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津萱
摘要:2017年比特幣價格漲幅達1403.2%、最高至19891美元,隨即“挖礦”及“ICO”代幣投資在全球市場上異常火爆。從2017年4季度到2018年1季度,關于數字貨幣底層技術一區塊鏈投資的話題不絕于耳。受多方政策影響,比特幣自2018年以來市場表現并不理想,震蕩幅度較大,曾一度跌至6000美元。比特幣雖然在對抗通貨膨脹的作用上和黃金雷同,但并不能取代黃金投資。比特幣雖然具有部分的貨幣屬性,但尚不具備替代法定貨幣的條件。同時,由于比特幣及其他數字貨幣投資面對市場風險、技術性風險、ICO項目投資風險、政策風險等等,投資者在持幣投資時需合理調整倉位,在“挖礦”相關投資以及ICO代幣投資方面需加強風險控制、甄別ICO項目質量。本期研究將從比特幣的投資屬性及投資渠道、數字貨幣市場概況、投資機遇及風險進行探討,下期將幫助投資者理解區塊鏈技術原理并對區塊鏈相關投資機遇與風險進行研究。
關鍵詞:比特幣;數字貨幣;ICO
一、比特幣的投資屬性
1.比特幣的定義及特性
2008年,密碼學家中本聰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從而創建了比特幣的概念。比特幣是加密的虛擬貨幣,并使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記賬方式,即區塊鏈技術的分支技術之一。同時,比特幣為匿名交易,開戶后投資者獲得的是錢包地址、并且一個投資者可擁有多個錢包地址。比特幣整套轉賬支付及賬本維護體系需要依靠全網共同參與記賬維護。
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而是由網絡節點的計算生成,各節點通過爭奪記賬權的方式獲取區塊內自動生成的比特幣。比特幣總數量有限,具有較強稀缺性。最初,一個區塊可產生50枚比特幣,即每十分鐘產生50枚比特幣,2012年開始產量降到每個區塊僅產生25枚,2016年開始降到每個區塊僅產生12.5枚。全球一共2100萬枚比特幣,現只剩400萬枚新幣尚未被開采出來,2140年將幾乎不再產生新幣。
2.比特幣是否可以取代黃金
中本聰按照黃金的屬性設計出比特幣的稀缺性:全球總量有限、挖掘難度不斷增加、挖掘量逐漸減少。正因為比特幣具有較強的抗通脹屬性,它被認為是“數字黃金”、可以取代黃金投資,并被認為在2017年四季度抑制了黃金價格的走勢。
但是從投資屬性分析,比特幣和黃金并不能相提并論。黃金作為貯藏手段的主要優勢是其具有物理穩定性、是少數極為穩定的貴金屬之一;同時黃金具有非常好的傳承作用,易重返市場再次進行流通;其次黃金可制作成為工藝品做禮品贈予之用。然而相較于黃金價格走勢“平靜如水”,比特幣價格走勢可謂“波瀾壯闊”,單日漲跌幅即可達到30%,并不能作為避險工具。
3.比特幣是否可以取代法定貨幣
貨幣的三大屬性為貯藏功能、交易媒介及計價單位。關于貯藏功能,上文已提到比特幣因不具備較好物理穩定性,從而不具有較好貯藏功能。
交易媒介方面,2009年中本聰創造第一個區塊的時候,剛開始第一批比特幣根本沒有價值。因為沒人用,沒有支付功能。很多人就是挖著玩,跟玩游戲一樣。2010年5月22號,一個程序員拿著1萬枚比特幣,換了兩張pizza。這一天叫披薩餅日,是比特幣第一次可以用來交換實物。比特幣的交易是匿名進行,且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址交易,而且一個人可以有很多賬戶。于是比特幣后來的很大的應用是在毒品交易、性交易、洗錢等其他的犯罪行為。在地下網絡有非常大的支付功能,并且完全可以躲避外匯監管。目前全球30多個國家部分接受比特幣支付,發達經濟體中美國、日本對比特幣接受度較高。所以比特幣在一定國家、一定交易范圍,確實具有交易媒介和計價單位的功能。
然而不論是交易媒介或是計價單位,比特幣因其不具有價格穩定性,均不能發揮較好的功能作用。另外,法定貨幣以國家信用為背書,比特幣并無任何國家的信用支撐。因此比特幣或是其他的數字貨幣目前無法對法定貨幣造成太大的威脅。
二、比特幣的近年市場表現
2013年4月份,塞浦路斯發生債務危機,政府凍結民眾銀行轉賬交易,并對存款人增稅,來應對危機。這時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和超主權的網絡貨幣得到了歐洲避險資金的青睞,短短幾天從30多美元飆漲到265美元。
2016年,受比特幣每個區塊產量減半、英國脫歐、美國大選以及亞洲主要是中國市場的強勢等因素影響,比特幣價格出現反彈,回到1000美元的高度。
進入2017年,大量ICO產生加速了價格暴漲,然后9月4號中國禁了ICO關了交易所以后價格大幅下跌。國內市場雖然沉寂了,但全球最大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2017年第四季度推出比特幣期貨。看起來是負面新聞,但實際上對沖基金經理需要先做多建倉,反而進一步助推上漲。此外再加上日本、韓國市場的強勢表現,比特幣2017年達成猛烈漲勢。
但2017年四季度漲的多快,2018年回落得就有多快。雖然說各國在比特幣的接受程度增高了,但是各國的監管力度卻加大了,大家信心受挫。
三、比特幣的投資渠道
雖然比特幣尚不能取代黃金或法定貨幣,但因其具有較強的稀缺性、在支付方面具備匿名性且可逃避外匯監管、并且是投資者參與ICO發行的交易貨幣,投資者積極通過各種途徑以獲得比特幣。比特幣有三大投資渠道:從交易所購買、“挖礦”、以及發行ICO。
目前受我國監管政策影響,投資者在交易所需要通過OTC市場購得其他投資者手持的比特幣。投資者若考慮流動行因素、不愿持有貨幣,可以做指數交易以及期貨交易。
第二種投資渠道為通過大量及快速的計算、搶奪本節點的記賬權以獲得區塊內新生成的幣,即挖礦。由于挖礦難度呈指數級別增長、比特幣價格振幅過大或有跌破挖礦成本的可能性,單個設備或少量的算力很難獲取區塊獎勵,促使個人通過參與礦池、共同合作的形式,由個人算力貢獻大小來按比例獲得比特幣。目前全球約80%的算力在中國礦工手中。這個收益模式很清晰,算清楚挖一枚的成本,只要價格能超過挖礦的成本,就能有收益。另外就是做挖礦的上游業務,比如銷售或者維修礦機、顯卡。
第三種投資渠道為發行ICO,即Initial Coin Offering,初始代幣發行。一家公司或團體表示自己計劃或正在研究區塊鏈技術,同時在公有鏈上內置可轉讓流通的代幣,并且用該代幣從投資者手中換取比特幣。所獲得的比特幣可以拋售換取資金,用來資助項目的研發。2017年上半年,國內完成ICO項目65個,累計融資規模合人民幣26億元,累計參與人數10.5萬,造成市場亂象很多,有很多投資者是對金融知識、科技一無所知的老百姓。所以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認定ICO為非法集資,企業或團隊不被允許在中國大陸境內發行ICO。但這不影響境外市場火爆,有一部分也轉移到了境外,2017年全球ICO共382個項目,融資總額60億美金。
四、數字貨幣的市場簡要概況
隨著ICO的不斷涌現,目前市場上共交易3119種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市場總市值達4000億美金,和美股第十大市值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市值基本持平。前五大市值的數字貨幣分別為比特幣(Bitcoin)、以太坊(Ethereum)、瑞波幣(Ripple)、比特幣現金(Bitcoin-cash)以及柚子(EOS)。數字貨幣市場兩級分化嚴重,比特幣及以太坊價格相對來說較穩定、最為著名、市值居前兩位,同時也有近半數字貨幣可謂一文不值。
目前全球日交易量前五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包含有幣安網、OKEX、Upbit、火幣Pro及Bithumb,其中幣安網日均成交量約為30億美金,可交易301種貨幣對。
五、投資機遇與風險并存
1.投資機遇
針對比特幣的價格走勢機會,對于持幣的投資者,比特幣不斷增大的支付范圍及其逐漸增強的稀缺性將助推其價格的上漲;相反對于看空的投資者,可通過指數交易及期貨交易做空獲利。針對獲得區塊內新幣的機會,有實力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參與礦池的方式獲利,同時也可參與到挖礦的上游產業如礦機、顯卡的售賣及升級從而獲利。針對周邊行業,有技術及操盤優勢的投資者可通過建立交易所獲取交易費用。
2.投資風險
首先,比特幣價格波動幅度過大、流動性不高,市場性風險較大。其次,因其物理穩定性較差,具有一定技術性風險,賬戶安全性存疑。第三,目前幾大礦池掌握全網80%以上算力,逐漸顯示出中心化的趨勢;同時投資者構成逐漸從個人投資者轉變為機構投資者占主導,市場逐漸被操縱。若全網絡不再積極參與記賬維護,商家不再認定其支付功能,比特幣將會被其它幣種代替,從而失去價值。另外,比特幣的稀缺性存疑。隨著更多優質ICO項目的成熟,數字貨幣市場將不斷涌現出新幣,整個市場并不存在稀缺性。因此比特幣或某單一數字貨幣抗通脹的作用會逐漸減弱。最后,比特幣因為具有交易匿名性及可避外匯監管的特性,各國均在研究相關的監管政策。若多國同時聯手施加嚴厲監管,將會對比特幣乃至整個數字貨幣市場造成致命打擊。
比特幣的價格走勢何去何從、數字貨幣是否在2018年依然能跑贏各項大類資產,目前市場看法分歧較大。綜合而言,比特幣市場震蕩行情恐將延續,持幣投資者需警惕交易性風險、嚴控倉位。同時,參與挖礦的投資者需警惕價格跌破成本的風險。另外,建議ICO投資者在掌握一定的區塊鏈相關技術基礎之上,甄別項目質量、切忌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