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希
摘要:本文從審計實踐的角度,淺談采購合同審計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必要性,和風險導向審計在制定采購合同審計工作計劃、執行采購合同審計工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采購合同審計;應用
為了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是現代企業管理中兩個重要環節。采購作為企業的一個重要成本環節,如何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企業采購管理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內部審計人員作為企業采購管理工作流程的監督者,運用審計工作方法,通過對企業采購合同鑒定的合法、合規、合效性監督,加強了企業采購成本管理的控制。而不同審計方法的運用,直接影響了采購合同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一、傳統審計方法在企業采購合同審計中的局限性
(一)賬項基礎審計方法的局限性
20世紀30年代以前,由于企業組織結構簡單、業務性質單一,審計人員運用詳細的審計方法,對被審項目進行逐項檢查,這種審計方式就是賬項基礎審計。
此審計方法在采購合同審計工作中的運用,使審計人員將其工作職責理解為合同價格管理員。注重對合同價格進行詳細的審核,而忽視了訂單數量和庫存控制的管理監督、供應商管理監督等全面、動態采購內控管理監督工作,且審計成本增加。
(二)制度基礎審計方法的局限性
進入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末,制度基礎審計方法的運用,使審計人員開始將審計視角轉為企業的內部控制。以內部控制運行的是否有效,來界定審計范圍大小,及開始運用統計抽樣技術。
此時關注采購內控管理,納入到采購合同審計工作當中,使采購合同審計工作人員職責有了本質上的改變。但內控關注點主要是對由于內控管理上的缺陷,造成采購成本增加的一種事后披露與整頓,對影響采購合同簽訂的事前風險因素關注點不強。如合同價格的確定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前期造成合同價格不合理的風險因素,審計人員關注力度不夠。
怎樣對采購合同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動態的審計監督。在關注被審單位采購風險評估的基礎上,綜合分析評審影響被審單位采購活動的各因素,并根據量化的風險水平確定實施審計的范圍和重點,變得尤為重要。故在采購合同中引入風險導向審計。
二、風險導向審計在采購合同審計中的應用
(一)在制定采購合同審計工作計劃時的應用
大型企業采購合同類型、數量與金額有“三多”的特點。如以全面詳細審計方法,或以采購內控制度為基礎,進行隨意的審計抽樣來借以判斷采購內控制度的完善與否,以此來展開相應的審計工作,勢必會影響審計的效果和效率。將風險導向審計原理應用到采購合同中,開展全面審計前工作調研,并通過調研工作識別并評估采購合同審計風險,分別得出不同的應對措施。
如在原材料采購合同審計中,通過對所有原材料采購合同進行前期調研工作,分別從采購方式、采購數量、采購金額進行數據的匯總、分析等,得出人為干預度較強的采購方式,如公開采購方式。對應確定為高風險領域,相應增加此方式合同簽訂前送審節點工作,兼顧了采購合同事前審計的效率和效果。同時對所有采購合同,以抽審的方式分物料類別進行采購內控管理審計。此計劃的制定與實施使審計工作達到了對采購合同進行了:事前對高風險領域對應物料采購合同簽訂前進行價格審核;事中對公司采購內控管理工作進行審計監督;事后對審計需完善改進事項進行后續跟蹤匯報的全過程動態審計,并對重點風險領域進行了嚴格的把關。
(二)在執行采購合同審計工作時的應用
風險導向審計在執行采購合同審計工作時的應用,擴大了審計范圍:使審計人員從對采購合同價格的詳細審核,到重視采購內控管理工作;突出了審計重點:關注采購合同審計風險,把風險導向意識融入到采購合同審計過程當中。在風險模型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動態的審計反饋、整改和跟蹤審核;降低了審計風險:使采購內控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1.風險導向審計在采購合同計劃審計時的應用
合適的采購數量取決于合理的采購計劃,采購計劃的確定需符合生產、庫存的需求。在權衡此兩種需求所帶來的審計風險時,計劃超出實際的物資需求和庫存物資平衡,或將一些實際并不需要的物品加入采購計劃中,以謀求部門或個人私利的風險,遠大于計劃短缺而不能滿足生產所需的風險。故合同審計人員在計劃合理眭的審計時,重點關注計劃超出生產、庫存需求的風險。
2.風險導向審計在采購合同價格審計時的應用
采購合同價格是否合理這是合同審計的重中之重。由于物資采購價格的形成受多種因素變量的影響,如物資產品質量等級、功能、技術配置、交貨條件等。而不同供應渠道的選擇將對合同價格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顯然采購合同價格的審核為審計高風險領域。
為提高合同送審方自身對合同價格的內控管NT作,同時適當降低合同價格審計風險,加快審計流程、提高審計工作效率,明確送審資料,對合同送審前價格控制起到了較好的作用,適當的降低了合同審計風險。
并在合同審計過程中時刻注重因采購方式不同所形成的不同風險點,并對此分別加以關注。如:招標類合同,嚴格審查本次采購價格的執行是否與招標會議紀要所述金額保持一致;獨家采購合同,審查其送審資料及審批確認的完整性,并進行審計專業判斷;多家詢比價合同,審查其是否有三方報價資料及其合理判斷報價資料的真實性,在確認其為供應商最低報價的基礎上,再通過審計市場詢比價以保證最大限度的節約公司采購成本。
3.風險導向審計在采購合同內控管理審計時的應用
一個主體的所有系統、過程、業務、職能和活動,都應包括在內部控制的范圍之內。對于評定為企業經營中高風險環節之一的采購環節,為使采購業務在大方向上保持合法合規;在小層面上達到對采購合同盡量的滿足“五個合適”的要求。同時將審計風險降到可接受水平,應對內控管理重點環節進行風險的識別與評估。
如對原材料采購合同內控管理審計過程中,突出從對供應商開發管理是否到位、采購價格是否合理,兩條主線軸展開管理審計工作。從對原材料采購內控管理流程:采購物料是否符合設計者指定品牌,采購數量是否符合生產、庫存需求,是否向直接生產商或代理商進行采購,采購價格是否合理等,對內部控制風險節點進行重點審計。避免出現只重視細枝末節,忽略主要風險的情況,同時根據對需完善改進處,進行跟蹤審計的形式,使公司采購合同內控管理工作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三、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采購合同審計中的效果
通過采購合同審計工作中納入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審計風險模型的基礎上,運用風險導向審計三步曲即風險識別、評估、應對。使其有效完成了采購合同審計工作目標,并對采購業務流程控制起到了如下效果:
(一)完善了采購業務內部控制制度
采購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實施與否,是公司采購業務成敗的關鍵。風險導向審計在采購合同審計中的具體運用,使其關注采購合同審計中的風險因素。通過追加審計程序,把此風險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同時,正確的對采購業務內控不完善處予以披露,并給予相關審計建議。
(二)樹立了風險導向意識
風險是一個事項將會發生并給目標實現帶來負面影響的可能性。在采購業務流程控制中,以風險為導向尤為重要。如在采購合同審核過程中,對原材料以公開采購方式設立合同,增加審計節點工作;對工程類合同、設備采購類合同、費用類合同在送審時,規定需提供的相關送審資料,并對不同采購方式所形成的不同風險點分別加以關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