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勇名
本刊記者:錢老師,您在工作室建設和發展中,有哪些具體的理念和主張?
錢勇:第一,工作室秉承的工作理念是“做人如‘潛泳,默默前行,顯君子之風;做事似‘起跑,勇往直前,呈俠氣豪情”。在促進教師成長方面始終堅持“每天改變一點點,爭取一點點改變,將來改變的絕不是一點點”的發展理念。體育教師是一個充滿技術性、藝術性和挑戰性的職業,無論是教師運動技能、教學能力、科研方法等業務素養的提升,還是各項評比、綜合考評、評職定級等工作層次的躍升,都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夠發生快速轉變的事物。唯有教師充滿教育情懷和體育情懷、堅定職業發展理想和業務提升信念,才可能通過不斷進取和學習積累達成教師發展目標。
第二,工作室追求的教學主張是“技術為主、體能融合、運用至上、‘情德無痕”。技術為主是指教學中以學習技術動作為主線、以技術動作方法為主要內容;體能融合是指發展體能練習盡量融入于技術學練之中;運用至上是指技術學練應該以該技術在該運動項目中的運用情景設計練習方法和手段;“情德”無痕是指把健康行為方式、與他人的積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育精神和品德等無痕無形又無處不在滲透于教學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其中動作方法、練習方法和運用方法構成了整個課程教學的操作主線,以期通過以方法為媒介促進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學習方法,并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同時,通過教學活動參與者的交互和影響,發揮體育在育人方面的功能。
第三,工作室倡導的教學風格是“技體融合、品德無痕”。技術動作方法構成了體育教學內容的基本元素,是學校體育教學一直以來的教學設計操作主線。而學生體質健康是當前學校體育的工作熱點,它正由原本教學活動的并行衍生樣態趨向于平行操作基線。從教學工作實踐來講,我們更傾向于“技體融合”、共生互促的教學實踐形式,在學習技術動作方法時,把發展體能的練習方法融合與其中,提高教學趣味性、有效性。同時,強調在以體育與健康學習為主的前提下,滲透德育教育,突出健全人格功能,以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的綜合效能。
本刊記者:工作室近期的工作重點是什么?您會通過那些活動來推進工作重點?
錢勇:工作室近期的工作重點是對《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構建單元策略和“體育課的基本要求”進行實踐與研究。《綱要》是我國近年來在省域研究層面涌現出的課程改革與實施的典型成果。它以教育部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相關依據,結合浙江省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契機展開,構建了面向浙江省的課程內容框架體系。其中“技術、體能、運用”的單元構建策略和“一堂課的七個基本要求”最具有創新性、代表性和操作性,本工作室將以這兩項內容的實踐和研究為工作重點,促進工作室成員乃至區域體育教師對《綱要》的認識理解和實踐創新。在工作室工作重點的實施中,我們將以設站學校(兩個工作室設在一個學校為一個工作站)為實踐基地,以學員學校為實踐點,以積極融入省、市級體育研修活動和區域聯盟活動為發展契機,以工作室每月一次的主題活動為研修載體,全面促進工作室成員的專業發展。
本刊記者:您的名師工作室在工作方法和研修方式上,有哪些成功經驗和實踐思考?
錢勇:第一,工作室主要采用“三走”研修模式,通過“走進來-走出去-走下去”的形式,快速提升工作室成員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工作室通過聘請省內學校體育專家,“走進來”做學術講座和指導課堂教學。其中省教研員余立峰、省特級教師周曉明和曹強、市教研員蔡景臺等老師都曾為我們做專業引領和理論指導。工作室還努力爭取“走出去”,大量的外出考察學習培訓的機會拓寬了我們的視野。讓大家有更多機會了解課程改革和課堂改革的重點,促進教師將專業發展作為自己的自覺行為。此外,工作室還通過“走下去”的送教活動,擔負起引領一線教師和到農村薄弱學校傳經送寶的任務。
第二,工作室重點打造“雙引領”研修平臺。通過層層幫帶的師徒結對形式,充分發揮學員作為骨干教師在基層指導輻射中的積極作用。根據“雙‘角色引領”要求,工作室成員既要自己跟導師學習又要帶徒弟指導。我們覺得“引領他人”比“被人引領”更能促進個人的專業成長。這既能夠促進學員自身業務素養的快速提升,還能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和引領作用。以期達到“一人引領一校,一校輻射一片,一片影響一區域”的學校體育發展理想愿景,讓每位骨干教師的作用“由點狀向網狀發展”,從而使工作室的輻射功能向全市覆蓋,達到“共享共進、共同發展”的目的。
第三,工作室重點把握看課活動。通過自主學習、集中培訓、看課議課、磨課研討、互動對話、觀點交流和總結反思等形式,強化教師對教育理論與課堂實踐的認知統一和思維創新。之所以將看課作為研修的重點之一,因為課堂是教師“生命”所在、課堂教學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還因為當前主流的教研活動形式多為教學展示。讓大家以最重要的目的和最多見的課堂素材為研修重點,符合教研實際,有利于教師快速成長。如何看課?則參考于素梅博士的專著《看課的門道》的觀點,在看課過程中從教學語言與把握、教師示范與指導、學生觀察與練習、課堂評價與組織、場地器材與利用、安全隱患與防范等六個角度切入,能夠讓看課活動更具有理性思維和操作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