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陽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濟南 250014)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興技術層出不窮,其中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最令人矚目,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在信息傳播方面也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以往電視、報紙、雜志、廣播四大傳統媒體的地位受到巨大的威脅,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通過網絡來進行信息的接收和傳播,信息的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少數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者我國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民族音樂如何在信息傳播多元化背景下獲得更好的生存與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的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信息傳播從單一渠道、單向傳播變為多種渠道、雙向傳播甚至多向傳播的趨勢發展,信息傳播主體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在多元化的信息傳播背景下,以微博、微信、論壇、貼吧等為主的信息傳播方式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每一個網民都能夠進行信息的傳播,并且能夠針對信息發表自己的意見,社會大眾從傳統的信息接收者變成信息的傳播者和評論者[1]。
在信息傳播方式多元化背景下,信息傳播表現出很強的交互性,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接收信息,隨時隨地與信息的發布者和接收者進行互動和交流,在各種網絡信息傳播平臺,媒體與大眾都在時刻進行互動,信息的發布與交流不再受時空的限制。
在多元化的信息傳播背景下,信息傳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文字或者圖像、視頻等方式,它能夠把各種傳播內容如文字或者圖像、視頻等融合到一起向受眾進行傳播。在傳統的信息傳播時代,人們大多通過電視、廣播或者報紙、雜志接受單一的文字、聲音或者視頻信息,在多元化信息傳播背景下,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內容,并且能夠針對信息內容進行二次傳播和評論,人們可以更加便捷地進行閱讀和學習,促使社會文化事業更好地傳承下去[2]。
在多元化信息傳播背景下,信息傳播具有很強的廣泛性和即時性,打破了傳統的民族音樂傳播方式的限制,有利于少數民族音樂的快速、廣泛傳播[3]。傳統的民族音樂傳承方式都是通過地方電視臺、民間晚會或者口頭教授方式進行傳播,傳承的地區大多僅限于本民族地區,對外傳播與交流非常少。隨著信息傳播方式多元化的發展,傳統的少數民族音樂傳承方式被打破,少數民族音樂能夠通過網絡媒體和各種手機媒體平臺隨時隨地向世界各地進行傳播,傳播的主體不再單一,傳播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有力地促進了少數民族音樂的全方位快速傳播。
(二)信息傳播的多元化有利于少數民族音樂的開發與利用
在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方式下,人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電腦、電視、手機等終端傳送視頻、圖像、聲音、文字等多種類型的信息,少數民族音樂也在多種傳播方式的影響下,能夠進行深度挖掘。在少數民族音樂傳播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型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積極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資源,增強少數民族音樂的開發和利用價值[4]。少數民族地區在促進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時,可以把民族音樂與民族習俗、民族服裝以及民族舞蹈等進行充分的結合,走上一條產業化的發展道路,順應社會發展趨勢,開發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資源,促進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和經濟的協同發展。
在多元化的信息傳播背景下,信息能夠便捷地進行傳播和存儲,并且在傳播過程中不會占用物理空間,時間和空間對于民族音樂的傳播限制也將不復存在。少數民族在發展民族音樂時,可以在網絡上建立少數民族音樂的官方網站,少數民族音樂數據庫或者少數民族音樂網上博物館等,最大程度地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多種形式向人們展示少數民族音樂的魅力,為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創造更大的可能。網絡上的民族音樂能夠實現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共享,使少數民族音樂能夠獲得更大的傳播廣度和傳播深度,幫助少數民族音樂更好地傳承與發展下去。
電視、廣播和網絡是當今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傳播媒體,在社會上的普及率非常高,在進行少數民族音樂傳承時,一定要重視對電視、廣播和網絡媒體的運用,促進少數民族音樂獲得更好的傳承與發展[5]。此外,可以在電視、廣播以及網絡媒體上打造一些精品的民族音樂欄目,促進民族音樂在受眾中的廣泛傳播,逐漸形成一種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良性循環。我國的少數民族音樂已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內容和形式都非常豐富,想要把每個民族的所有音樂全部進行傳承與發揚非常困難,所以少數民族地區在進行音樂傳承與發展時,一定要對本民族的音樂進行系統的整理和篩選,選出一些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符合社會大眾欣賞需求的精品音樂進行廣泛的推廣和傳播,這樣的民族音樂更容易被受眾所接受,受眾的傳播積極性也能夠得到較大的提升,受眾在接觸到這些優秀的民族音樂時,也會主動地進行民族音樂的傳播,促進民族音樂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和發展[6]。
任何文化形式在發展過程中都不是保持一成不變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內涵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的發展趨勢,進行適當的創新,這樣才能夠促進各種文化形式的進一步傳播和發展[7]。少數民族音樂是少數民族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重要文化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也不斷在進行創新,才得以保存至今。在信息多元化傳播背景下,少數民族音樂要更加注重對音樂內容和音樂形式的創新,順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潮流,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大的傳播價值,提高少數民族音樂在媒體傳播中的質量,促進民族音樂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雖然少數民族音樂是在少數民族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歷史珍品,但是在當今多元化的信息傳播背景下,很多因素已經滿足不了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還需要少數民族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吸收現代化的音樂元素,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為少數民族音樂注入更加強大的生命力,使少數民族音樂具有更加豐富和優秀的文化價值與內涵,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多元化的信息傳播背景下,課堂教育是加強少數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有效途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的教育體制正在逐漸完善,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體制同時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對于民族地區中小學生來說,他們的世界觀尚處于形成和發展時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強。在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教育時,把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引入學校的課堂教學之中,能夠拓展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學空間,豐富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播和發展渠道。比如我國瑤族的山歌就寫入了當地中小學生的教材之中,以教學內容的形式把民族音樂教育的方式固定下來,讓更多的中小學生能夠接觸和了解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加強了他們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喜愛和傳播[8]。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聲樂教育時,也可以把少數民族音樂引入到高校的音樂課堂教學之中,引入少數民族音樂的傳統唱法教學訓練,形成高校聲樂教學方面的特色,加強少數民族音樂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傳播。高校還可以利用大學教育研究性比較強的特色,對少數民族音樂進行大膽的改進與創新,提高少數民族音樂演出的舞臺效果,加強少數民族音樂的藝術性和普及性,使少數民族音樂更加具有傳播價值。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現代教育培養出的音樂人才具有知識結構和音樂技能的全面性,能夠在少數民族音樂傳承方面做出很大的貢獻。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少數民族音樂教育時,可以采取特聘教師的方式把少數民族民間的音樂藝人請到教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加強學生對于少數民族音樂的理解和認識,提升他們對于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播積極性。
由于少數民族音樂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特殊性,所以在傳播過程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導致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少數民族在傳承民族音樂時,一定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在少數民族地區尋找民族音樂的優秀傳承人才,并加強對民族音樂優秀傳承人才的培養。在對民族音樂優秀傳承人才進行培養時,首先提高少數民族音樂傳承者的基礎知識,讓少數民族音樂傳承人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然后著力提升少數民族音樂傳承人的傳承意識,讓他們認識到對少數民族音樂進行傳承的重要性和積極意義,增強少數民族音樂傳承人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由于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分布非常廣泛,不同少數民族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所以在進行民族音樂傳承時,各少數民族還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民族音樂傳承人培養方案,加強少數民族音樂傳承者的培訓效果,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專業化傳承。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市場經濟能夠促進商品最大價值的充分發揮。在多元化的信息傳播背景下,如果把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作為一種商品推向市場,必然受到市場的青睞,獲得更快的發展速度。所以少數民族在進行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時,要對少數民族音樂市場進行充分的分析,根據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促進少數民族音樂的產業化發展。從西方發達國家流行音樂的發展情況來看,其流行音樂產業化發展已經相當成熟,流行音樂從開發、生產到包裝、銷售形成一條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發掘出了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雖然西方發達國家的音樂市場開發具有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背景,他們進行音樂的市場化開發也是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必須承認的是,這種市場化開發方式對于流行音樂的發展與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并且西方傳媒業的發展對于流行音樂的發展壯大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9]。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原生態和民族性比較突出,具有較大的市場開發價值,我國少數民族音樂市場開發相對來說起步較晚,仍然處于市場化開發的初級階段,加上我國民族音樂的流行性比較弱,所以要想建立完善的民族音樂文化產業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比較成熟的音樂市場化發展模式,對少數民族音樂進行產業化開發,使我國少數民族音樂能夠更加為社會大眾所認識,與少數民族經濟發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促進少數民族音樂和經濟的協同發展。
多元化的信息傳播形式為少數民族音樂傳播帶來挑戰,少數民族地區建立音樂文化數字博物館是一種創造性發展模式,民族地區各級政府可以共同出資在網絡上建設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數字博物館,在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數字博物館中,把我國各個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形式集合到一起向受眾進行傳播。同時,創新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方式,增加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途徑,提高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效率[10]。在建設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數字博物館時,要充分體現出各個少數民族音樂的文化特性和內涵,利用影像、圖像、視頻等方式對不同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進行全方位的展示,讓受眾能夠充分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內涵和音樂文化特色。此外,建設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數字博物館還能夠擺脫時間和空間對于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播的限制,能夠廣泛向受眾進行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在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數字博物館建成之后,除了憑借政府的力量完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數字博物館建設之外,還可以引入現代化的市場營銷模式,按照市場化的手段進行運營,促進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數字博物館的良性發展。
結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信息傳播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國人民面對新型的信息傳播方式和海量的信息內容,很少再有時間去關注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這對于我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但是信息傳播的多元化對于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也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少數民族在進行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過程中,要積極尋求信息的多元化傳播對于民族音樂發展的積極作用,降低多元化信息傳播方式對民族音樂發展的威脅,促進我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進一步傳承,促進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文化和社會經濟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金錚.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數民族音樂發展的新路徑[J].貴州民族研究,2017,(2).
[2]尼洪濤.淺析多元民族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民族音樂教育[J].藝術教育,2016,(6).
[3]吳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教育,2017,(6).
[4]吳晚屏.大數據時代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播困境及對策[J].貴州民族研究,2017,(4).
[5]姜玥.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研究,2017,(3).
[6]李林謙.民族音樂多元化前提下少數民族音樂的繼承和發展[J].戲劇之家,2017,(17).
[7]陶學良.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學校教育研究[J].北方音樂,2017,(5).
[8]姜玥.新時期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研究,2017,(2).
[9]關春玲.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現狀與實施路徑[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
[10]佟鑫.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黃河之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