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小學科學教學實際,總結了小學科學課堂滲透生命教育幾種教學原則與策略,并結合教學案例闡述每種教學原則與策略的主要特征、活動經驗及實際應用。
關鍵詞:教學策略;小學科學;生命教育
“生命世界”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生命科學知識,發展生命科學素養的基礎,每一位教師應保證小學科學課堂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進行。為此,筆者根據從教經驗,對小學科學課堂滲透生命教育的教學經驗加以小結并升華,歸納出以下幾種原則與策略。
一、 科學課堂滲透生命教育的教學原則
1. 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
杜威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因此,教學活動要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中,使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得更有活力的知識。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滲透生命教育,遵循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原則,能使學生感受到科學是鮮活的,就在身邊。
如:在學習《食物的消化》時,講到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先讓學生結合生活經歷,談談自己在消化方面的病歷,再說說它們給我們的生活與學習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回憶這些不愉快甚至痛苦的經歷,加深對消化問題的感受,從而意識到保護消化器官的必要性,也使得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以這樣的方式組織科學課學習,不僅貼近學生生活,易于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更注重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2. 合理協調滲透生命知識與掌握學科知識的時間比例
在設計一堂課的時候,首先應考慮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在教學環節中適當的拓展生命知識的教育。這樣的滲透方式如同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取生命知識。如:《生命離不開水》一課,先從一首詩中引出水,然后從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擴展到動物、植物的生命活動,全面提升學生對水的認識,感受到生命離不開水,使學生自覺節約水、保護水。再通過觀看簡短視頻,了解水的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懂得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3. 循序漸進地滲透生命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生命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目標,需要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滲透。比如,學生親歷三年級上冊青菜的種植、四年級下冊蠶寶寶的飼養過程,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過程是不一樣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過程的復雜多樣,建立起與不同生物的友好情感。
二、 科學課堂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1. 教材中涉及到的生命教育的滲透策略
小學科學教材中涉及的生命知識,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進行滲透。比如,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來獲取生命科學知識,也可以通過敘事的形式,讓學生在聆聽中提取一些生命知識,或者讓學生在觀看圖片和視頻中直觀感受生命知識。
(1)課堂討論
對于小學科學教材中不便通過課堂觀察實驗來掌握的,而學生一知半解,卻又難以形成科學概念的生命科學知識,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圍繞某一有關生命問題,激發學生頭腦風暴,進行討論,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不斷的互相啟迪中加深自己的思考。
案例1:《我是怎樣出生的》
由于受到社會風俗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對人類生殖知識很好奇但心存疑惑。因此,利用課堂,把這一課上好,把學生心中的結打開具有重要的意義。課前,筆者要求學生跟爸爸媽媽進行一次談話,收集出生時的紀念物,指導學生圍繞主題去設計“我是怎樣出生的”相關問題,使課堂討論變得有目的。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了解胎兒的形成和大致發育過程,并通過體驗活動,感受母親懷孕的負擔和行動的不便,體會母親生兒育女的艱辛,懂得生命的珍貴,從而升華到珍愛自己的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孝敬父母之情。
(2)教師敘事
對于一些學生平時沒有涉及關注的生命知識,教師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直接展開。
案例2:《假設》
教師采用敘事手法將魏格納大陸漂移說、板塊說等科學史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會科學家通過觀察、探究得出知識的過程,感受科學家們敢于質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培養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3)圖片和視頻展示
在一些生命教育的滲透中,教師可采取多媒體形式進行直觀的表述。讓學生感受還未經歷過的生活畫面,引起共鳴,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樂觀正確的人生態度。
案例3:《食物的消化》
食物的消化作為生命科學領域——人體學中一個重要話題,學生有一定的認識,但卻不全面。課堂中,筆者先讓學生猜測,根據自己之前的認知畫出食物旅行圖,再結合多媒體播放動畫,演示食物在人體中的變化,直觀又形象。
2. 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生命知識的滲透策略
對于小學科學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生命科學知識,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一些環節進行滲透。比如,有些生命科學知識可以作為引言,導入新課;有些可以作為課堂例子,直接融入課堂教學;還有些可以作為背景資料融入課堂練習。
(1)作為引言部分導入
以導入的形式將生命教育滲透到科學課堂,能直接吸引學生,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為整節課做好準備。
案例4:《有趣的食物鏈》
羊吃草,狼吃羊的內容小學科學教材中并未涉及,筆者以看動畫猜謎語作為引言部分導入,讓學生分析謎底,從謎底中感受生物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這不僅增強了科學課堂的趣味性,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提高了學生對生命知識的知曉率。
(2)作為課堂例子融入課堂教學
以課堂例子的形式將教材中未涉及的生命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應用所學知識的同時又增加了相關生命知識,可謂一舉數得。
案例5:《我們的食物安全嗎》
在《我們的食物安全嗎》一課中,以方便面為例融入到課堂教學,介紹食品添加劑的危害。因為方便面是很多人喜歡的食物,它食用方便,風味誘人,是許多學生的“寵兒”。但它安全嗎?教師介紹一包方便面中的添加劑有25種之多,并典型分析一些食品添加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上面提出的原則與策略,目的在于有效開展小學科學課堂滲透生命教育的教學活動,以便進一步提高“生命世界”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教育叢書.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224.
作者簡介:
巢麗娜,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星辰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