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色舊??
摘要:在會計學專業課程當中,成本會計是一門主修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以課本作為基礎,教師課堂講授為主要教學手段。這同當前的社會需要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就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方面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培養更多適應社會工作的崗位的會計畢業生。
關鍵詞: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教學手段;改革
一、 成本會計課程特點
成本會計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與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課程不同。成本會計屬于一門比較綜合的課程,它包含很多理論性的知識在里面,尤其在整個會計學科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學生角度來看,他們并不是很容易掌握有關方面的知識,這樣一來,學生根本無法將初級會計以及中級會計的知識應用到《成本會計》課程當中。另外,大部分學生對一些數據弄不清楚,這些數據包括:材料費用、人工費用、制造費用等,這些數據需要入賬保存,同時,很多賬目也需要結轉。久而久之,學生從心里厭煩這門課程。
二、 當前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成本會計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發展的不協調
老師在教學成本會計課程的時候,一般對成本會計的原理和方法進行講解。一直以來,老師教學成本會計課程的同時沒有過多的聯系企業管理實踐。從某種層面來看,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二) 成本會計核算的電算化內容空白
盡管社會在發展,但是,成本會計電算化發展比較緩慢,有關方面還比較欠缺。例如,沒有教材與對應的教學軟件,僅僅在高級版本里有一些軟件,這些軟件為企業服務,與教學沒有關系。這樣一來,學生無法學到有關這些方面的知識。
(三) 學生掌握的成本會計知識與工作實踐不一致
從一定層次來看,人們給成本會計的定位還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成本會計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教學內容、教材建設等方面。學生在這樣的情形下,往往不能更好地把握成本會計的意義與實踐。
三、 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構想
(一) 教育模式由知識型向知識+能力型轉變
每一所院校一直以來教學成本會計課程的時候都是緊抓課本,把其作為最根本的內容,其導向為會計準則,在教學上注重老師的講授。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會計專業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希望這些學生具有高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職業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學校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引入更多好的方法和實踐,這里最常見的是舉行研討會、開展模擬教學、在課內進行實驗,讓學生參與專業實習以及對案例進行分析與討論等,換句話說,通過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更加主動地學習有關方面的知識。
再有,學校需要改變以往的學科教學課程體系,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尤其學生要能夠勝任工作崗位,這就需要學生把握有關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需要通過課內實驗、綜合實驗來把握。
還有,學校要改變理論教學方面,比如,在課程內容組合上,需要把職業能力引入,另外,加強改進實訓教學的方法,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模塊教學法、仿真、全真模擬等教學法,只有這樣,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才能與專業技能結合在一起,使得學生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就業能力得以提高。
(二) 模塊教學,使能力培養更具針對性
針對成本會計而言,以制造業的成本核算為核心內容,各部分緊密聯系。通過學習成本會計課程,是為了把學生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的技能型的人才,所以,學校有必要優化與整合有關內容,同時,分模塊教學。比如,核算材料費用;核算人工費用;核算輔助生產費用;核算制造費用;核算廢品損失;以及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與成本的控制方法等。依據這些模塊設計有關知識點以及習題,學生最終養成各崗位的工作能力。
(三) 仿真教學,增強成本管理意識
教師采取仿真教學,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學會分析、討論具體的費用項目,懂得如何管理企業成本,如何合理配置資源等。通過仿真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學生越來越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尤其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了。
(四) 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當前,隨著社會的進步,需要改變“成本會計”教學的方法,比如,采用案例教學,老師可以選取近年來的一些典型案例,使得課堂教學與理論、方法、案例分析等結合在一起,使得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思維空間越來越寬。
四、 教學手段改革
(一) 課內實驗
在教學成本會計課程的時候,可以把課內實驗引入。在實驗的基礎上,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更好地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學生更愿意親自動手實驗。對于課內實驗,以單項模擬實驗、階段性模擬實驗為主,兩者結合在一起進行。
(二) 綜合實驗
除了學生把專業課程學完,學生的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也需要提高,這就需要學生進行綜合實驗。在實施綜合實驗的時候,一般是個人、小組等形式完成的。這兩種方式各有各的優點與缺點,所以,學生在進行實驗的時候,確保內容是最全面的,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掌握有關實驗。為了更好地完成實驗,以及更好地解決有關方面的問題,在實施實驗的時候可采用崗位輪流方法來進行。
(三) 專業實習
除了以上所說的,學校根據專業實習要求,讓學生走出校園,也就是到校外進行實習,比如,學校可以讓學生走進企業當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會計業務處理當中。對于學生的專業實習,學校一般安排在假期當中。在專業實習的基礎上,學生懂得如何利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以及專業知識來分析與解決具體的問題。學生的能力越來越高,尤其學生能夠把理論與實際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崗位,同時,學校的教學效果如何也可以得到檢驗,積累豐富的經驗,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而言之,成本會計屬于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需要加強建設。學校需要積極改革與創新成本會計課程的教育模式與方法,以及改善實踐教學的某些環節,使得學生的感性認識得以加強,使其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專業素質等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穎.淺談高職《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J].科技信息,2011,(09):238,416.
[2]馬建英.高職“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0,(27).
作者簡介:
李色舊,陜西省西安市,陜西省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航空管理工程學院。endprint