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香港是中國三地電影的先行者,但隨著時間發展,香港電影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了“落潮”期,《無間道》就是在此期間創作的,它猶如一道“曙光”乍現讓觀眾又領略到昔日的“東方好萊塢”?,F在的香港電影雖然大不如前,但仍有一批導演在堅持著自我,讓觀眾能繼續看到了新時期的港片經典。
關鍵詞:香港;經濟;藝術
作者簡介:周芷涵(1997-),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讀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2--01
香港電影曾一度是中國電影的“佼佼者”。香港電影較大陸和臺灣起步早,設施條件好,加上得天獨厚的中西文化激蕩讓香港產生了一批又一批敢思敢想的導演。50年代的“邵氏”電影雄霸東南亞市場,后來70年代香港功夫風靡全球,再到八九十年代警匪片、喜劇片參與改寫好萊塢的影片類型。
1933,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香港也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抗戰時期,即孤島時期。由于戰爭的影響,愛國片成為孤島時期的主流方向,在1933年到1941年,愛國片出產量極高,曾一度成為影片的主流,最著名的便是《血濺寶山城》。1941年,香港被日軍攻陷,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于是便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第二個中止期。日本攻占香港本地后,香港群眾不合作,電影工作者拒絕為日本拍片,有些愛國導演甚至砸掉設備,在日軍統治的近四年時間里,香港的電影制片業進入全面停業整頓的狀態。
1949年,中國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新中國的成立為電影也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發展空間,大陸(上海)與香港電影交流日漸頻繁。50年代到80年代,香港電影進入了全盛時期。1949到以后的十年間,香港一共出品了2100部劇情長片。這段時間香港電影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達到了一個黃金點,由此也被西方人稱作“東方好萊塢”。香港憑借自己本土化的歷史,以及一批有理想有遠見的電影工作者,書寫了中國電影的神話。這種輝煌持續了半個世紀,許多電影的類型被香港電影刻上了專屬的標簽,比如:武俠類型、僵尸系列、粵語片等。
進入90年的香港電影出現了危機。大陸電影的崛起,本土電影的過于商業化,讓香港電影從盛世走向了低谷。在90年代初還出現過一絲曙光,但好景不長,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香港電影一蹶不振,出產的電影的數量和質量都大不如從前。曾經輝煌的“邵氏”電影因東南亞市場的萎縮,也在走下坡路。香港電影開始進入一個急需轉型的時期。1997年,香港回歸,大陸電影和香港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交融,進入90年代大陸電影如后起之秀,出產了一批高質量的電影,特別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出現。在面對大陸與臺灣的新氣象時,香港電影則表現出后勁不足,但現在的香港電影中仍有不少佳作。
《無間道》是寰亞電影發行公司于2002年出品的一部警匪片,由劉偉強、麥兆輝執導,劉德華、黃秋生梁朝偉等主演。2003年,該片獲得了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等獎項,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了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等獎項。《無間道》分為三部,第一部是其精華與經典之作??梢哉f《無間道二》是前傳,《無間道三》是番外篇。三部作品在時間軸上構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劇情跌宕起伏,可以說是進入21世紀以來香港電影的經典之作。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不再有以前那么大的影響力,但在香港電影經歷了一百二十年的歷史,讓香港形成了一派具有鮮明特色的導演。
導演王家衛在1997年導演影片《春光乍泄》,獲得第50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香港導演。在1994年王家衛《東邪西毒》上映的之時,香港電影掀起了一股關于雅俗高低的爭論,但繼石琪在《明報專欄》中批評之后,出現了大量以市民興趣和經濟價值為出發點的批評文章。當時,李焯桃在面對這種現況時,有以下見解:“這種論調”(即強調電影的商品本質的看法)其實是個陷阱,港臺兩地的影壇,由于沒有真正的獨立制作及另類發行系統,根本從來沒有足夠‘個人創作的空間。由于長期面向大眾影評,更一直充斥犬儒的情緒及反智的傾向,只崇尚直接簡單的作法,對稍為脫軌的作品,往往口誅筆伐為悶藝、造作扮嘢、故弄玄虛、自戀自溺(甚至褻瀆?。?。王家衛是一位很有情懷的導演,在他的電影中你會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巨星,如:張國榮、王菲、梁朝偉等。《東邪西毒》也是一種另類的武俠片。他不為一味迎合觀眾口味而拍攝,而是跟隨內心。王家衛導演的作品從影片放映的第一個鏡頭就帶著濃濃的作者電影的氣息,他獨特的時空概念,讓你對他的作品有一種穿越時空的親切感和神秘感。在2013年上映的《一代宗師》像是在講故事,又如同在說自己。
雖然香港電影的大勢已去,但港片在中國電影史甚至在世界電影史上所創造出的輝煌至今被人拍手稱贊。時代還在發展,對電影的創作也不會止步。當年的“東方好萊塢”的盛世能否再見,對于當代信息全球化的趨勢來看,恐怕很難。但好在,中國三地的電影都在以健康奮進的趨勢向前發展。香港電影將在商業性的基礎上繼續加深對電影美學和思想上的研究,這樣的電影是值得觀眾進入電影院看的好電影。
參考文獻:
[1]余慕云.《香港電影史話》[Z].
[2]金曉非.《香港電影講義》[Z].2005.09.
[3]劉輝.《香港電影史的研究現狀分析》[Z].
[4]郭燕平,周舒燕.《游轉于歷史時空中的香港電影》[J].《當代電影》.2016(06)
[5]戴錦華.《電影批評》(第二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
[6]金曉非.《中外電影史》[Z].
[7]【美】羅伯特·C·艾倫,道格拉斯·戈梅里.李迅譯.《電影史:理論與實踐》(最新修訂版)[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