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婷??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術新理念已融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形態悄然革新。本文以《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為例,依托我院智慧教室及超星學習平臺,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教學模式,革新學習方式。在實現優質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學習素養。
關鍵詞:互聯網+;教學實踐;創新;電工電子技術
一、 引言
近幾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術和新理念不斷的融入到教學中,“互聯網+”模式正深度向教育領域拓展。我校“智慧校園”、“智慧教室”的建設為教師探索教學模式創新與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平臺支撐。同時視頻公開課、社交媒體、微課等開放性教學資源的出現,改變了師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也為我們的教學創新帶來新的應用契機。
二、 互聯網+時代創新教學實踐研究的重要性
1. 新時代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必然要求
胡小勇教授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過:“什么樣的時代,就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就像幾十年前,商店營業員要會打算盤。到了信息時代,就算算盤打得再虎虎生風,這種人才也無法適應便利店的工作。人才培養不能和時代錯位,否則就生不逢時,學而無用。”學校在人才培養上,順應時代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職業素養及信息化素養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在新的時代下,教育者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
2.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實效
手機、網絡已然成為現如今學生的生活,如何科學的利用好智能手機,及各種數字終端學習設備,教師要探尋學生的需求,給予積極的引導。從傳統的“課堂不允許使用手機”轉變為“用手機開啟課堂教學”,通過豐富的網絡數字教學資源,變革傳統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
3. 有效促進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高
“互聯網+”時代從課堂教學模式到教學理念的革新,是教師適應新時代的必然要求,要想擁有更大的舞臺,必須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養。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如何利用好工具,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如何備課,如何對教學素材的搜集、整合和再加工上面,在教學設計中,思考如何更好的將現代化技術與學科的融合。
三、 《電子技術》課程創新教學實踐途徑
“電子技術”課程是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等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涵蓋電路分析、模電和數電等領域的基礎知識,涵蓋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為適應當前學生的學習特點,滿足互聯網時代人才培養需求,我校分別從課程、平臺、教師教、學生學及評價四個方面開展創新實踐研究。
1. 加強課程數字資源建設,共享優質課程
在推進落實教學改革的道路上,我校堅持打造“生命化課堂”教學模式,鼓勵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嘗試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在課程建設方面,積極創建精品課程資源,《電子技術》也建有豐富的素材資源及課程網站。同時利用開放的互聯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鼓勵老師在網絡中搜尋優質資源,通過資源的再整合,探索適合我校學生的教學素材。
在數字資源的建設過程中,將所有的知識點融進具體的項目中,把學習者置為課程中心,讓學習與具體的生產實踐項目聯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一方面,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優勢,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方便學生自學教學知識內容;另一方面,將利用手機、Pad等電子設備來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比例運算放大電路的裝配與調試”項目為例,在課堂實施該任務之前,需要:教師提供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線上學習及問題反饋,還需教師將“放大器的基本電路類型”等微課資源推送給學生,明確項目設計的知識點、問題關鍵點等,讓學生,進行按需學習、預習,利用Flash小游戲的形式完成模擬安裝與調試,同時反饋學習的難點。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針對學生的提問及難點作詳細講解,同時可以利用手機、pad等信息化工具取代傳統的黑板,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更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后環節,教師可以對課程任務進行分層次拓展。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嘗試了云班課、超星學習通,還有網易公開課,學生反饋效果較好。在對學生的評價上,從傳統的點現評價轉換為線面相結合的評價。
3. 利用網絡實現個性化學習
在教師教學模式改變的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乃至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由接收性學習,變成了主動式學習。只要有網絡,不受時空限制,只要有需求,學習隨時可以進行。靈活且交互的方式,基于需求的學習,在滿足學習者個性學習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習者自我學習的能力。
四、 結語
“互聯網+”給教育帶了巨大的改變,雖然課程、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和教學評價都會革新,但是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師,教師永遠不會被物聯網取代,先進的技術只是工具,教師只有自我提高,運用互聯網思維整合優質資源,來改進教學方法,服務于課堂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新時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互聯網+”時代的教學創新——訪華南師范大學胡小勇教授[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10.
作者簡介:
曹婷婷,江蘇省無錫市,無錫技師學院(立信中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