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天明
【摘 要】在政府采購改革縱深發展的新形勢下,高校招標采購在促進學校教學科研事業發展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高校與市場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也逐漸影響和滲透到高校招標采購工作中,國家對招投標法律法規的修訂、出臺和發布,在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針對目前高校招標采購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指出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借鑒國外實施寬免制度,加強人員誠信機制建設,加大相關法律法規宣傳,積極推進電子招投標平臺建設,促進高校招標采購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高校;招標;采購;廉潔;風險防控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0-011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0.047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師生數量、資產購置、基建投資規模和經費總量都大幅度增長,高校在經費使用、基建工程、物資設備采購等方面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主權。因此,廉潔風險防控機制是高校規范權力運行、科學有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大學治理體系、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現實需要,是加強高校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推動學校預防腐敗工作的有力抓手[1]。高校要圍繞“人、財、物”等管理監督重點,加強廉潔風險防控機制建設。
1 新形勢下的高校招標采購工作
近幾年,我國招投標行業是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2014年8月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進行了修訂, 2017年7月財政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87號--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87號令)并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017年12月,《招標投標法》修訂通過并正式公布施行,2017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94號--政府采購質疑和投訴辦法》發布并于2018年3月1日起施行。隨著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在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為創造公開、公平、公正、誠信的市場競爭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高校物資采購是政府采購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政府采購工作發展的時間不長,許多問題仍在探索及改進之中。近年來,各地政府在不斷提高公開招標數額標準,以適應簡政放權、實現政府采購由程序管理型向結果導向型轉變以及單次政府采購規模上升的現實需要。然而,由于招標采購工作對于高校而言,一般都作為責任較大的敏感工作來對待,因此,很多高校設定的公開招標數額只有十幾萬元甚至幾萬元,加上高校內部從采購預算、采購申請、采購執行、采購的監督檢查等都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流程,從調研到完成儀器設備的驗收,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長時間,這給用戶老師造成了較大負擔,花費的時間成本較大[2]。由于高校采購的設備大多是科研教學,有較強的時效性,部分老師就會和意向的供應商串通,以期盡快完成儀器設備采購,這給招投標的廉潔風險防控工作帶來了很多的困難。
2 高校招標采購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2.1 招標采購管理機制不合理
我國的各大高校基本上都設立了物資采購的部門,專門負責全校的物資采購工作。由于招標采購工作的專業要求,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比較多,而高校的招標采購工作都是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再由物資采購部門進行采購,使用部門的經辦人大多是由使用部門領導或者項目負責人指派的項目組成員或其他老師,他們大多都不懂招標采購相關的法律法規,而且很多老師辦理采購事宜都是義務的,積極性和責任心不高,在提交技術要求時有的直接由供應商代為撰寫,有的直接復制某個產品的性能指標,這給辦理招標采購的工作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同時,隨著教育規模的擴大,高校的專業設置比較多,而物資采購部門的人員配備非常有限,僅靠幾個人要完成物資采購過程中的技術參數商定、調研詢價、招標采購、合同簽訂、資料歸檔等一系列工作,給招標采購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3]。
2.2 采購計劃性差
高校經費主要來源于教育經費撥款、科研經費和教育事業收入,財政性經費和專項撥款的數額及到款時間都有不確定性,由于教學科研工作的緊迫性,一旦資金到位,使用部門就希望盡快進行物資采購,這些突如其來的工作積壓到一起給招標采購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另一方面,有些周期長一點的項目,由于項目負責人不清楚招標采購流程,不提早提交采購申請,等到項目臨近實施或項目資金即將到期時才提出采購申請,因招標采購的程序性,一般周期都比較長,如若采購項目中有進口設備,采購前需辦理進口設備采購審批,采購完成后要辦理海關手續,從國外運輸至目的地等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導致用戶老師不能及時地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
2.3 供應商誠信缺失
投標供應商為了中標獲取利益,各個供應商之間彼此達成協議:一致抬高或壓低投標報價,藉以形成壟斷報價;或者相互陪標,輪流中標,串通一氣,操縱中標結果。由于高校科研設備的專業性及一些科研項目的特殊要求,能夠做到的供應商本來就比較少,更加增加了串標圍標的幾率。另外,一些供應商虛假應標,在投標文件中承諾實現招標文件中的所有需求,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或者一些在投標文件中承諾的功能在實際實施時無法兌現,嚴重損害采購人的利益,最終采購人只能解除合同重新采購,而中標供應商一般就是被沒收履約保證金,使用部門的科研進度被耽擱,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2.4 評標專家專業相關性參差不齊
評標專家庫中的專家是從社會各行各業產生的,評標專家的道德素養和專業素養很難把握,專家評委的素質參差不齊,有些評標專家在其所在工作的領域或專業內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但是由于專家庫中專業分類不是很細,很多高校的評標項目抽取到的五人專家組中可能只有兩三個是相關的,其他專家并不是很熟悉相關領域,評標時主要聽取其他專家的意見。還有些專家對國家招投標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各行各業的招投標管理辦法了解不深,缺少職業道德,以掙取專家費為目的,草率評標,常常會因此造成一些工作上的失誤。
3 高校招標采購工作廉潔風險防控機制措施
3.1 借鑒國外相關成功經驗,建立寬免制度
針對串通招投標行為隱蔽性較強的特點,這些國家(包括美國、德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法國、意大利、韓國、歐盟等)在法律上設置有“寬免制度”,鼓勵參與串通投標的相關企業或內部人員提供有關情報信息,主動坦白,從而獲得寬免處罰處理,大大提高了串通招投標案件的發現率[4]。我國可以參照國外先進經驗,在招投標體系中健全實施寬免制度,建立舉報機制,增大串標圍標參與者之間的合謀博弈風險,提高串標圍標的發現率。
3.2 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養
從事招標采購工作的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職業自律意識薄弱,一些從業人員知法犯法,操作不規范,導致招標文件編制質量不高、招標方案存在漏洞、資格審查不嚴格,讓不法投標人有可乘之機。高校可以加強對招標采購人員的培訓,同時定期組織討論學習,解決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提高對實踐工作的認識和理解,提升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和專業水平。在專家庫建設過程中,細化專家分類,積極鼓勵更多的專家進入專家庫,同時加大對專家的培訓力度,加強招投標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評標專家的職業素養。
3.3 加大招投標工作宣傳,普及招投標法律法規相關知識
高校政府采購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采購人員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并且對市場要有一定的了解,不僅具備市場敏感性更具有分析市場中各種信息的能力。現階段部分采購人員的綜合能力還不夠,理論及實踐的水平不高,招標采購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操作規范學習不夠充分,高校其他使用部門的老師對招標采購的法律法規及流程更是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作為高校的招標采購部門,應該增加內部工作(下轉第109頁)(上接第111頁)人員的學習機會,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法規宣傳,增強招投標工作的透明度和影響力。并通過專欄、講座、服務指南、以事說法等形式,深入宣傳《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法》、87號令等招投標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全校師生的招投標意識,營造濃厚的法制氛圍,維護招投標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3.4 加強廉潔教育,促進招投標健康發展
為了規范招投標行為、凈化招投標環境,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招標廉政風險防范機制建設。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高校營造良好的政治氛圍、寬松的學術氛圍、和諧的人文氛圍和風清氣正的廉潔氛圍,需要領導干部帶頭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嚴格要求自己和身邊的人,確保實現不敢腐的目標,強化不能腐、不想腐。作為高校管理資產的部門更應該要加強廉潔教育,杜絕貪污腐敗事件的發生,要堅持對各級領導干部和與招標采購工作有關人員進行廉潔從業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加強審計、監察、財務等的監督,有效降低廉潔風險。
3.5 積極推進電子招投標,提高招投標水平
2013年6月《電子招標投標辦法》及技術規范施行,2017年《“互聯網+”招標采購行動方案(2017—2019年)》出爐,國家吹響了加速推進“互聯網+”招標采購的號角,指明了電子化招標采購的發展方向。電子招投標借助互聯網實時、快捷的優勢,打破地域和時空的限制,降低了投標供應商的投標成本,能促使供應商積極參與到競爭中來。同時,采用電子招投標方式進行采購,所有的操作流程都可以完整的保留,相關材料不能更改替換,大大提高了招標采購的透明度,方便監督部門實時在線監控招標投標的全過程,及時處理投訴、舉報等。
4 結束語
政府采購是一項“陽光”下的制度。在高校的招標采購管理實踐中,要樹立服務與管理相結合的意識,嚴格貫徹國家政策及法律法規、維護集體利益。在招標采購中既要防止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也要避免經驗主義,積極防范招標采購風險,防腐拒變。
【參考文獻】
[1]文濤,馬寧,劉偉波.新形勢下高校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6(4):97-100.
[2]王杰,王士國,王妮.適應新的“放管服”要求 做好政府采購工作[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6):5-8.
[3]李今.高校物資管理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經貿實踐,2018(18):225-226.
[4]丁心海.招投標廉潔風險防控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