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對保險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產生了較大影響,特別是給保險合同的訂立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電子保險合同的訂立也因數據內容電子化而衍生出一些新的問題。其中較為受人矚目的是如何認定投保人的資質、電子保險合同的成立及生效等問題。而對于保險合同訂立中告知義務和說明義務如何履行,在新的互聯網合同訂立形式下,也是值得思考與關注的。
【關鍵詞】互聯網 電子保險合同 意思表示 告知義務 說明義務
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人類已經與網上世界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傳統的商業模式,在互聯網時代正在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本文主要從合同法和保險法的視角切入主題,從電子保險合同的訂立、保險合同的效力以及互聯網保險合同引發的爭議的解決等方面,對電子保險合同訂立的一些特殊屬性加以探討。
一、互聯網保險合同的基本概念
互聯網保險合同屬于電子合同的一種,它通過互聯網就可以完成整個合同的訂立以及生效過程。
與傳統的書面合同相比,以電子合同的形式訂立的保險合同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使之衍生出了一些新的法律問題。
二、電子保險合同的特點
(一)合同訂立及生效過程的網絡化
通過互聯網訂立電子保險合同,大大縮短了合同訂立的時間,節省了時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二)合同成立的即時性
互聯網傳輸電子數據的速度非常快,這就造成合同的意思表示,即要約的發出與到達的間隔時間非常短暫,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即二者可以說是同時完成的。在《合同法》中,要約的撤回須在意思表示到達前或與之同時到達,撤回才是有效的。因此,在訂立電子保險合同的情形下,意思表示的撤回幾乎無法應用。
(三)道德風險的不可控
在電子保險合同中,由于上述的網絡化、虛擬化的特征,電子保險合同在拓寬了開展保險業務的時間和空間范圍的同時,也拉開了保險人與投保人的空間距離。因此對保險人來說,電子保險合同投保人的道德風險更加難以掌控。
三、電子保險合同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
正是基于前述電子保險合同訂立過程出現的新的特點,通過互聯網訂立保險合同也存在著一些傳統合同所不具有的問題:
(一)合同主體是否符合資質的認定
保險合同的主體主要包括兩類: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和保險合同的關系人。前者是指“依法訂立保險合同并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利害關系人,包括投保人、保險人”,后者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
《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所以,電子保險合同的訂立雖然便捷高效,但凡事均有利有弊,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體現在雙方當事人身份、資質的無法辨識,尤其是保險人一方對投保人是否具備合同資質與行為能力難以認定。
網絡實名制似乎是一種可以有效問題的途徑。但是在未實行網絡實名制的現階段,上傳投保人個人資料,包括身份證截圖、證明人資料等個人信息,也是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法。健康與人壽保險的客戶信息還可以直接與社保、醫保系統信息掛鉤。而關于投保人對保險標的是否具有保險利益的問題,也可以采取上傳證明資料的方式。
(二)電子合同中的意思表示發出與到達
對于通過電子數據發送意思表示,其發出與到達時間,《合同法》與《電子簽名法》均有規定。我國的現行法律以到達主義作為意思表示生效原則。
投保人確認投保信息、提交電子訂單后,意思表示即已發出且到達,合同本應該成立生效;但從交易實踐過程來看,投保人在支付保費前,依舊可以隨意取消訂單,因此以支付保費作為合同生效的時間點應該更為恰當。換言之,可以將支付保費看作是發出訂立電子保險合同的要約,在支付成功時,要約即已到達且生效。
(三)保險人的說明義務與投保人的告知義務
投保人的告知義務與保險人的說明義務是否履行妥當,對于保險合同的內容以及相關條款是否生效有著重要的意義。這兩方義務的履行,在傳統的保險合同與電子保險合同中,都有所區別。
1.投保人的告知義務。電子保險合同的出現對投保人的道德標準與誠信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投保人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于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在電子保險合同中,保險人難以像傳統保險合同訂立一樣,面對面得對投保對象進行詳細了解。因此,若投保人有意隱瞞,保險人幾乎無法掌握投保對象的真實情況。而這些情況對于保險人是否承保及費率的選擇、保費數額的多少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時,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為盡可能降低投保人不履行告知義務的可能性,保險人可以選擇從技術上加以完善,如在訂立電子保險合同過程中,增加對保險對象要求的圖文說明,醒目的標示出不履行告知義務的嚴峻后果。這不僅可以督促投保人履行其告知義務,還可以作為證據加以保存,以便在出現爭議時有據可依。
2.保險人的說明義務。保險合同以格式條款的形式訂立,條款基本是由保險人單方面決定,并且條款具有不變性。為了保護投保人的合法權益,保險人需要履行說明義務。對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免責條款的各項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與解釋;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無效。
在互聯網模式中,保險人履行說明義務的難度會增加。在傳統的訂立方式中,面對面簽訂紙質保險合同時,履行此項說明義務較為簡單,投保人甚至可以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加以提問,以便徹底了解合同條款;而在通過互聯網訂立保險合同時,保險人須通過其他技術手段,使需要說明的合同內容清晰、矚目地呈現在投保人眼前,來履行其說明義務,以使相應條款發生法律效力。
四、總結
互聯網的應用是一個廣闊的時代背景,這個背景遠比任何行業要廣闊,所以在面對這個大背景的時候如何去積極的適應它、應用它就成為了每個行業的當務之急。保險業也在互聯網時代得到了新的發展機遇。新技術的應用會使保險訂立過程中的一些細節發生相應變化。這就需要在新型糾紛時,既要把握住法律法規的本質特征,也應對新事務、新問題給予充分關注。只有這樣,才能在順應互聯網發展的同時,不斷充實法律制度內容,使制度建設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賈林青.互聯網金融對保險合同制度適用的影響[J].保險研究,2014(11).
[2]孫積祿.投保人告知義務研究[J].政法論壇.2003(3).
[3]李玉泉.保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19).
作者簡介:季司晨(1993-),女,漢族,河南平頂山人,云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保險碩士在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