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文 李春梅 徐梅 汪紅霞
【摘 要】近年來,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高校在網絡共享平臺的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作為互聯網+下的學習平臺的代表平臺,以其優質師資、材料資源受到了越來越多師生的喜愛。在此背景下,本文討論如何建設更優質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關鍵詞】互聯網+;精品課程;資源共享;基礎課程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0-0096-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0.040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Excellent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ZHANG Yi-wen LI Chun-mei XU Mei WANG Hong-xia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An Hui Xin Hua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88,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nvested a lot of resou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sharing platform. The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is the representative platform of the learning platform under the Internet+, and its quality teachers and materials resourc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The mo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love. In this contex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build a better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Key words】OBE;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ntroduction to couputer scienc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1 研究背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在實現以資源共享為目的的表現過程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已成為優質教學資源的載體。
1.1 互聯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意義
進入21 世紀后,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代表的西方著名高校嘗試將校內開設的課程以“公開課”[1]的形式放到網絡上,對全社會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公開課”很快在網絡流行,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公開課”方便了學生學習,促進了不同高校課堂教學資源的交流,使普通大眾有機會接觸學習高等教育的課堂教學資源,促進了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一定程度提高了高等教學資源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度[2]。2012年,國家提出利用網絡共享優秀教學資源,至今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成果豐碩,為高級技能人才培養提供有力保障。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獲得更加廣泛的應用,學生的學習行為也發生變化[3]。
1.2 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高校中,對網絡共享平臺的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4],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作為互聯網+下的學習平臺的代表平臺,以其優質師資、材料資源受到了越來越多師生的喜愛。但也有部分老師和學生覺得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課程選擇不合適
網絡共享平臺適合大規模人群的教學過程,這樣可以節約資源,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的資源共享課程較多,但是有些課程只適合專業學生選擇,人數少、指導教師少,導致課程的過程體系不完善, 收到的效果甚微。
(2)課程推廣不到位
提供資源共享課程的目的就是,利用互聯網優勢,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共享優質的課程資源。國外的資源共享課程面向全球,受眾廣,效果好。但由于資源共享課程目前主要面向的對象是本校學生,受眾較少,加上推廣宣傳不到位,有些非基礎課程選課人數較少,造成資源浪費。
2 共享資源課程建設方法
根據以上總結,同時結合安徽新華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的共享資源課程建設實際情況,對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從建設目標和具體做法上提出以下建設方法的探討。
2.1 確定資源課程建設目標
以覆蓋面廣的課程為基礎,優選師資和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溝通的優質學習平臺,同時可以作為教師輔助教學的工具,更是教師充實自身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平的寶貴資源。
2.2 建設方法
(1)資源建設
選擇受眾面廣、建設難度較低的課程為資源共享課程。以安徽新華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為例,選擇《計算機基礎》、《C/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導論》這三門課程進行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這三門課程有共同的特點:受眾面廣、課時較少、內容資源豐富。這樣的課程進行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可以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2)推廣建設
資源建設平臺宣傳與開放力度不夠,國外名校的“公開課”資源開放度高,在各大門戶網站都可以獲得資源,如此極大地提高了資源的知名度及使用效率。而我院獲取資源的渠道相對比較單一, 制約了其在公眾中的傳播效率。可以將課程的全部或部分內容要求學生必須在資源平臺中進行線上學習,教師進行線下監督的模式。鼓勵學生進行資源平臺選課,在學分上有所體現。最大化的體現互聯網+的優勢
3 結論
本文中提出的互聯網+背景下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方法探討,通過分析目前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的意義和缺陷,提出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利用互聯網優勢,將最優質的師資和資源進行共享的方法。在下一步工作中,繼續將互聯網+的共享資源方法應用到計算機專業相關課程體系中。
【參考文獻】
[1]鄭勤華,李秋菊,陳麗.中國MOOCs教學模式調查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5(6):71-79.
[2]崔艷秋,何文晶,王亞平,等.基于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教學改革——以山東建筑大學房屋建筑學課程為例[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7,32(4):404-408.
[3]鄭洪英,陳劍勇,王炫盛.“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實踐初探——以高職《C++應用程序開發》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8(19):46.
[4]馮麗丹.高職精品資源共享課網站設計的問題及對策[J].求知導刊,2016(13):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