這也是導致稅收制度難以落實的重要因素。此外,開征環境保護稅是一項繁重的任務,在測量環境污染程度時,需要相關部門的高度配合方可進行,但在實際檢測中,很多部門都不能達成較好的協作關系,因此,使得開征環境保護稅的工作無法順利實施。
(二)稅收缺乏針對性
在環境保護稅稅制設計中要想確定環保稅稅率是非常難的,只有先考慮到各方面的負面因素,才能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措施,但如果不能充分掌握當下的國情發展狀況,就會導致環境保護稅稅制設計與現有稅制結構相脫節的局面,不僅很難保證環保項目與稅目間的協調性,更無法精準的確定污染企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程度,缺乏一定的針對性。
(三)稅收制度不夠完善
相對于國外環境保護稅征收監管制度來講,我國在征收制度中依然存在很多弊端。主要體現于環境保護稅在實行的過程中缺乏征收經驗,導致稅收執行力度不夠,在這種稅收制度難以管理的模式下開展工作,不僅沒有說服力,同時會降低開征環境稅收的影響力度。因此,我國應結合國情需要大量汲取國外先進環保稅收經驗,以形成屬于我國的稅收體系。
四、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的相關建議
(一)公開稅收原則
首先,要對相關部門公開稅收原則,針對不同領域所排放的污染程度進行分級,也就是說污染程度在一定范圍內的企業或者個人要給予同等收費標準,而對于自然排放不同污染量的企業和個人應按其污染物的實際程度合理收費。這兩種征收原則的實行目的是為了提高國民的環保意識,從而形成良性的環境保護稅征收模式,但應該注意的是,一定要先從重點污染區域和標語征管區域著手,以便于落實環境保護稅征收政策。
(二)加大征稅宣傳力度
我國可以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的征收經驗來構建屬于我國的環境保護稅征收管理系統,進而為提高環境保護稅征管質量打下扎實基礎。此外,還應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優勢下,加大對環境保護稅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環保事業是人類的共同事業,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通過鼓勵全民參與,倡導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參與到節能減排工作中,以不斷提高國民環保意識和強化國民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稅這一項義務。
(三)進一步完善現有征稅制度
開征環境保護稅本身就需要制定相應的稅法制度,同時還應在完善現有征稅制度的基礎上完善環境法律體系。在環境保護執法方面,要對違法者給予一定的處罰,通過對現有法律的有效整合,并對不適合現階段發展需求的內容進行修改,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相匹配的環境法律體系。同時還要加強對社會群眾以及執法部門的監督,使其不能急功近利,盲目征收,此外,國家還應鼓勵相關部門購買除塵機械設備,以不斷激勵各部門在形成一個自我環保規模。而對于農業生產部門所需要的原料也要進行物質征稅,其目的是使農業生產部門能夠使用綠色環保的有機農藥化肥,倡導綠色生產。也可將征稅的對象進行擴大,包括水資源稅,森林資源稅等,通過資源征收稅的方式,不僅解決我國日益突出的缺水問題,同時避免和防治生態破壞行為等等,這些新稅種類的開征都是提高我國環境保護的有效手段。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以及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效率有著積極作用。而這一政策的實施,具有一定的國際性,不僅極大程度地減少了環境上的污染,同時提高了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保護全球生態環境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謝李娜.對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的思考[J].市場研究,2015(4):13-14.
[2]杜憲.關于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5(25):107-108.
[3]王譯靖,梁飛媛.關于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的問題思考及對策建議[J].商業會計,2014(11):6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