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摘要:十九大以來深化改革已經成為社會必然趨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發展至今國有企業改革已經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對其有直觀影響的就是國有企業中會計信息處理的真實可靠性。提出此觀點正是因為,國有企業中會計信息失真曾為國企改革帶了困難與阻礙,為此,此文結合理論與實際對國有企業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原因、對策進行了梳理與分析,希望對學界有所借鑒。
關鍵詞:國有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原因;策略
一、國有企業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
會計信息是用通用貨幣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信息資源,用來表現某一個企業在一段時期內的經營比例狀況,這種信息資源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國家層面來說,會計信息是國家經濟指向性政策的重要依據,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對于企業來看,會計信息可以理清企業的經營狀況與投資經營脈絡,為企業更好的發展,把握企業未來的發展走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會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內部經營活動,是企業其他生產活動展開的抓手和依據。
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成了國有企業的通病,這一特點并不符合企業運行發展的規律,嚴重違背了企業健康運行的市場規律。會計信息失真是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出現不符合企業會計核算實際的情況,如會計個人做假賬,將經營的成果虛假化,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將數據篡改等,這樣使得企業的會計核算失去了本來的真實性,充滿的不真實不準確,在嚴重違背經濟規律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不信譽的結果,更會影響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同時會帶來偷稅漏稅的情況,危害市場運行,危害國家利益。
二、國有企業中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一)國有企業會計管理制度不完善
造成國有企業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條非常重要的就是體制制度問題,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必然原因。近些年來,國有企業的薪酬制度多是中高層領導干部年薪制。這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會計經理人不斷學習充實自我的動力。而且會計經理多有上級委任,缺少合理的競爭機制與學習提高機制。體制內部重視人脈關系,而缺少只是動能,使得人情化社會進入企業的會計領域。監管不力,導致改賬錯賬假賬亂賬有機可乘。會計經理人體系的不標準,不專業成為了制度性原因的根本體現,成為了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與導火索。
(二)利益有矛盾
會計信息的生產者與收益相關者存在著相關利益矛盾,在存在的眾多原因之中也是較為突出的一點。矛盾是無處不在的,但在會計信息的生產與應用中,生產者與收益者的矛盾在國有企業這個領域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會計信息的生產者獲取獨特的價值信息,為了某種目的或者個人的私利私益會篡改信息,制造假象。同樣的,在企業方面,會為了引入更多的經濟效益,投資或者是更多的債權,更有甚的是為了讓有關部門多加青睞,會有篡改會計信息的現象發生。除此在外,在國有企業中國有企業的會計經理、國有企業中的各層級領導,都會為了營造好的經營業績,或者贏得上級機關的好評,乃至晉升機會,他們會對會計信息進行造價。透過現象看本質,這種行為在腐化國有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同時,也對自己的職業乃至人格造成了嚴重的惡劣影響。
(三)規范化的缺失
原因分為內因與外因,法制化、規范化的缺失是造成在國有企業中會計信息失真的外部原因。如果想根治會計信息失真失去信任問題,必須要用法律準繩的手段。也正是因為現階段國家缺少必要的法律手段與法律文獻,來約束與制約這種國有企業中的信息失真現象,導致現階段國有企業中會計信包失真現象普遍,國有企業中會計信息失真毒瘤存在這么長時間。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必須要動用法律手段來約束、制約、糾正這種國有企業中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首先,要頒布具有會計信息系統中具有調理性與合理性的法律,不給企業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有機可乘,增強法律系統的調理性與合法性,可以有效減少信息失真的概率。其次,在制定法律時必須有一定的可行眭,如果在可行性方面打折扣,及時有法律也不能有效落實,需要有配套的管理體系與其進行配套,用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可以有法可依。最后必須加強法律宣傳力度,讓法律公正嚴明的思想深入人心是至關總要的方針策略,如果人們積極主動的遵守國家頒布的總體方針策略制度,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法律為準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讓會計信息方面的法律深入人心,讓人們不再知法犯法,就會最大程度與范圍的降低會計信息失真行為。除此之外,國家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重視程度與整改力度,必然會影響到國有企業中信息失真的現象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國家必須要重視這種情況,嚴打國有企業失真現象,使所有國有企業會計領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使在國有企的會計行業中風清氣正,規律健康的發展。
三、國有企業中會計信息失真應對策略
(一)政企分離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大勢所趨和必然走向,但是在當下社會,各種原因導致政企分離的愿景暫時無法完全實現
必須要完善我們現代國有企業的經營模式與會計系統,完善體系是根本手段。這也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與有效政策導向,需要國有企業積極配合,從自身角度找到問題與措施,同時改善國有企業經營模式,從老舊國企的行業中脫離出來,向新型企業模式發展。同時需要改變國有企業的用人制度與聘用制度,人才選拔制度,國有企業的體制問題是歷史問題,完善提高體制體系卻是十萬火急的,這是避免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措施,也是根本手段。這需要用國家相關部門采取措施,是我國的國有企業經理經營更加完善,更加優化,彌補國有企業會計信息體系的漏洞。采取新型人員聘用制度,優化國有企業會計人才體系,更新充實新鮮血液。
(二)完善會計系統的規章制度
凡事如果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必須要嚴密完善會計系統的規章制度。一個嚴密的體系,一個合理科學的體系,使得國有企業會計系統走向一個嚴密的規范的道路與軌道,讓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在陽光操作下沒有藏身之處,讓其規范化,合理化,有約束,有規范。
(三)完善國有企業的法制管理模式
增強國有企業會計信息的法律管理模式,是增強國有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可信性與可靠性的必要手段。政府企業必須依據國有企業的特點與模式,收集相關模式信息與經驗,制定出合理的法制管理模式,符合健康健全的法律管理模式,使得國有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從根本上消除。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國有企業正步入改革攻堅的關鍵期,為保障國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性,國有企業必須對現有的企業經濟管理機制進行改革,完成政企分離的時代任務,建立現代化的企業法人管理組織機構,構建完善的國有企業會計管理制度,從而在根本上監控與管理國企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